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冯谝画】119 ~师造化~
当皴法还没有成熟之际,与自然联系十分紧密,这些勾画与皴法,都能在现实中找到,荆浩的勾山岩,是当时的太行山的山腰裸露的巨石,在湖北的武当山也能看到,估计唐末的太行山的气候与现在的武当山气候差不多,山上的枯树的枝干也与现实神似,看来,“凡树万本,方如其真。”确实是下了大功夫,向大自然中参透皴法需要悟性、胆识与积累,这是第一手材料。裸露的山石,在于概括归纳,草木茂盛的山体需要看到山体下的骨骼,这点还是会因人而异,犹如看人,衣帽化妆伪饰,如同巧言令色,但总体还会有一个趋势,如眼斜心不正,歪嘴乱念经,尖嘴猴腮开不住,等等需要去伪存真,真是杜工部说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荆浩说:“山水之象,气势相生。故尖曰峰,平曰顶,圆曰峦,相连曰岭,有穴曰岫,峻壁曰崖,崖间崖下曰岩,路通山中曰谷,不通曰峪,峪中有水曰溪,山夹水曰涧。
【老冯谝画】120 ~画圣寿禅寺~
圣寿禅寺在长安南五台入山口处,上有寿圣寺塔,据说建于隋仁寿年间,在圣寿寺塔旁边,还有一个舍利塔,是著名的印光大师塔。印光大师与虚云、太虚、弘一并列,合称为“四大高僧”,塔上有于右任,题写的“印光大师影堂”,林森题写的“佛光宝塔”。记着寺庙如今剩下三间瓦房。庙前有一古槐,从山下都能看到,寺庙山门入口处有古树数棵,下有溪流,山谷通向南五台。最近十多年都没去过,因此画圣寿禅寺仍然停留在上世纪的记忆,近景画大树和溪流,是山门外南五台的入口处,中景是一个平台,就是圣寿禅寺,寺院前画一棵大树,后画三间简单的房子算是庙了。近处山的一角,仿荆浩勾画石头笔法,山用勾线,两侧短笔皴,似短仿荆浩发,后淡勾染,远树用短横线。仿古山水画在画的时候,边看古画边想实景,不会画的时候,看古人是怎么用笔的,怎么刻画的,随学随用。
【老冯谝画】121 ~画牡丹~
牡丹不是好花,栽种一年,开花一周,就是个好看,浇水施肥,修枝剪叶,费力操心,冬天干股股,夏天绿叶叶,没有看头,还不如种些韭菜好,把肥给足,半个月就能割一次韭菜。有人说,你还种韭菜呢,你种的韭菜人家静等长起来收割你,你一天净弄些叫别人割韭菜的事情,我说,我养牡丹,不是也叫人连盆端走了。是啊,人生如此勤奋,总会被薅羊毛、割韭菜,成为育苗基地,咱以后,不种韭菜不养羊,就画牡丹天天看着。说画就画,我喜欢画墨牡丹,理由很简单,带颜色的不好画,画出的太俗,也麻烦,要弄上胭脂、大红或者牡丹红,还有加赭石、朱砂的,还有白粉的,不如墨色来的随性。就是水加墨,墨分五色,各色使用不同,相对来说,美白灰不同吧。墨色牡丹,不是黑白照片,在于以笔墨写自家意,牡丹不过是个依托吧。花头画法各家有各家的方法,有没骨点朵法,有乱柴破笔破墨法 ,有,由浓到淡一笔笔书写法,有先淡后浓衬托法,不管哪种技法,花瓣瓣是向心的,花瓣有褶皱有缺口。有春风在枝头,则两瓣稍有动向,春雨如沐浴,俯视叶淋漓,晨则娇,午则怒,其他没有表现的必要。多看,春天看花,夏秋天看叶,冬天看枝干,初春看芽苞,见多了,自然胸有象,下笔自如。
老冯谝画】122 ~画梅花~
梅花的特点就是一个字“倔”,是不屈不挠,敢于向严寒抗争,有了这种精神,画起来,笔下就有情感。有人讲“梅花香从苦寒来”。梅花品种繁多,画工笔画多花重瓣梅花,画写意则是单瓣梅花,单瓣梅花五瓣象征“五福”《尚书·洪范》里讲五福“一日寿、二曰富、三日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画时单勾法,勾染法,先点后勾法,先勾后点法,用色有胭脂、大红、朱砂,也有用石绿的,就是画绿萼用的。梅先花后叶,在头一年的新枝上开花,与杏树相同,画花用淡墨,花萼用浓墨,画花萼、梗短与枝条连,写草书上下二字吧,花丝细而有力,有聚拢感就行,花药浓而焦就有神。老杆如写篆书,侧锋逆势居多,树疤用稍浓点,小枝条中锋顺势。花苞一点而过。难在出枝法各家不同,前后穿插有取舍,就看美观,花朵三五成群成聚拢,就做疏密。画时不必计较像不像,率性而为,这就是个笔墨胸臆,世间万物皆有联系,今天的胸臆,明天的事物,今天的事物到明天却是胸臆。
【老冯谝画】123 ~接受~
