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从事的工作是你的工作、职业还是事业?
在学术上,我们把工作分为三类:工作(job)、职业(career)和事业(calling),让我们用国内随处可见的出租车司机为例和你讲述三种类型的差别。
案例一:赵叔开出租车主要是为了谋生,因为他没有其他的技能可言,如果他买的双色球彩票能够中奖的话,他绝对不会再开出租车了。赵叔需要那些钱来供养家里,他不能失去这份工作。他时常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早一点下班,拉到长途的客人。假如赵叔的生活能够重来,他可能不会从事出租车司机的工作,并且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当出租车司机。
案例二:小王不排斥自己的工作,但也不想在以后的十年里继续开出租车,他希望能够去开长途或者其他更赚钱的工作中去。小王有时候觉得自己的工作实在浪费时间,但是在找到其他工作之前继续开出租也未尝不可。小王非常期待能够做到出租车公司的管理层当中,这就需要他表现得比其他司机更出色。
案例三:老刘认为开出租是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很高兴自己选择对了这份工作,因为他喜欢在城市里到处跑,和天南海北的人聊天,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也总是免费送他们一程。他在自我介绍时总是会先说自己是出租车司机,认为司机是城市交通的血脉,对于城市的健康运行有重要的影响。
看了上面的描述,你觉得你对自己的工作更像是赵叔、小王还是老刘?
在上述描述中,赵叔对待出租车是"工作"型、小王对待出租车是"职业"型、老刘对待出租车是"事业"型。
现在继续请你为自己的工作满意度打分,0为极为不满意、10为极为满意,你打几分?一般而言,超过7分就属于对工作满意的了,如果低于5分,那就要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工作情况了。
很重要的一点是,大部分工作都可以成为事业,只要投入并享受,个中关键是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
例如上述的出租车司机是如此;再如护士,有的护士觉得工作辛苦,病人老是抱怨,早就想换一个工作,而有一些护士则觉得这个工作服务于人,救死扶伤,是很崇高的事业。
当你能找出自己的优势,又能用这些优势工作的时候,你就会有心流体验。
如果目前你的工作是平淡无奇的,那就把工作进行一定的转化,使你的优势可以发挥出来;
你的优势越能发挥出来,工作就越是得心应手,也越容易能成为你的"事业"。
对抗律师的不幸福
让我们用律师的例子来看看如何对既有的工作进行主动转化。
律师向来是一个非常崇高的行业,收入也非常不错,只要想想中国的司考通过率有多么地低,你就知道当律师是多么不易且大有前途。
但是,律师的心理健康却是一大问题。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员发现,在所有104种职业中,律师是最容易得抑郁症的行业,比平均水平高出3.6倍,同时也是更容易沾染毒品的行业。律师的离婚率也非常之高,身体状况也堪忧。
律师不幸福的原因
那么,你可能会好奇,律师这么好的职业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心理问题呢?原因有三:
悲观。
有实证研究表明,悲观的法学院学生的课业成绩要比乐观的学生更出色,这可能是因为悲观使他们变得小心、谨慎,而这样的行为风格对于法庭上需要面面俱到、细致入微的表现而言是有益的。
有责无权。
对于律师而言,工作上的选择权很少,但是责任却重大。很多情况下你无法推脱一个案子,同时却承受了这个案子带来的巨大压力。
有研究表明,工作的主动性越低且压力越大,员工得抑郁症和心脏病的比例就越高。
非胜即败。
在法庭上,你的表现决定了案主的命运,也就是说你的表现不是胜利就是失败。
当我们把胜败看得太重的时候,内心原本的动机就会被对胜利的欲求所替代——律师们逐渐开始从为案主服务(或对案子本身的兴趣)转化为对胜利的兴趣。
应对方法
那么,应对方法也有三:
改变过度悲观的倾向。
要分别生活和职业的边界,在职业中运用有益的悲观,而在生活中则训练自己的乐观能力。
塞利格曼的《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一书就详细介绍了如何训练自己的乐观。
