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两人踩跷跷板一样,和谐相处就要保持双方支出的平衡和对等。一旦彼此的交换不对等,那么就会像跷跷板一样失衡。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跷跷板定律。
跷跷板,小孩子玩的游戏,大人会不会玩?大人玩之前,估计有各种心理活动,完全不会当成单纯的游戏,而是一场认真的博弈。这是内耗。
既是博弈,要有个相当的好对手。或许不应当称为对手,而是队友。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动机不纯或是配合不当,后果很严重。
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们通常把注意力放在跷跷板两端,却忽略了中间那个至关重要的支点。
转移关注的重心,心态和眼界就完全不一样了。
是的,你没想错,就是那个古希腊大爷阿基米得的杠杆定律。“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
只要找到合适的点,你还会在乎跷跷板那头是个什么鬼?重要的是这个点,能让你和你的团队使上多少劲。
做工作也好,选行业选项目也好,找到需要关注的重点,而不是聚焦在人际博弈。
钱钟书拒绝一位外国名媛因慕名而提出见面的请求,这么说的:你吃了鸡蛋觉得味道好,何必一定要见那下蛋的母鸡?这是成事的心态,拿来配合跷跷板心态很合适:对方借力到了天花板的高度,他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功劳在这儿摆着呢。还能说鸡蛋是鸭子下的?
讲点故事,励励志:
1,马云的支点是什么?
是阿里巴巴。
2,董明珠的支点是什么?
格力空调?
错!
是独特的“格力销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