画到一定的时候,就不会画了,这时候有三个方法可以解决。一是读诗,二是看古今名家作品,一是到大自然中去接受灵性,大自然的的灵性会传递给自己,不管你灵性不灵性,大自然是有灵性的,大自然会预付所有的人,是平等的而不分彼此,之所以有差别,在于个人天赋的差异,天赋是天生的,后天只能学习到知识与技能。不会习的对自然、人,生物的感知,犹如现在的教育,思辨外就是个记忆力,扩充仓库罢了,因此培养不出大师,大师在民间,有可能因家庭与环境的原因而未能被发现,大自然赋予有灵性的人,这就是“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伯牙学琴於成连先生,云:吾师方子春在东海中,能移人精。乃与伯牙俱往,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吾将迎师。刺船而去,旬日不返。伯邪但闻水声顽洞,山林杳冥,韦鸟悲号,欺曰:先生将移我情。援琴而歌,顿悟妙旨。成连刺船迎之,伯牙遂妙天下。”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
【老冯谝画】124 ~古木~
古木 已经枯萎,太不容易见到,书院门有唐槐,我曾画过,就是画不出古的感觉,黄帝陵的古柏也画过,也是画不出苍老遒劲依然长青的感觉。还是没有熟悉,如陌生人一样,注重了容貌,对其脾气与思想没有了解就冒然共事一样,终究是吃了亏,还无从倾诉。看北宋的山水画,画面庞大,一座山头都要包容,树,石,林木,流泉飞瀑,屋宇或舟楫,行人等都全活,这就是全景式。北宋赵家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大一统是时代思想潮流吧,即就是隐居山林里也不例外,但赵宋对于功臣的猜忌,却叫后人有所忌讳,以至于外族入侵,每每败北,大一统全景式,到了南宋,如同朝廷偏安一隅一样,山水画表现成了边角式的构图,但技法是越来越精妙。但北宋画中的古木不见了,似乎南宋以后,古木就稀少起来了,还是古木的审美过时了?即就是有古木也如同枯木一样,缺少了生气。对与见到的古木,要拍照写生,留作纪念。
【老冯谝画】125 ~夏木~
木木到夏季,是成长旺盛的时候,夏是大的意思,树木已经长大,枝叶繁茂,各俱形态。画时,大叶子类,掌形类,观察其生长形态与规律,用勾法进行,就是传统的夹叶。夹叶法,《芥子园画谱》里分了种叶法三十二式,夹叶九式,着色十八式,点叶33式,讲到:
点叶法:点叶、勾叶,不复分明某家用某点,某树用某圈者,以前后各树中俱载有古人点法。点法虽不同,然随笔所至,于无意中相似者亦复不少,当神而明之,不可死守成法。
介字点。 个字点。 菊花点。胡椒点。梅花点。垂藤点。小混点。鼠足点。 松叶点。水藻点。大混点。 尖头点。 柏叶点。 藻丝点。 梧桐点。 椿叶点。 攒三点。垂头点。平头点。 攒三聚五点。 聚散椿叶点。 仰头点。刺松点。个字间双勾点。破笔点。 杉叶点。 仰叶点。 垂叶点。 密竹。 垂藤点。 水草。疏竹。新篁。
夹叶法,先以浓笔勾或先以淡笔勾皆可,须渐淡或渐浓,见其结构,有疏密浓淡,有节奏方为到家,待干后着色。
这些方法是古人从现实中观察到的,进行了概括,给我们学习提供了方便。像介字点,就是楸树,用笔大一些,就是泡桐树,核桃树,不过组合不同,胡椒点,就是西北的白杨树,夹叶介字个字就是梧桐,枫树,现在再观察生活中的树木,可以用这种方式去画,上下前后左右的分组就要依照生活中去做。处处留心皆学问,别人眼睛里是树木,我的眼睛里是画。
【老冯谝画】126 ~食古~
有句话叫做“食古不化”,为什么不化,就看怎么进食,看到有人念一些唐诗宋词,嘴上嘟嘟不休,就想,究竟理解了多少?当然一首诗,会随着年龄与阅历理解越来越深,但初次接触说到底还是要理解一些。古之所以古,与今时代有别,知道了古,就能理解古的原因,你一股脑的吃下去,怎么能消化,只不过是仓库里堆积了许多陈货,时间长了就会淡去,食古这东西,急不得,得慢慢细嚼慢咽。食古要化,还得看肠胃,肠胃虚弱,怎食得美食,调理肠胃才有食欲,才能消化,这就是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如何提高,有点复杂,简单一点,就是多看,多找资料比较。食古要化还有一点就是催化剂,消食药,就是理论文章,多看,理解了,思想境界就会提高,要读哲学类的,画论文论之类的,可以开窍。
【南朝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绘画的“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五代的荆浩进一步对山水画提出了“六要”:
气、韵、思、景、笔、墨。从山水画上看,气是用笔流畅,一气呵成,不犹豫。韵是画面形象生动,不落于俗。思是去除表面现象,提炼构思。景是依据当时物象,创造出代表本质的造型。笔是用笔灵活飞动而又有法度。墨是墨色浓淡深浅形象自然。理解起了还真不容易。
【老冯谝画】127~怡情~
如果工作忙碌,就抽空去动笔画两下,放纵一下紧张的神经,不要管墨法笔法这些干扰人心情的东西,更不论似与不似。梅兰竹菊,号称四君子,既有寓意又不为造型而思虑,只不过是欣欣向荣,风霜雨露与人的情状一脉相连,怒写竹,喜画兰。把人的情感传递到画面吧。把绘画定义为娱乐示的陶冶性情,就不会为之束缚,这是另一类绘画,与教育宣传类严肃的绘画不同,这种比较轻松,是放松的活动,就像休息调剂一样。琴棋书画这样如此。人还是要有一些情趣爱好,高雅的艺术,会传递正能量,颐养人,陶冶人。工作不是生活,但没有情思的工作,与机器有何区别。
【老冯谝画】128 ~瀑布~
夏季,山区瀑布便经常见到。流泉汇作瀑布,落叶化为灰尘,山路崎岖湿人衣,蓊郁幽深仙人魂。
【狗牙跳】狗牙跳,是尧山东南山崖边子上伸出的一段峭壁,从龙王庙上的柏树林的树梢上,远远望去,在月夜之下犹如野狼出没在黄土塬上,狗牙跳正是野狗与野狼厮打中张开血盆大口的样子,在那次野牛翻身以前,这里树林茂密,下有深潭,上有溪流,半崖边上烟雾迷蒙,一条黑线从半崖穿过,下有一座小庙,小庙后是通向一线的直径,攀登而上,到半山腰的黑线。这黑线则是人工开挖山洞,山洞的出口与过往的台阶,藏在半山的凹陷之处,这里供奉着各路神仙,常年香火不断。在两座山的相接处,一条白线从上而下,这便是瀑布,就像水帘洞一样,瀑布虽然小,但常年却没有断过。瀑布下是一口二十见方的深潭,显得碧绿而幽深。听老人们讲,这里过去是黑龙出没的地方,黑龙翻身而上,与半山腰的神仙相聚,谈论着人间的悲欢离合。
【老冯谝画】129 ~暴风雨~
昨天傍晚北郊黑云翻墨,一时狂风暴雨,这两年,奇怪的天气愈来愈多,奇人异事层出不穷,用绘画表现起了,还要构思一下。按照荆浩的“六要”来进行构思: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
在雷雨暴风之际,这“气”便是怒气,杀气,怨气,黑云压城,但人们不被吓到,反而在其中欣赏阵马奔腾,似有黑中透亮,亮中微曦,生命会倔强的生长。韵,是塑造的形象没有痕迹,风雨的塑造,有形无形,全凭借山树雨溪流间接表现。思是塑造寻找典型形象。大叶介字湿淋淋,缺向一边阴沉,嫩稍飞动舞如鞭,时有催折枝头寻。也有背托法,甩洒矾水法,水破墨法,总之,物象时明时暗,用笔时燥时润,山头时隐时现,构思下偶成。用笔用墨,对雨景,笔不软,湿墨不洇涨。
【老冯谝画】130 ~画芭蕉~
芭蕉在秦岭南是常见的植物,在北方这几年由城市才开始种植,陆续推向乡村,作为一种庭院绿化品种,就是观叶,想结果是不可能的。至于“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蕉叶听雨,诗意般的孤独与伤逝,已经因为那一片幽中透亮的绿,变得柔美风骚。成为文人庭院里、书房旁、笔下的常客。写意芭蕉更是酣畅淋漓,在水墨交融中,历经笔与纸的磨擦,似与不似之间,抛开孤寂而勃发,郁郁之间,独乐也众乐。画芭蕉,在大笔墨色淋漓,半湿半干的时候勾叶脉,芭蕉配竹子,樱桃,小鸟,也快配梅花,就看用意,可为主,可做宾,可浓而有神,可淡而做衬。单独亦也双勾与墨写结合。
你也画芭蕉,我也画芭蕉,芭蕉不同叶,你我不同道。还是落个寂寞。
【老冯谝画】131 ~领悟~
人太复杂,复杂的背面是简单,用简单的方式对待复杂,人生虽不精彩淡也不遗憾。很多时候,复杂是人心里的活动,事情原本并不复杂,一个过程一个过程的进行。山高水长,水在山上,汇集成溪流,奔向大海时已经成为江河,探本溯源,流经所在,山石峡谷,莽原盛林,皆为过眼云烟。早上起来,因昨晚砚台里的墨已经干,兑水加墨,再研磨,取小纸片,画流泉瀑布。重在夏季山中云水交融。先两三条长竖线勾画远处大瀑布,淡墨画山头流泉出口,流泉有出口,水流有去向,一来一回,礼数也。出口处,隐约可见,淡墨湿笔,稍有渗化,山脚处简答勾一下,越简单越好。再画近处小瀑布,瀑布的形成,是山石的叠断与裂变而成,骨在山石,肉在溪流瀑布,看到的是溪流欢腾。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笔法记”里讲:“峪中有水曰溪,山夹水曰涧,其上峰峦虽异,其下冈岭相连,掩映林泉,依稀远近。”小瀑布因山体大石的阻隔而分流,各自不同,但朝向一致,《洪范》讲:”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流泉所到之处,百草丰茂,林木深深。近处只是简化,为几丛松针,不得喧宾夺主。山上树木,也是湿笔勾染点同时进行,力求融为一体,高出深,低处淡,本来就是这样,雾气的缘故。最后淡墨统一一下画面,花青赭石用一下,越淡越好。
