“ 深”的本义是从表面到底的距离大,也含有时间长、程度高之意。如果一个优秀教师想打破自己的成长瓶颈,走出高原地带,我认为一定要在“深”字上下功夫。由浅到深的距离有多远,优秀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距离就有多远。
深入一场赛事。今年的河南省优质课大赛高手云集,这是教师课堂教学实力之间的较量。时隔20年,我又重新发起冲锋,既是对自己勇气与实力的挑战,又是对自己多年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检验。因为我领悟到,一个教师成长的高度,和他赛课的高度是成正比例的。教师的课堂水平也是一节一节优质课累积起来的,一次赛课就是一次蜕变。最后为小组第一的成绩又一次获得一等奖,回报了自己多年付出的努力。
深思一些课例。这一年我开始学习研究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以课例研究为抓手,每研读一课,写一篇课例分析,努力地去思考每一节课例背后的东西,诸如:如何找到更加巧妙的切入点,如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如何引领学生咀嚼文字背后的丰富意蕴,更重要的是如何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研究完了一篇,再研究一类,如何打破我们僵化的思维,固有的模式,让课堂更引人入胜。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渐入佳境,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课堂之美也。深度研究,得其精髓,丰我精神。
深研一种课型。这一年,我开始大胆整合教材,实践“1+x拓展阅读"课型的研究,每月设计一节精品课堂教学设计。在河南襄城我展示了第一个课例《贬谪诗人的情怀》,紧接着我灵感突现,《张养浩:我的怀古之情》《诸葛亮:我把自己活成了传奇》相继问世,尽管还有遗憾,实践、反思、提升,我终将在不完美的课堂中追求完美!
人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只有深入、深思、深研、深相砥砺,才会打破自由的教学“结界”,飞跃到更高的层次。只有由浅入深、曲径通幽,才能到达课堂教学的纵深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