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6.24周日下午我第一次参加线下的读书会,并作为分享人分享这本《50个教育法我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主要形式比较简单轻松,分享人分享到大家感兴趣的点时大家将进行交流与讨论。
Lily姐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小朋友小时候报兴趣班一定要谨慎,不能盲目跟风,要从兴趣出发,观察小孩的兴趣点,有兴趣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是所有都想学精。另外父母需要尽量多的陪伴小朋友,并不能完全交于第三方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父母是承担主要责任,而学校和老师只是辅助作用。
Vicky 知心小姐姐,是在一家台湾公司工作,老板认为她特别像知心姐姐这样类型的人,所以人称知心小姐姐。但她却是个年轻的麻麻,对于宝宝爱看电视她分享:告诉小朋友长时间看电视眼睛会生病,并把眼睛遮住让小朋友真实去感受这种病,后来我也按此让我家宝宝感受盲人走路是什么样的,效果很赞噢。
Jennie创办的精律读书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分享的机会,她创办读书会的初衷是想在家附近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积极乐观,一起持续精进。分享交流 思想碰撞 聊生活 聊工作 聊养娃。当我们困惑于有小朋友打自己宝宝时要怎么做?有的人可能会让宝宝远离他,有的人会告诉宝宝直接打回去,我们担心的是小朋友不懂得手轻手重,可能会造成伤害,而她的解决办法我认为是可以借鉴的,有小朋友先打人的话,要教孩子先不要害怕,比如先大声告诉对方不可以打人,表明我不害怕你,然后自我保护,大声叫老师或者家长求助。如果是女孩子还可以大声喊叫震慑住对方。
杨喆,两个宝宝的妈妈,跟我们分享了两个孩子在养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带来的快乐。还分享了有关保险的小知识。
而吴先生则给我们端茶倒水,照顾的无微不至,会上分享了陪伴女儿成长中的故事,会后还带孩子们玩藏宝游戏。这个宝爸的实际行动让我们看到了他超级奶爸的潜质,哈哈~~赞~~他是福建人,有标准的福建口音,所以呢~有时候需要认真猜他讲的是什么噢~
我作为分享者分享了几个书中提及比较多而且我很认可的观点
1.多多带孩子认识新鲜的人事物 据说8岁前新鲜事物的刺激会增加脑突触
2.如果因为父母没有陪伴或过少陪伴造成儿童自信心不足,可以通过参加义工活动,获得自我肯定。
3.多多陪伴孩子,细心观察并引导孩子,培养兴趣,进而让他们爱上学习。尤其是爱阅读爱思考。
下一步行动
1.多接触新鲜的人事物~每周带宝宝去不同的地方体验生活。在生活中也不局限于固定形式,但陪伴孩子时要全身心投入。
2.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并根据一个兴趣拓展多个相关的方面。粑粑比较看中与人沟通交流,我家宝宝很爱笑,也喜欢与小朋友交朋友一起玩耍,那么我们可以多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认识不同的人,并尽量让其参与讨论,发表意见。也可以买一些关于情绪与表达相关方面的绘本,让其有这方面的认知。
3.在与孩子沟通交流中,可以运用景象化,用带有画面感的形式跟小朋友沟通,他们会更容易接受。比如不刷牙会蛀牙,就给他看关于蛀牙的绘本,增加感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