【老冯谝画】132~多样~
学会尊重多样性,尊重人的不同选择与不同方向,人们的评价都是依据自己的想法进行的,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每一张画,都表达一种意思,相同的意思,就是一种倾向,倾向深刻地表达,就是思想。思想因地域不同而显得多样,因见识高下不同而显得深浅。山水画以山石林木而代言,表达思想。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思想是一种潜在的活动,需要一番过程,没波折,就没有反思,就看不出,也表达不出深刻的东西,石涛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在实景中
【老冯谝画】133 ~尊重~
尊重是个道德层面的词语,这个词语用到绘画上看似与技法不相关,实质是本质的东西。有尊才能重,自尊才能自重,人是这样,笔墨也是这样,在一大堆的笔墨关系中,用重墨的物象自然与人的关系近,用淡墨的物象自然与人远。飘浮的云雾中,两三只飞鸟,在空中盘旋,一下激活了画面,笔墨虽小,用重墨以突出。山涧羊肠小路,用重墨数点,连续显示人所经过,山上远树,用重墨小点,则是山有精神,用墨突出吧。尊是核心,画面的聚焦点,在构思的过程中,以焦点为核心而展开,焦点不是画幅的中心,是笔墨的突出的中心,有重墨以突出,有周围虚化而衬托的,有巨大凝重而突出的,有用色彩搭配以突出的。这样画面再小,也精彩,这就是尊重笔墨,尊重物象。其实,人活着,也就是个相互尊重吧,有些人不知尊重,有的人不会尊重,有的不懂尊重,有的人值尊重。《中庸》讲:“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尽精微,这个词我在一个单位用过,前后一句是隐而不述,是为了行文。
【老冯谝画】134 ~臆想~
在听到某大家临摹古画的时候,随心所欲,后来者也是抱着如此的思想进行着,还要宣扬一番。层次高了,我认可,对于初学或者见识不开阔的人来说,简直就是误入歧途。做人做事,就怕认真,认真不是刻板,画不能临死,这些所谓的意临,就是臆想。看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高清大图与北宋的荆浩、郭熙大家对比,意象与线条十分明显,混穆的气象与清淡意味,刻画山石自然与抒写心中逸气,坚硬挺拔的用笔和疏散湉适的枯笔,树石自然有别。意临,临的是理解,理解越深,意味越足。意临不是臆想,随意。至于用某家笔法,表达自己思想,这还是烂熟于心,属于高境界,不是简单东拼西凑的。
【老冯谝画】135 ~大写意~
最近,这个“大写意”词语很火,来源网上有,现在就谈一下什么是大写意。大写意,首先是写,基础也是写,用什么写,怎样写,写什么?去弄清楚了再说,一个连毛笔都不会使的画生,怎么会理解大写意呢?再说大,大不是画幅大,也不是笔触大,更不是粗枝大叶的大,大在境界,大在气魄,大在有灵魂,这个灵魂的来源,或者说是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试着想,一个不懂中国文化的画生,怎么会有大写意的思想呢?最后说“意”,这个意,是思想,是境界,是生活的凝练与升华,是历经风雨后的人生感悟,是范仲淹讲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情怀,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壮志,一心想着酒肉美食,香车美人,追名逐利,甜美媚俗欺世,名长名师名家 ,能有高境界么?没有文化自信,没有胸怀天下,把职位当做名利山头与基地,自私自利、投机钻营之辈,能有怎样的大写意?
