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重新学习李笑来的付费专栏《通向财富自由之路》。这个专栏是在大约半年前订阅的,用“颠覆性”来形容收获可能都不为过。它给予我的不是一堆知识,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认知,使我具备了学习的原动力。
学习需要原动力和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是物质,“渔”是方法,教一个要“鱼”但又不想学“渔”的人,最终只是徒劳。解释清楚为什么要学会“渔”,学“渔”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根本性变化,再教如何“渔”,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鱼”的问题。这也是李笑来把公众号命名为“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原因(第一个学习是动词,第二个是名词,第三个是动词),学会了为什么学习、如何学习,再去学习。凭着一股子热情冲进去学习,要么坚持不了多久,要么方法不对,总之半途而废是常态。
第一第二周集中讲了“注意力”,提出了2个概念:
1. 我们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是注意力;
2. 付费就是捡便宜,因为注意力>时间>金钱。
第一个概念中,在“是”前面有三个限定词,“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
什么叫“拥有的”?那就是产权属于个人的,而不是别人的。我们可以支配自己的财产,在没有他人授权的情况下不能支配他人的 财产,否则就是贪污舞弊。
什么叫“最宝贵的”?顾名思义,就是最值钱的,它比任何东西都值钱,拿它来换任何东西都是不划算的,即使拿它去换钱。
什么叫“财富”?它可以是钱、思想、知识、人脉……等一切能带来精神和物质满足的东西。
“注意力”具备这三个条件吗?当然。首先,它肯定是我们所拥有的,是我们可以主动支配的,除非我们放弃支配权。但即使这样,收回来也很容易。它也是最珍贵的,因为它可以带来金钱+时间,前提是把注意力放在个人成长上。注意力既然能带来金钱和时间,它当然是财富啊。有句歌词是这么写的,有钱的时候没时间,没钱的时候有时间。注意力能换来金钱和时间,你说它是不是财富?
可很奇怪的是,那么重要的东西,我们很多人都不珍惜。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过,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最为经济;花自己的钱给别人办事,最有效率;花别人的钱为自己办事,最为浪费。花自己的钱都那么小心,而花自己最宝贵的注意力则大手大脚,毫不吝啬。
原因很简单,没有意识到“我们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是注意力”(谜底先于谜面)。这句话都不需要解释,拿来直接用就行。在使用中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力的支配权只属于我们自己;
2. 注意力只用在个人成长上,不能轻易换其他东西;
3. 只要能换取持续注意力,一定要换,拿什么换都行;
由此,引出了第二个概念,付费就是捡便宜。付费换取时间和注意力,就是用低价值资产换取高价值资产,这买卖当然值得做。如果付费能直接换取注意力,那更是收益巨大的买卖。凡事能用钱买来的时间就是便宜的;凡事能用时间换来的注意力持续就是有价值的。
这个概念的逆向思维就是,之所以你的时间能卖出去,就是因为总体上来看花钱买时间更划算。有人购买我们的时间,是因为购买者能用钱换取他们的时间和注意力。比如,公司付钱让我们工作,管理层可以集中注意力做大局规划,而不用被琐事干扰,我们付出了时间换来收入,用高价值资产换取低价值资产。要改变这种现状,不用出卖时间就能换取金钱,不就是财富自由吗?在没有自由之前,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提高单位时间的售价直至能把时间卖出好多、甚至不卖也能带来财富(写书赚版权)。
如何用时间换注意力呢?《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一书就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列子。书里讲了管理权利授权,就是给下属设定目标,让他们按照目标自己确定具体方法,在实施前花时间培训他们,在实施过程中给予帮助,最后评估。相对于管理权利授权,还有一种是具体指令授权,就是给出一个个具体任务。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管理权利授权在前期需要花费时间讲解目标,一旦双方达成共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花费的注意力就很少,而且被授权者的目标驱动能力会越来越强,授权者需要花费的注意力就越来越少。相反,只给出一个个具体任务,授权者就需要不断介入,持续的注意力就很难维持。
知道了注意力的珍贵,能否通过不浪费注意力获得成长,还要看我们是不是把注意力花费在成长上。注意力就像成长必须的养分,不断地往自己身上注入,自己就会越来越强大;不断泄漏,甚至还不自知,则养肥了他人。
我的注意力,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