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风向:上半年全国房价同比上涨近10%,7 月 15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 年 1-6 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中,上半年全国新建商品住宅均价10702元/㎡,而去年上半年是9757元/㎡,同比上涨9.69%。而且这只是全国范围内吃大锅饭的数据,总体上涨近10%,那么很多核心城市上涨可能已超20%甚至30%,这个涨幅是目前银行同期理财的6-10倍。
上半年楼市房贷利率提高,额度收紧,核心城市陆陆续续执行二手房指导价,但楼市该火的依然还在火,这到底是什么信号?
今年多数人的感受是,属于楼市的黄金时代已结束,但事实完全不是如此。分城施策、城市分化正在上演加剧而已………
如:最近的北京放开人才落户,长期以来北京的落户政策非常严,北京户口也是各大城市最值钱的,北京一直以来都在控制人口增量,所以每年落户指标都卡得很严。但近期北京发布《北京市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中提到,全国高校硕士及博士毕业生,北京地区高校、京外地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均可由用人单位申请办理引进。而且年龄上也有进一步放开,本科毕业生从24岁放宽到26岁,如果你是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通大学等学校的学生,可以走计划单列渠道,符合条件就可落户,不占用引进指标。这些都说明北京也开始弯下腰去抢人才了。北京从严到松要放下身段抢人,是不是说明房地产其实出了问题?因为房地产周期长期看人口,如果没有人口支撑,房地产击鼓传花游戏就不可能继续下去,所以这次北京才想从人才上撕开一道口子。为的就是能让楼市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持续玩下去!
同时最近出台的二手房指导价政策,也让大家害怕购买的资产成为“不动产”,虽说指导价格,指导不了业主,但却指导银行,一下子把杠杆堵死!随着火热的集中土拍落地,二线城市开始分化,可划分四个梯队:
比较热:厦门,杭州,合肥,重庆,成都
以杭州为例:在57宗地块中,有41块地触顶,并进入竞自持环节,不少地自持比例超过20%。地块最高成交价111.61亿元。
适中:福州,无锡,南京,宁波,武汉
如无锡:16块主城区地,15块触动最高限价,13宗需要自持租赁住房,1宗未达到限价成交
稳:苏州,长沙,沈阳
如苏州:供地前修改了规则,由原本自主报价,变成一次性报价,相对比较稳。
冷(北方城市):青岛,长春,郑州,天津
如长春:土地集中供应49宗,最终成交38宗,11宗终止挂牌,溢价水平一般;
除了土拍,在成交上,表现更加明显:沈阳,南昌,郑州成交面积同比是负增长,南京,杭州等热点二线城市同比则是翻倍增长,杭州,重庆突破1千万平方米;这意味未来并非每个二线城市都是好的选择,城市选择越来越向一些优质城市集聚。
一个城市的房价涨跌,跟土地库存、供应、人口红利、金融政策、行政干预等综合因素密切相关,经典判断: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所以城镇化、人口流向、城市发展是影响房地产生长的核心问题。刚才讲了近期政策导向,大家已经看明白了,近期政策导向不支持投机或盲目投资,分城施策和城市分化后,大家应理性投资分化后依然稳的城市和区域;中期看土地,也列举了土拍热度及土拍限制进行分级的城市,接下来可以从库存供大家进一步分析……
50城库存情况:
1、库存比较少的城市:上海,银川,合肥,南京,宁波,杭州,重庆等这些城市库存压力比较少的,基本在7个月及以下。未来,这些城市房价相对稳定或上涨。
2、库存比较多的要分两类:一类二线城市:哈尔滨,呼和浩特,太原等;一类是三四线城市:比如梅州,连江,洛阳,防城港等。
综合近期政策、土拍政策及库存情况和各城市人才政策、人口情况,我们基本有一个大致的投资方向,重庆:信贷政策基于一线及强二线城市相对宽松、3000万人口大城三(三胎放开后人口基数或许还将增大)、库存压力小、土拍政策开始趋、严意味着接下来土地供应从盲从到相对理性……急需增强的:人才机制及产业发展等……
已经在重庆投资了房产,或准备投资房产的,拉长周期安心点,不必害怕,国家中心城市、直辖市、人口大城、成渝经济圈、中新(重庆)项目、7月19日,商务部宣布的: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个城市率先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纳入国家战略………还有很多利好自行网上查询,所以重庆还是值得投资,不过细分区域和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