【老冯谝画】136 ~披麻皴~
披麻皴最初还是比较规整的,细笔淡墨,一派书卷气息,在董源的《潇湘图》居然的《秋山问道图》里时,还是比较谨慎,到了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时,已经变为活泼,干湿并用,长短结合,再到董其昌,又谨慎起来,再到石涛又奔放淋漓。再变,勾山轮廓,山头小石如写草书,皴法淡墨中锋枯笔反复,是其要领。说是画江南山峦,我看就是画土山,水草丰茂,近似丘陵的地貌,山岭的地貌,用披麻皴比较合适。在林木茂密,植被覆盖茂盛的山间,能看到山脉走向,看到龙脉,看到山势骨架,需要一番思索构想。借鉴古画与实景对照理解就容易。世事变迁易如反掌,然而青山绿水面目依旧,水长山高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一笑而过。正如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所写: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我们是古今多少事,都抛在书画内外。今昔比照,寻找古画中的山水,纵笔纸上,一笑一乐,一壶浊酒一杯清茶吧!
【老冯谝画】137 飞动的石头
练草书能使运笔飞动起来,草书在飞动中见精微,稍不留意,就会写错,要画的山石飞动起了,就要好好的练草书。
我对自己不会写草书,很是遗憾又纠结,二十多年前,练习过《急就章》几行后就记不住草法了,又临《十七帖》就图个高兴,还是记不住,因此画起来,就是飞不起来。反过来又临摹魏碑《张嘿女》《崔敬邕》《郑文公》,时间最长的是《郑文公》太多,习惯性碑版笔法却又枯燥,飞动起来确实不容易。思考,画的时候,就是写字的时候。这样就慢,就生涩凝重,不漂亮,就显得不精彩。坚持再坚持,讲书法的笔法与山水融合,不分你我的时候,基本功就练就了。
【老冯谝画】138~画枇杷~
枇杷是秦岭以南的植物,就是结个黄蛋蛋,我给其他人介绍的时候有两个说明,一是就像北方黄土高原上的柿子、黄杏,夏天果子成熟,能吃,酸甜可口,二是咳嗽吃的枇杷冲剂、枇杷秋梨膏,就是这个枇杷,不过是用叶子熬制的,枇杷秋冬开花,夏季结果,打破了人们“春华秋实”的惯性思维,加上一年四季常绿,秦岭北这几年引进可以越冬,就是因为这一点,当初就是进行大量种植,以至于在“六一”前后有一阵子激动,可惜,现在滞留在画里了。印象最深的是明代沈周的枇杷,清新典雅,叶面用浓淡画出反转,勾叶筋潇洒有弹性,果实墨色融合,既真实又简练。后代画家画枇杷就很多了,凡爱画花鸟的都会画一下枇杷。画果实,如同葡萄放大版,叶子实物观察,翻转几乎没有,但平视是看到正反面,叶脉更是坚挺,边子还有点扎手,叶子革质、互生,如何组合就是难点,可以按照“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的原则处理。爱吃枇杷的除了麻野鹊,八哥,还有黑老鸦。
【老冯谝画】139 ~画葡萄~
顺着昨天的思路,说到画葡萄,画葡萄果实,也是一种基本功,这个基本功又来源于用两笔左右带弧度的画一个圆,相接就是葡萄的基本形,这种用笔如同写短竖或者点。赵孟頫讲:“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书画相通的地方在于笔法,在画的时候,有些用笔不好形容,加之过程里的提按曲折,在表述的时候借用书法的点画用笔来理解,就容易一些。也都是用毛笔作画,自然是相通。画葡萄的用笔就如同写大篆曲笔,一左一右两笔成型。这里面有个水墨问题,看个人喜好与品味。人常说,水灵灵的葡萄,因此画葡萄要看起了水灵,用水法至关重要,这个是经验问题,多练就好,清水泡开羊毫,笔中水分饱满,在白纸上稍掠,将流下的水分吸收,笔尖蘸墨,在盘子里调匀,是用笔尖,形成淡墨中有过渡层次,此时,在笔尖看不出,却能感觉出,墨要淡,在纸上就会流水痕,自然一笔接一笔,一颗接一颗画出,直到笔上的水分干燥画不出为止,这就是一笔画出好几颗葡萄。浓淡干湿自然过渡,这种用笔反复练,要熟练,自然会产生奇妙,熟能生巧吧,画大就是枇杷,书写略有变化,颜色略有变化,就是樱桃,半干时加上点,就是杨梅、草莓、或者没剥壳的荔枝等等,略带圆形的水果。欣赏借鉴有齐白石的葡萄,潘天寿,徐渭、八大山人的葡语就是看个调调,太真太艳的葡萄,是叫旁人看的,不是养性的,不必学但小孩可以学,专科可以学。