给予律师更多的自主权。
夸大决策范围对于提升律师的工作满意度是很有益的,生产力也会大幅提高;另一个好办法是让年轻律师多接触案主,让他们更大范围地参与到案情之中,多学习、多讨论。
把非胜即败变为双赢。
双赢的方法是找出每个人不同的突出优势,并且以此为他们安排不同的工作。
比如热情可以被用于公关部门宣传、勇敢可以被用于庭审、创造性可以被用于案件重构、社会智慧可以被用于处理机构与案主的关系、领导力可以被用于带领团队。
通过这些应对方法就能使员工产生积极情绪,而积极情绪与员工的高生产力有直接的联系,也使得员工不那么容易跳槽,而这些方法你也可以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之中。
爱与被爱的能力
三种爱
之前我们讨论过,婚姻是唯一可以影响幸福的外在因素;
社会心理学家哈赞(CindyHazan)提出爱有三种:
第一种爱能给我们舒适、接纳和帮助,并能提升我们信心,给我们指导与方向,我们也会爱对方,例如孩子对父母的爱;
第二种爱是爱依赖我们为生的人,如父母对子女的爱;
第三种爱是浪漫的爱,放大对方的优点而缩小对方的缺点,如情侣之爱。
依恋理论
婚姻包含了上述三种爱,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结婚可以提升人的幸福感。
那么,在获得婚姻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依恋理论。著名心理学家艾斯沃斯长期观察了乌干达家庭和美国家庭母子间的相互作用,利用陌生情境法(给婴儿提供了三种潜在的难以适应的情景:陌生环境、与亲人分离、与陌生人相处,来研究婴儿反应),将婴儿依恋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安全型依恋(secureattachment)。
主要表现为在与母亲一起时,将其作为“安全基地”,以母亲为中心主动去探索环境,并不是总以为在母亲身旁,只通过偶尔的靠近或眼神注视与母亲交流,母亲在场时,婴儿感到足够的安全;当母亲离开时,明显表现出苦恼、不安;但当母亲回来时,会立即寻求与母亲接触,将其作为“避风港湾”,易被安抚。
回避型依恋(avoidantattachment)。
主要表现为与母亲刚分离时并不难过,但独自在陌生环境中呆一段时间后会感到焦虑。容易与陌生人相处,容易适应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从陌生人那里获得安慰。
当分离后再见到母亲时,对母亲采取回避态度。
焦虑—矛盾型依恋(anxious-ambivalentattachment)。
主要表现为每当母亲要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
但当母亲回来时,其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既寻求与母亲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接触。当母亲亲近他时,生气地拒绝、推开,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时朝母亲这里看。
在上述三种依恋类型中,回避型与反抗型都属于不安全型依恋。
婴儿对母亲的依恋类型既具有明显的稳定性,而且这样的稳定性会迁延到以后的生活中,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亲密关系。
除了影响爱与被爱的能力,也会影响到记忆、自我态度、生活目标、情绪管理等各个方面。
有研究对这三种具有不同爱的风格的人群进行了纵向调查,无论是实验室研究还是真实世界的研究都表明,安全型依恋对爱情来说至关重要。
以婚姻的三方面(照顾他人、性、矛盾处理)为例,安全型依恋的人能够照顾他人、获得适度的性的快乐、妥善处理矛盾,而不安全型依恋的人则不善于照顾伴侣、要么过度尝试性要么性冷淡、并且无法面对可能的矛盾。
这就说明,安全型的人在各种有关幸福的指标上都表现得更好。
增进亲密关系
增进亲密关系并不是要无节制地为对方付出,相反,相爱很可能是看到了对方身上的优势和美德,因此如果能够增进自己的优势与美德并且时时表现出来,那么婚姻生活很可能令人满意。
婚姻破裂的征兆的
华盛顿大学的戈特曼(JohnGottman)教授是婚姻研究专家,他归纳出如下的可能是婚姻破裂的征兆的特质:
一开始就吵得很凶。
批评对方而不是说出自己的想法。
轻视对方。
一点小事就争吵,并不为伴侣考虑。
不分青红皂白。
负面的肢体语言。
(摘自《真实的幸福》一书)
