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了几页《好文案,一句话就够了》,封皮上赫然醒目的写着:日本广告界殿堂级大师力作,一本可以当作字典翻的文案写作技巧大全。
封底写了好文案必备三要素:抓住眼球,直击痛点,刺激购买。
之前觉得好有冲击力呀,但是现在心底波澜不惊。
扪心自问,自己好像没有这样的需求。平时写文案,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有感而发,写得好,得瑟一下,写的不好,积累不够嘛!继续努力!
想想自己当初为什么要买这本书呢?在一个社群里有一个写作大V推荐的,当时就记下了放在购物车里,买下之后两次拿起来读,读读停停,很郑重地,把它当成“我要学到知识”这样的心态去读,有些刻意的去读了。
就像大家都说哪儿哪儿买的冰糖葫芦好吃,我先去买了回来,一直没吃,但别人形容它好吃的话语、表情以及浮夸的动作,让我印象颇深,即使没有吃,内心笃定它非常好吃,并深信,早晚我会体会到那种好吃的感觉。
冷却了这段时间,才发现自己并没有想刻意提高自己文案方面的想法,只是人云亦云了。其他方面又何尝不是呢?在一个社群里听了一堂理财的公开课,心里犹豫纠结了好久,还是花1988买下了课程,刚开始的几周,还会听一听做一做笔记,还准备拿10块钱小试牛刀一下。
现在回顾一下自己今年的目标,和理财没有一点关系,虽然说多学一些技能是备胎,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是花了钱买下的课程,放着不学,真的是徒增焦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后想剁手的情况呢?
第一,圈子小,知识面窄,好奇心大,有学习的心态,容易被营销。
在一个手帐社群里,才发现各个圈子的人都有,天南海北的,国内外的。每次有活动的时候,我们的眼球总会被琳琅满目的自我展示给吸引,尤其对于朝九晚五所谓稳定工作的人来说,没法去世界各地看看,只有在屏幕一旁心生羡慕。
但凡你中意的、喜欢的、羡慕的同学,通过励志故事讲述了自己从平凡到卓越的过程,我们往往会被触动、被吸引。她的生活是我想要的样子,我要向她看齐,从一点一滴改变做起。我们往往忽略了成功,可以复制,但是不能粘贴。
我们每个人的内核不一样。
第二,不确定自己的需求,就会被别人的目标牵着走。
有句话说,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但前提是你们必须在同一个楼层上,你们的目标高度一致。知道自己处的位置,明白自己仰望对方的高度,就是我们进步的空间。
可是人在仰望的时候是感性的,是看不到自我的,尤其面对浩瀚的星空,自己是很渺小的。当别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变得闪闪发光时,我们的想象力会变得特别丰富,对号入座,那是几年后的自己。
只顾热血的仰望星空,却忘了脚踏实地。
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适合做什么?我为自己的目标准备好应对预期的困难了吗?你问过自己吗?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何应对我们的感性呢?
第一,每当有消费的冲动或者有一个强烈的想法,放上1–2星期,回头再看看你还想做吗?
第二,一旦遇到大笔数额的消费或者一个重大的决定,拿起笔来问自己几个问题,你做这个决定的目的是什么?你给自己多长时间去做?它能给你带来什么?它和你的年度关键词相冲突吗?
第三,找几个要好的朋友给自己泼冷水,给自己发热的脑子降降温,问问自己还那么想做吗?而不是为了和朋友反着来。
第四,重复以上步骤。
最后,生活中的所有经验都是通过试错总结出来的,别人走过的路是别人的经验,不要发怕犯错误而原地踏步。感性不是幼稚而是无知,是没有拥抱生活不确定性的勇气。通过犯错,我们开始学会的是理性的思考,开始明白自己想过什么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