【老冯谝画】140 ~遂心~
遂是顺的意思,遂心的事情能让人自乐其中,不遂心的事情,这就像噩梦时常缠绕着,使人不能清醒,对事是这样,对一些可憎可恶的人同样如此,一眼瞥到,浑身都不自在,这就是爱憎分明不忘本。对画也是如此,看起来顺心的画,一定有吸引人的地方,而且引人入胜或者滋养心性。首先是看画了些什么,再看怎么画的,三看究竟是什么地方让人看起来舒服。看画了些什么,看到的容易,联想到的就不容易了,比如北宋与南宋山水的区别,在于全景与边角的构图,呈现给人的,北宋时大气磅礴,气势压人吧,这种气势是国家强盛的感觉,北宋结束了从唐末经过五代十国近乎八十年的分裂割据与战乱,大一统国家再次建立,大气包容的思想下,绘画也不例外,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末期的青绿《千里江山图》只留下一丝的幽怨与幻想。到了南宋,四大家李刘马夏,精细却没有不大气,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倒是尚有遗风。怎么画是学习的核心,需要仔细的研究,看要从中汲取什么了,汲取什么,就去钻研什么。看到舒服的和一眼看到的,猛的一看闭上眼睛,在大脑里留下的就是最深刻最吸引人的东西,这时候再细细品味,就有针对性。
【老冯谝画】141 蛇
笔走龙蛇,是说运笔的娴熟,这种龙蛇的笔法,在张旭的《古诗四贴》中能见到,中锋连绵不断,就是换笔衔接略有顿挫,下一笔又是换做中锋,很少提按,没有一丝的停滞与犹豫,蛇,这东西,一是滑,二是阴,具有极强的欺骗性,因此才有农夫与蛇的古诗,才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谚语,对于蛇的阴冷与狡猾,人们自古就有两个收拾的方式,一是打草惊蛇,二是引蛇出洞,可惜一些巨蟒大蛇,藏之甚深,且有层层鳞甲护体,打之反被吃掉!对于坏人破事,也是如此。
画蛇,却不是冷和滑,石鲁画的《玄武图》给人的印象最深,龟和蛇都是焦墨渴笔绘出,蛇给人是一气呵成,好一笔中写出蛇的节节身体,一笔有节奏的勾画,蛇腹的文章黑白中突显,干笔中富有韵致。至于蕴含的思想内容,还真的不好琢磨。从蛇之狡猾阴险,可以汲取教训,认清藏于深处的东西。
【老冯谝画】142 ~夸张~
夸张是突出一点,进行变形,说白了,就是吹吧,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你把牛皮吹不起来是没能力,你把牛皮吹上天,是本事,甚至黑白颠倒,阴阳不分,这就是夸张,这种夸张丧失了信念与初心,违背良心与人伦,伤害了善良与纯真,尽管如此,还是受到庇护与追捧,如果把这种夸张进行剥茧抽丝,恐怕只留下贪婪与压迫、利益与丑恶。如此这般,只能用离苦禅的鹰眼去认清,用八大山人鸟的白眼去蔑视。绘画上的夸张是坚守艺术的本性与纯真,是弘扬正能量,是对事物的某一特定高度提炼加大突出,万变不离其宗,如对眼睛的夸张,对鸟喙,腿、爪的夸张因其生活环境而形成的特点进行变形,正如古人所言:山禽喙短、腿短、尾长;水禽喙长、腿长、尾短。各自习性吧。
山水中,险峻,平缓,危涯,激流,等等,都是需要集中夸张才能突出的地方。忽然想起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怕天上人么?站的高,手却太长,星辰是什么,辰是龙啊,密谋终将受流放。戏说一下哈。
夸张要有胆识,不怕人说长论短。
夸张要有能力,知道这么夸张不悖物理。
夸张要有重点,就一两处显著特点进行,不破坏生态。
【老冯谝画】143 ~节气~