练习
要增进幸福,我们可以从上面几条入手,看看自己是否有时候正在破坏婚姻的幸福。如果你的行为给你们的婚姻亮起了红灯,也不要太慌张,可以用下面的练习来增进夫妻之间的幸福感。请至少每周2次地都做这个练习。
根据前文中的24项优势,根据你自己的感觉挑选出3个优势,并写出最近发生在你伴侣的身上与该优势对应的事件,让你的伴侣读你写的句子,并且也邀请他这么做。格式如下:
优势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势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势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自《真实的幸福》一书)
另一个影响婚姻幸福的因素是乐观与悲观,有学者花十年时间追踪研究了乐观与悲观的解释风格对婚姻的影响。
学者发现两个悲观的人结婚,婚姻不会长久。
根据前面的测试,如果你和你的伴侣都是悲观的解释风格,则需要使用《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中第12章的练习,连续使用一周再来检查自己的改善状况,直到分数高于平均分数为止。
增进感情的好方法
最后,良好的倾听能力也是增进夫妻感情的好方法,这里就需要用到反应性倾听(responsivelistening)的技巧了。
首先,给予对方确认,用“嗯”“好的”或点头等来表明你在认真地听,不可以心不在焉。
其次,如果你处于不良的交流状态时(例如疲劳、内心有情绪等),要礼貌地说“我现在很累/难受,过一会儿再谈好吗?”
另外,当遇到双方的雷区(一说到这个话题都会引爆双方的情绪)时,可以使用“说话者-听话者仪式”来应对,具体如下:
当你意识到你们马上要遇到对方的雷区时,立即启动这个仪式。
拿出一个物品,并且两个人都要同意拿着东西的人才能说话,没有东西的人是听众。
一个人说完之后把物品交给另一个人,那个人才能说。不说话的人所做的只是倾听,而不是解决问题。
当你可以说话时,说出你的感觉和感受,不要谈你的解释和观点,也别说太多,话语之间要有停顿,留给对方空间。
当你倾听的时候,不要否定对方也不要消极地表达自己的肢体动作和表情,你要做的只是让对方知道你在听,然后等你可以说话的时候你再提出自己的想法。
总而言之,你需要给对方足够的关注,并让对方感受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唯有如此,互相之间持久的爱才能被激发出来,以获得爱的满足。
孩子的幸福与优势
从前文中我们可以知道,积极情绪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而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孩子而言,父母的教养就成为了培养他们积极情绪的最重要因素。
对于此,有三个教养原则:
积极情绪可以建构孩子的智力资源、社会资源和身体资源,这使得孩子长大之后可以立足于社会上。
举个例子,小猫在遇到巨大的危险且无处可逃时会僵住(freeze),变态心理学称之为“木僵”状态,这时的小猫处于明显的消极情绪(恐惧)中。
而我们知道,只有当孩子处于积极情绪中时,他们才会探索这个世界。
鼓励孩子的积极情绪,让积极情绪处于正性循环中。
我们知道抑郁症的人有认知-情绪‘的负性循环:坏情绪导致了坏认知,坏认知又加剧了坏情绪。
与此相反,积极的人身上也存在正性循环:好情绪产生好认知,好认知又进一步巩固了好情绪。所以父母应该及时鼓励孩子的积极情绪,让他们处于正性循环之中。
要同等对待孩子的优势和缺点。因为教育制度的关系,中国的父母很容易对孩子产生特别高的要求,这就使得父母很容易对孩子挑刺,而不是欣赏。
而这是需要修正的。因为父母的关注往往会强化孩子的行为:越是关注孩子的缺点就越容易给孩子造成压力,甚至强化他的缺点。因此不如平分注意力,不仅要重视孩子的优势,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缺点。
与成人一样,孩子也有自己的优势,请带着你的孩子上www.authentichappiness.org做孩子的优势调查表,并找出他的突出优势。
在找到了这些优势之后,我们需要做的是:当孩子展现出任何一个优势的时候,就要给孩子奖励,并且我们要告知孩子他的这个优势,进行合适的鼓励。
这里运用了行为主义的“强化”原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喜欢自己的这些特质,并且把优势稳固下来。
如何构建孩子的幸福感?
