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
《无声告白》,英文原名是《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若是初学者,也许会直接将它译作《我未曾告诉你的一切》。
这样的翻译,说不上有错,但只能算达到信达雅里的初级水平罢了。
然而译者孙璐却巧妙地,将其译作短短四字《无声告白》——实在是让人拍手叫绝。
无声的告白——没有言说的爱。
文中玛丽琳对莉迪亚的关切,詹姆斯对莉迪亚的期待,甚至是杰克对内斯的注视。
无一不是一种无声告白,同时,也无一不是一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若爱只是枷锁,束缚自身,抑或束缚爱人。
若爱只是重担,不敢放手,只能勉力承受。
那这份爱的尽头会是什么?
作者伍绮诗用精炼细腻的文笔为我们展现这样一个沉重,而又美好的故事。
家庭,有时候会是一个以爱的名义设置的牢笼,其恐怖在于,门上无锁,你却不敢推门而出,只能咆哮的接受一切爱的安排,直到最后溺亡其中,或是被时间所离散。
印象
一开始没有看任何书评,只是看到这是亚马逊排行榜第一的书便顺带买了。
很随意的一个理由,不过也因为这个,我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还算不错。由于只看了标题的缘故,我便自行猜测:这可能是个文如其名般美好——像《怦然心动》那样的作品。
然后开篇第一句就把我弄得目瞪口呆。
“莉迪亚死了…”
不过,这种和标题形成强烈反差的故事发展没有让我选择摔书,反倒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翻了一页又 一页。
文字在我眼前一段一段展开,随后接踵而至的……是不知不觉间,无声无息从字里行间溢出的沉重感。那让人窒息的沉闷彻底颠覆我对这本书的认识。
回头再望一眼标题,再不觉有任何甜蜜之味,有的只是咖啡余韵带来的浓浓苦涩。
无声告白。
——比空气还要轻,比巨石还要重。
正是将莉迪亚压沉到湖底的可怕怪物。
You once loved so much, so much for so many expectations, but the last one.
你曾经爱得那么深,怀有那么多的期望,最后却一无所有。
人物
再将视角转向玛丽琳,詹姆斯等人。
其实,我曾经在内心小小地质问过他们——为什么要让莉迪亚那么痛苦?为什么他们什么也看不到?
但我也知道,这种想法无比的幼稚,也无意义。
我有什么资格因为莉迪亚的痛苦而质问如今同样痛苦的他们呢?
莉迪亚的死对她自身而言是一种解脱。(我也是第一次如此庆幸主人公死亡。
就像把整个寒冬时节积压在身上的雪全部抖落,抖落。 最后抖落在失去她的父母身上,抖落在支离破碎的家庭之间。
那无声告白,寒冬积雪——还不愿在这冰冷时分融解消失。
看着玛丽琳不愿接受莉迪亚“自杀”这件事,一味地回忆过去;看着詹姆斯无处可逃,只能通过与她人云雨来缓解内心的悲伤。
我默默合上书本,想着也许这世上没有什么,是比爱更让人痛苦的事了。
另外,这本书的一大特点人物个性鲜明,让我喜欢上了文中不少的角色,但要谈到最喜欢,或者说偏爱的也只有两个——
我喜欢莉迪亚。虽然她一开场就被宣告死亡,但这并不妨碍我怜爱这让人心疼的孩子。
她温柔,坚强,默默地背起父母压在她身上的重担,蹒跚前行。而她这么选择的理由
——是父亲精神焕发的面容和母亲询问那一刻的屏息。
——是她自己的无声告白。
我喜欢杰克。这个“带坏”莉迪亚的男孩,让我一度以为他就是喜欢莉迪亚的男主角。(后面证实这一点简直大错特错。
两人一个是被爱的一方,一个是爱的一方。
可彼此之间却不存在任何与爱相关的联系,算是我内心的一点小遗憾吧。
杰克的爱藏得很深,但只要细心去看就会发现——他的爱无处不在。
在一个眼神里,在和莉迪亚的对话里,甚至是他成立的所谓“秘密俱乐部”里,都藏着他深深的,难以言说的爱。
这可以说是全篇相对而言最甜蜜的一种无声告白吧。
尤其是汉娜内心的独白,让我更加确信了这一点——
她不会弄错的。她一看到就认出了它。那是爱,是一厢情愿的深切渴慕,只有付出,得不到回报;是小心翼翼而安静的爱恋,却无所畏惧,无论如何,都会执着地进行下去。
尾声
《无声告白》这本书有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转折。我个人也非常喜欢这种展开。
但全书有一个让我恍然大悟的真相——让我读完90%的篇章却还是不明的真相:莉迪亚不是自杀的。
当然,也没有人把她扔到湖里。
她这么做仅仅是因为:
她要对内斯说,他走了也没关系,她会没事的,他不必再为她负责,也无需担心,然后,她就让他走。
她要纠正,在很久以前犯下的错误——拉住内斯伸向她的手。
她想证明,没有内斯她也可以勇敢面对今后的生活。
来到湖心的她不是为了死亡,而是为了新生。
可最后,不会游泳的她还是难逃沉入湖底的命运。这看似意外的死亡也让很多人觉得可笑而毫无意义。
甚至有人说莉迪亚只是自己找死。
可是,这世上有多少人能像这个坚强的小女孩一样直面自己恐惧的事物,选择独自面对今后的生活?
又有多少种死亡算得上是有意义?
感悟
莉迪亚能在最后的最后找到了真正的自己,真的让我感触很深。
我们也许不会有莉迪亚那种险些被爱压垮的经历,但身处浮世,四面八方都会有不同的重压,为的就是把我们压垮。
可我们能够顽强地挺过一次又一次艰难险阻——不仅是因为有支撑我们的人事物。
还因为有那个没有被打倒,而一次次变强的,坚强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