关中的小麦开始收割,到了三夏大忙的啥时候了,三夏大忙,最怕人打扰。三夏是什么?夏收、夏种,夏经管。这是一年收获的季节,这是一年抢播的季节,这是一年时时刻刻都要经营管好的季节,否则,下一年吃饭就成问题,收获的季节最怕风吹雨淋,最怕老天爷变脸,最怕强盗来明强暗夺,自己辛苦一年的东西,成了别人炫耀的资本,这就是丑恶而深沉的社会现象。因此提高警惕保卫成果,此时是最重要的,一时疏忽便成笑料,痛痛痛。忽然想起,四十多年前故事来,阿毛是村里一名十五六岁的青年,三夏大忙的时候,村里就流传着“防火防盗防阿毛”的口语。阿毛是家里唯一的男孩,父母的溺爱使阿毛自小不爱学习,不务农活,毛手毛脚,故其名。阿毛见到谁家的豆角好便摘一把回家吃,见到水价烟叶肥便掐几片晾晒到自己家的房顶。有一年三夏大忙的时候,大家都到地里割麦子,到了傍晚,收割好的麦子捆起来一捆一捆的,堆放到村外的场里,稍不留神 到了半夜,阿毛就会在各家肩上一捆防到自家的买垛子里。阿毛没干啥农活,场里麦谷堆却不小,阿毛他妈,夸阿毛能干活,一亩地(或许是几分地吧,现在已经记不清楚了)打了谷堆堆一斗,村里教育小孩子的时候都以阿毛为样子说事。阿毛自知在村里的声望,几次都外出不回村,无奈在外没有亲戚朋友,几天后又回到村里,继续干着偷鸡摸狗的事情。阿毛年轻的时候父母很快就过世,阿毛没有了依靠,便远走他乡,据说是到了灞桥抗活,又说是在火车站闹一些事,又听人说终于闹大世事了,到市砸起了石头,村里人才松了一口气,岂料一天半夜阿毛带着几个弟兄回到了村里,鉴于在村里的威望,一生气,扬言要把自家的房子烧了,发誓永不回村,左邻右舍听闻,一下子慌了神,连忙在屋里给阿毛炒菜打酒,热情款待,阿毛这才没有烧房,却当众将屋子里的家,当留下一个火炕的炕席,其他都烧个一干二净,天不明,便肩着炕席离开了村,四五十年都没回来过。渐渐阿毛被人淡忘。一回,已经开放了,村里有人到东八路卖豆角,一大清早,好不容易用蚂蚱腿一步一步推来的几袋子豆角,忽然来了几个二流子,一下子几袋子豆角被抢的只剩下一袋子,村人四顾无望,只好暗自神伤,正当此时,忽然看到阿毛在路对面行经,赶忙呼救,阿毛听闻,气愤非常,以为乡党受欺,自家也是受辱,当机言,两个时辰二流子当自会自动将豆角送到市场,叫村人在此等着,真不出所料,二流子果然送来所强豆角。自此后,村人对阿毛另眼相待,怎奈,阿毛再也没有回到村里。此后,每逢三夏大忙,便有阿毛故事流出,成为忙中一乐。人情世故如此,夫复奈何。人固有其所,居之久也无味,居之而欺上瞒下,道亦盗也。持盗而鸣节,节有如此气也,只此节气,岂有此气节。
今天无事,画一幅消遣一下,自娱自乐。
【老冯谝画】144 ~樱桃~
樱桃,过去叫做玛瑙,估计是圆润而泛着流光吧,西安周边的樱桃,白鹿塬上栽种的最早,曾经红火一时,每当五六月之间,樱桃地里是人多价美,连吃带买,号称摘采,车水马龙,带动一方经济,可惜樱桃太嫩,难以保存,有一回在塬上,上午天凉摘的樱桃,放到车里,中午逛了一回鲸鱼沟,晚上高兴打开樱桃盒子,结果全浓了,叫人遗憾,从此,当下只吃不买。这几年栽种樱桃从白鹿塬一下子蔓延到川道,岭上,到处都是樱桃园,一路都是樱桃摊摊,樱桃不值钱了。过去采摘的活动也乏味了,光鲜亮丽的樱桃终于回到水果该有的队伍里了。画樱桃与画枇杷,葡萄类似,两笔左右画成,墨色画柄,枝干的画法与梅花相同,因此说梅兰竹菊是基础,果实在老干上丛生。
【老冯谝画】145 ~方圆~
人各有各的活法,崇高也罢,渺小也罢,也就不过百十年的事情,就是活在梦里,也就剩下传说了。有的人色厉内荏,暴跳如雷,有的人和风细雨,谈笑风生,有点人阴险狡诈,满肚子的坏水,有点人自视清高,自私至极,有的人仗义执言,铁血丹心,这就是多样性吧,构成丰富的世界,认识与行事方式不同吧,学习的只是经验与知识,内心品质却与生俱来,谁也改变不了,所谓“三岁看老”就是这个意思。经验与学习却能改变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与做法,这就形成了为人处事的方与圆,方圆是处世之道也是绘画之道,有首骨气者行亦方,阴险狡诈嘴眼不正,脸谱就是这么总结又展现的。方有往往有险,圆中过分会油。北魏崇方,江左风流,方大气而会流于粗俗,圆清新而却无硬骨。将南边融合,需要淬炼,但骨子里与生俱来的东西却会露出蛛丝马迹。言为心声,书为心画,这就是表现。
画一棵白菜自娱自乐。
【老冯谝画】146 泰然