构建孩子的幸福感有八种方法,我们逐一来说。
1.与孩子一起睡
这样做的好处有:
1)可以与孩子建立牢固而亲密的联结。
根据依恋理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产生安全感,他们会知道父母始终会在需要的时候出现,而不会有被抛弃的可能;
另一方面,父母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孩子、熟悉孩子的脾性。
2)睡在身边,父母不必担心孩子出现危险,会感到很安心;而且如果孩子有什么需要,父母可以第一时间满足。
3)与父母睡在一起可以让父亲也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非常必要的事情。
这样做可能的坏处是:
父母可能会担心下次不和孩子睡的时候孩子会大吵大闹,但是依恋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告诉我们,一旦头几个月的亲密关系形成了,孩子就会获得恒定的基本安全感。
2.游戏与玩具
同步游戏(synchronygames)指的是你和孩子做相同的动作和游戏,例如孩子敲桌子三下,你也敲桌子三下,他举两次手你也举两次手,短短的时间内就能把孩子逗笑。这使得孩子意识到自己是重要的——因为他的行为会影响别人的行为。
买玩具也要根据同步游戏的原则设定。选择孩子可以做动作的玩具,比如搭积木(再推到)、撕纸等,孩子可以在这些玩具的游戏中获得行为的回应,并得到满足。当然最好是父母和孩子一起玩这些玩具。
3.少对孩子说“不”
对孩子确定规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父母在确定规则时使用的语句是“是”(“你可以做这件事”)和“不”(“你不可以做”)。
否定词在孩子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因为它表示了边界和规则。但是在现实的教育中,这个词被过度使用了。尤其在中国这一现象特别突出,因为独生子女政策,父母都太保护/溺爱自己的孩子了,溺爱的另一面是控制:你不能下雨天出去玩、你不能和男生多接触、你不能去新疆旅游、你不能学心理学……因为我们太爱你,因为我们希望看到你好。
这些都是无稽之谈。读了这本书以后你会知道孩子的情绪是由父母培养出来的,一直被否定的子女通常充满了消极情绪,最后陷入自卑的泥潭中。相反,与其指责孩子,不如肯定孩子,多对孩子说“是”,让他自主、勇敢、负责任地去探索世界。
当然,要注意在原则问题上(比如未成年怀孕问题)要坚决地说“不”,否则孩子会被培养成欲求无度的纨绔子弟。
4.表扬与惩罚
无论是表扬还是惩罚,它们都是必要的。但是要注意合理地使用这两项技术。
首先是表扬,不能孩子做什么都表扬,这样孩子会变得被动、丧失价值感,无法从真正的成功中获得喜悦。爱、希望、温暖和关注都是要无条件地积极给予的,这样孩子才能获得基本安全感,
但是表扬的时候要注意两点:
1)要在孩子真正成功时给予表扬;
2)表扬的程度与他的成功相匹配(比如婴儿第一次站立就是巨大的成功,一定要表扬)。
再来说一说惩罚。很多父母不敢惩罚孩子是因为它会激起双方之间的紧张对立局面,而且不当的惩罚会使孩子恐惧、退缩,影响他的信心。
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惩罚呢?
