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世界阅读日——4月23日是个晴朗的星期天。我从早上7点起就开始浏览手机上各种与阅读有关的文章。这些文章来自我关注的微信公众号、不同的朋友群和朋友圈。这一天的最后时刻——24点整,我终于放下手机,结束了一天的阅读,因为再没有出现新推送的内容。两天过去了,我努力想从那天的阅读中寻找一些有启发性的写作话题。可是说实话,我基本想不起来那天究竟读了些什么。这让我产生巨大的不安与恐慌,我突然觉得在这个众人瞩目的阅读日中我似乎没有读书。这怎么可能呢?!一整天我几乎手不释机。于是我决定统计一下4月23日这一天读过的所有与读书相关的文章,求证一下自己的阅读行为。
1.《文学阅读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公众号“程门问学”,莫砺锋)
2.《这些你关心的读书问题,我们问了100个“权威人士”》( 公众号“孔夫子旧书网”:北京文化研究所)
3.《黑塞:玻璃珠游戏者的人生——对话海默·施维克》(公众号:南京先锋书店大地上的异乡者)
4.《世界读书日,盲童与汉字有个约会》(公众号:南京教育发布)
5.《推荐15个优质阅读公众号给你——世界阅读日》(公众号:单向街书店)
6.《阅读推荐:我就喜欢你看不惯又干不掉我的样子》(公众号:阅读就是力量)
7.《世界读书日——今天,你读书了吗?》(公众号:古典书城)
8.《让客人睡书架,排队排到半年后,这家日本书店不卖书也能爆红全球》(公众号: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
9.《谁是杀死一个书店的凶手》(公众号:朴道草堂书店)
10.《南锣鼓巷朴道草堂书店被“杀死”?街道:整治“开墙打洞”不是闭店》(公众号:重案组37号,李明、潘家锟)
11.《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写得太好了,每个人都要看……》(公众号:瀚飞教育)
12.《央视<朗读者>——叶嘉莹先生传承诗词吟诵》(公众号:陕西汉吟堂)
13.《世界读书日——书房vs学区房》(公众号:爱悦读)
14.《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和终生学习?》(公众号:爱悦读,柴犬叔叔)
15.《为自己阅读——世界读书日》(公众号:书房记,琳莎·施瓦茨)
16.《世界读书日——读书,最简便的修为》(公众号:怀恩书社)
17.《世界读书日——名家谈读书》(公众号:南京先锋书店)
18.《世界读书日,让我们来看看全球十大最美图书馆》(公众号:当代教育)
19.《最新数据!中国人一年读几本书?纸质书快被淘汰了吗?》(公众号:招商银行南京分行)
20.《这位耄耋老人三十八年只做了一件事,让中国人看见世界》(公众号:西洋参考,贾葭)
21.《世界读书日——把阅读作为信仰》(公众号:理论学习之家,王涛)
22.《阅读提供给人两种力量》(徐雁致辞海天出版社“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新书首发式暨高端对话)
23.《相会读书时节,追忆诗词中的金陵往事》(公众号:老崔茶馆,黄子轩)
24.《最是春光好读书——老黄和萌娃陪你共度读书日》(公众号:江干E教育)
25.《愿爱如思想般,可越山渡洋——纪念莎士比亚特别节目》(公众号:为你读诗)
26.《在阅读中多活几次》(公众号:央视新闻)
感谢了不起的微信技术!一切都有迹可循。4月23日,我一共读了26篇与读书相关的文章。如果每篇文章平均按2000字算,这一天我至少阅读了52000字。如果再加上其他与读书无关的内容,少说这一天我也读了8万字左右。这一统计让我略微安心——阅读日我在阅读。但是,片刻之后这种安心就荡然无存,更大的疑惑接踵而至——为什么才两天我就想不起来读的内容?在做这项统计时,我发现再次打开每一篇文章,最多两行,就能肯定自己确实是看过的,但却无法说出下文的具体内容。
一个有趣的对比:4月22日是一个晴朗的星期六。下午两点到四点之间,我坐在阳光下喝着咖啡,读了世界著名语言学家、阅读教育理论研究者、阅读推广人斯蒂芬·克拉生关于阅读教育的核心著作《阅读的力量》。两个小时我读了80页。全书8万字154页(不包括英文参考文献)。以一种不甚精确的方式粗略统计,我应该读了42000字左右。三天过去了,我头脑中还反复出现“阅读与贫富的关系”、“图书馆服务与阅读行为的关联”、“词汇累积的分布式特征”、“控制词汇数的分级读物”等等,一系列书中呈现出来的研究报告与分析。
这一对比让我切身体会到基于纸质书籍的传统阅读与基于电子设备的碎片式阅读的本质区别。传统阅读是与思考同步的阅读,阅读中伴有思维对阅读内容的深加工,如判断、分析、推导、归纳、演绎等。碎片式阅读是与信息过滤同步的阅读,阅读中我们会区分喜欢与讨厌的内容;会进行已知与未知内容的分类。我们分享和收藏的行为,其实就是对应了这样的思维活动。但这时的思维仅仅是先发挥一个滤网的作用,再象邮件分理装置一般,在辨析、判断基础上对阅读内容进行了归类。思维活动变得单一而机械,大大制约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特别是这个过程基本是零记忆活动,所以记忆力的发挥受到较大影响。当然内容的驳杂,也是导致准确记忆力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再回头看看读书日我所读的26篇关于阅读的文章,话题繁多,内容丰富,但少有对于阅读的现代研究。即使有一些涉及阅读方法,也还停留在经验性的、感受式的介绍。这种感性的体悟一方面太过个人化,另一方面也与当今的阅读现状相去甚远,很难为人借鉴。而斯蒂芬·克拉生《阅读的力量》一书中介绍的,美国人历时半个世纪之久、在全球范围内取样英语学习者的研究,却让我们看到了美国语言研究界对各类人群阅读行为的真正关注。阅读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与科学化更是令人惊叹。
真希望,明年世界读书日,我们能更多地读到一些母语阅读研究的突破性成果。没有科学有效的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何谈改变我们的阅读状态呢?或者,回到传统的纸质阅读,静静地读半天书,而不是在纷扰的碎片阅读抒情中浪费一天的时间,倒也不失为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