每临大事有静气。泰山曾经是我绘画的对象,虽然爬泰山的次数不多,但印象深刻,记着在八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我还画过几张速写,当时相机费钱不自由,速写就是基本功了,回来后就改成水墨,慢慢的就学会了看山脉走向,看山势特点,看山体石质,画起来就比较随意,渐渐知道一些故事,理解泰山之稳,泰山的雄,知晓“一览众山小”的气概,爬十八盘的艰辛,笑对人生,遇事不惊不乍,泰然处之的沉静。可惜,现在却画不出来了。你着意要表现的时候,手下没有功夫,你有时间去探求的时候,世界却离你远去。画一棵泰山松,立意在左思的“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上,小纸片,就是个练习,随意为之。
【老冯谝画】147 ~小山水~
小山水是练笔的主要方法,小山水,画幅就是控制在四尺三开以内,四尺四开或者六开最好,一是占地方不大,随手铺就,二是可以随意,好坏都不可惜,不影响心情,三是草稿就在此。四是用墨用色少,五是不费精力。画小山水往往是山的一角,数棵树,或者瀑布溪流之类的小景。小景就得精致,精致就得构思,构思就得留心,用心了,就有好画出来。小山水往往着力于一点之上,将一点刻画细致,围绕着这一个看点,进行展开,这个看点就是主题。看点 的刻画力求工稳,一笔一划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石分四面,凹凸有致,苔藓只在阴面,草木向阳而生,树枝宜简不宜繁,小山只画一角,溪流留白而衬托,瀑布流的一线,云烟笼罩其上。小山水是素材的积累,长期下来,自有收获。
一山一树一石头,
一桥一亭一溪流,
一人独自行山涧,
飞鸟盘旋云出岫。
【老冯谝画】148 ~用水~
中国写意画,用水是关键,用水如同用墨,墨色之间,是加水,调水的过程。水与墨之间,一般没有纯墨色的,除了白描,加上水后形成焦浓重淡轻不同的层次。用水全凭经验。有瓶子调墨,碟子调墨,笔中调墨,虽说笔中最便捷,却难以控制,瓶子调墨却浪费水墨,最常用的是碟子,加上颜色,真是七碟子八碗齐上阵。不管用那种方法,用于绘画的毛笔都是要侵入干净的水里泡一下,用纸稍微掠去多余水分,方可使用。古人讲惜墨如金,水也是一样,每次蘸墨不能多,就是笔尖一点,再蘸水在盘子里调。我画用水,用不干不换不添 ,画的过程,始终有一个瓶子的水是干净的,一般就是两个瓶子的水。盘子里的墨,如同颜料,不同层次就在盘子里取。
【老冯谝画】149 ~破墨~
破墨可以说是用墨的中最常见,最有意【老冯谝画】148 ~破墨~
破墨可以说是用墨的中最常见,最有意味,最能体现写意的墨法了。破,就是渗化,就是在纸面上,水墨间浓淡轻重的交融。也是初学者难以掌控的技法。人常说:“不破不立”,破了,就能立起来么,一个秩序,看不惯,就想改变,往往打破的,连自己也被破了,立起来的却另有其人,真是“道可道,非常道”。破墨法中最有意思的是水破墨,淡破浓,这在画大写意中,提亮,惯气,显筋,隐却,是功力之所见。如画一棵大白菜,要明白,白菜就是几片白菜帮子,之所以叫做白菜也就在于帮子白,炒熬白菜主要也是看帮子的味道,画同样如此,淡墨勾大帮子,调到墨后再侧锋画叶,趁着湿用干净的笔蘸清水勾叶筋与帮子连接好,白菜,清白的意思,画出清白的味道来,就在用水。做一个明白人干净人,处事就要一清二白。画一幅山水,山头杂树与云雾风雨成飘摇之景象,也需要淡破浓法,甚至是水破淡。
味,最能体现写意的墨法了。破,就是渗化,就是在纸面上,水墨间浓淡轻重的交融。也是初学者难以掌控的技法。人常说:“不破不立”,破了,就能立起来么,一个秩序,看不惯,就想改变,往往打破的,连自己也被破了,立起来的却另有其人,真是“道可道,非常道”。破墨法中最有意思的是水破墨,淡破浓,这在画大写意中,提亮,惯气,显筋,隐却,是功力之所见。如画一棵大白菜,要明白,白菜就是几片白菜帮子,之所以叫做白菜也就在于帮子白,炒熬白菜主要也是看帮子的味道,画同样如此,淡墨勾大帮子,调到墨后再侧锋画叶,趁着湿用干净的笔蘸清水勾叶筋与帮子连接好,白菜,清白的意思,画出清白的味道来,就在用水。做一个明白人干净人,处事就要一清二白。画一幅山水,山头杂树与云雾风雨成飘摇之景象,也需要淡破浓法,甚至是水破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