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认知觉醒》这本书已经进入尾声,读到最后,作者提到“早起、冥想、读书、写作、跑步,人生五件套---成本最低的成长之路”。我不禁一阵狂喜,这“五件套”我已经配齐了,看来我的成长之路是正确的。但是,同时也在暗自思忖:为什么我的进步并不大呢?
早起、冥想和运动,这些习惯我早已养成,并且确实让我感到越来越舒服。至于写作和读书,我对自己不满意。先说读书,放眼望去,家里到处堆的都有书,连卫生间的马桶边都放上了书。自己每次买完书特别兴奋,尤其是拆开书吸塑包装的那一瞬间,似乎书的香味就是我进步的养料,闻着书香就足够满足了。但是,读书就不是那么心满意足了,有些书拿起来翻了几页就放下了,因为根本读不下去,书捧在手里,眼睛看着书上的字,大脑根本不去加工内容,例如工具类、哲学类的书,大多数都是朋友推荐或者网上评价很高的书;还有些感兴趣的故事感很强的书,例如《茶花女》《简爱》等这样的作品,拿过来恨不得一口气读完,甚至吃饭时整个人都在故事情节中出不来,但是一旦看完,只记得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情节,至于作者如何做到的如此抓人眼球?书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故事的承接关系如何?这些都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一段时间后,再次捧起这本书,视它为“初见”,内容也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读书如此潦草,写作就更惨不忍睹了。写出来的东西味同嚼蜡,平淡如流水,啰里啰唆,连表达能力好的人口头唠家常的水平都不如。一个很好的朋友评论我写的东西,叙事像是白开水,故事情节让读者一头雾水。归根结底,是自己平时知识储备量不够,思维逻辑能力不强,缺乏必要的写作构架,所以还要进行大量的阅读。
从《认知觉醒》中,我突然找到了自己读书的死结,为了读而读。读书不是为了炫耀自己读了多少书,而是书中的营养汲取了多少,书中内容你能转化成多少为自己所用,阅读是为了改变。以前追求故事性快速阅读,其实更应该考虑书中故事为作者的哪些思想做支撑,作者是如何通过故事把要表达的思想所明白的。另外,边读书边思考,这个故事吸引你,肯定你有共鸣的地方,那么马上停下来,把和作者产生共鸣的地方写下来,想想为什么这里会吸引你?知识产生关联,说明知识网正在形成,把智者的思考和智慧编制到自己的网里,为自己所用,这才是读书的目的。
知道没有用,用了才有用。知识不能仅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学会运用才是改变自己的正解。阅读和写作都是在输入,你能清晰讲给别人,并自由运用所学的知识,那才是输出。例如,你知道了早起的好处,跟别人也可以侃侃而谈早起的好处,但是自己就是做不到早起,那么早起带来的福利你就无缘享受。我一直在努力学习中,导游证、中级茶艺师证,瑜伽教练证......我热衷于考证,但最终没有实践这些技能,证书也只不过是一张纸而已。究其原因,我对自己的信心不足,总觉得学的还不够。当有朋友问我能不能跟我练瑜伽时,我连忙摆手说不行,我没有当瑜伽教练的经验,试问谁是生下来就是教练呢?朋友做活动让我带“申时下午茶”,我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一般拒绝,我不行,我没带过。学了不输出,就等于白学。回到读书写作上,朋友建议我开个写作号,强迫自己每天写点东西,写就要思考,日积月累,头脑就变得乐于思考了。用了两年的时间思考,我终于鼓起勇气在“简书”上注册了“作者”身份。恰逢此时,我又遇到了《人之觉醒》这本书,书中的观点深入浅出,让我更加清楚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弱点,也坚定了自己所走的道路的正确性。正确的方法加不懈的努力,似乎让我已经看到了一个光明的未来!
最后,用网上特别流行的一段话结束我对于读书写作的思考:脚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视线无法触及的地方,文字可以。加油!奥里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