1)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为什么惩罚他,说清楚原因;
2)不要把孩子当作撒气桶,排解好自己的情绪之后再惩罚他;
3)不要进行人身攻击,对事不对人;
4)如果有更好的替代方案,可以不使用惩罚。
另外,惩罚的时候也注意保持温馨愉快的气氛,因为这是安全的信号。
5.化解兄弟姐妹之间的嫉妒
塞利格曼提的这一点主要存在于美国文化背景下,因为我国的情况比较特殊(独生子女政策),所以80后、90后基本不存在多个兄弟姐妹的问题。
但是这一点放置在中国的语境下仍然有可借鉴之处。因为追根溯源,兄弟姐妹之间嫉妒的本质是“父母给予的爱不公平”,并不是说每个孩子要给相等的爱,但是基本的原则是要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关注和重视,不能因为这个孩子的降生而忽略另一个孩子。
这样的话会让大孩子产生“父母不爱我是因为弟弟/妹妹出生的关系”。
这个道理告诉中国的父母要关注、重视自己的孩子,尤其是二胎政策放开之后,想要二胎的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能忽视大孩子的需要。
虽然大孩子得到的爱和关注必然减少,但是可以给予他新的责任和任务(例如做家务、照顾小宝宝等),让他能感受到更多的责任感。
6.睡前活动
在我小的时候,睡前爸妈总是给我讲故事,有时,他们还会偷偷在我枕头下面塞入奥特曼的书或者玩具,这能让我开心好几天。
这些睡前的10-15分钟可谓是一天中最宝贵的亲子时光,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和孩子进行一些互动。
比如可以与孩子讨论一天的生活,谈一谈发生的好事,谈一谈发生的坏事。
在谈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积极思维方法,强化孩子提到的好事(如“今天得了一朵小红花,真棒,妈妈真爱你”)。在提到坏事的时候先进行共情(如“真的很倒霉啊”),然后接着进行积极的赋义(如“虽然这次没有考好,但是是意外情况,我相信你下次可以考好的”)。这样,孩子既得到了支持,又能够被训练出对待困难的积极思维。
另外在睡前,脑中的最后一个想法如果充满了情绪和视觉想象,这些想法会很容易进入到孩子的梦里。
可以让孩子在睡前讲一个他们认为的最幸福的场景,要他们尽量详细地描述,并起名字,最后让孩子带着这个场景入睡。这可以大大增加孩子做到美梦的几率,而美梦和第二天的美好情绪有直接的联系。
7.与孩子达成交易
这个技巧很难拿捏,而且不能滥用。当一个孩子出现负面行为的时候,例如喜欢躲在柜子里让父母找,我们在使用了上述方法无效的时候,可以与孩子谈判。
因为通常孩子是想通过这些负面行为表达一些什么,比如有一个很想要的玩具而父母没有买,这时候可以通过和孩子谈判的方法来解决这件事。
比如可以告诉孩子可以买这个玩具,但是他要遵守两个承诺:1.不能再躲到柜子里去;2.如果再有类似行为,第一次没收玩具一个星期,第二次就永远没收。这样能帮助孩子改掉自己的负面行为。
但要注意,父母不能拿孩子的一些基本需求(例如剥夺吃饭的权利)来谈判,这样不是交易,而是要挟。
8.新年计划
在每年的最后一天与孩子一起制定新年计划,年中的时候来检查执行情况。你和孩子可以相互监督,相互督促。
结语
俗话说得好,快乐过一天也是过、难过过一天也是过,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每一天都过得积极、幸福呢?
美好的生活来自每一天都应用了你的突出优势,并将这些优势用于增加知识、力量和美德上,这就是有意义的生活。
在我们讨论了那么多之后,你应该知道了自己要做什么了。那么,请你从现在就开始做起来,不要拖延,去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摘自《真实的幸福》作者:马丁•塞利格曼,卡片作者牟惊雷
码字第84天,2017.04.01于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