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张仪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他是秦国的开府丞相,也是秦朝的第一位丞相。和他的师兄苏秦一样,他们都是大名鼎鼎—鬼谷子王诩的弟子。
他们俩的命运可以说是一个磨子里刻出来似的,当年张仪与苏秦在苏庄谈论以后,两人就各怀理想,各奔前程了。首站,张仪到魏国的安邑,他成长的地方,估计内心是想先报效自己的母国吧。但很不凑巧,他碰到了周游列国的孟子,两人估计因为信仰不同,一见面就互相对不上眼,吵得不可开交,道不同而不相为谋啊。可那时候张仪毕竟刚刚出师,怎么能与大名鼎鼎的孟子相提并论呢?这可怎么办呢?退而求之,张仪转战去到了齐国,一举帮助齐国解决了长期被越国的攻击的问题,同时还帮助了楚威王占领了大幅越国的土地,一时之间名声大噪。但事情总是那么不顺人意,张仪虽然让楚国得益,占领了大面积越国土地,但也正也是由于这次行动,楚国出动了所有兵力去攻打越国,导致了后方不保,楚国粮仓房陵的失守,从而也使得楚国积攒多年的巨额财富付之东流了。
就这样,张仪第一次周游就刹翼而归了。但这段经历,让张仪感悟良多,在田忌的庄园稍加修整后,他再次出山了。
之后的故事,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事件了。张仪去了他先前并不看好的秦国做了客卿,之后秦惠王为他特地设了宰相,还封他为大良造(此为最高勋级,商鞅当时就是左庶长封大良造的)。这主要原因是为了对抗苏秦,当时苏秦非常勇猛智慧,合纵了山东六国,集合三十多万大军堵在了秦国函谷关前,试图对抗秦国。当然,后来在上将军司马错的带领下,三十万大军一哄而散,各自逃亡。
为了以防山东六国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善后工作还是要全力搞好的,也就是有名的以横破纵。当然在拆分联盟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小插曲,如张仪在楚国遭到袭击,受伤变成了瘸子,他还以为是苏秦搞得鬼,还和他吵了一架,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命运就是这样的神奇,在参加苏秦葬礼的时候,张仪竟然又和孟夫子再次遇上了。估计是孟夫子喝醉了,大骂了苏秦和张仪,却不知道张仪就在现场。这时候张仪火冒三丈,按捺不住,就不收敛了,对着孟子破口大骂。要知道孟夫子素有“大才雄辩,天下无对”出名,而张仪也有“天下第一利口”的名号。在一般人看来,年轻的张仪一定会败下阵来。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张仪把孟轲所有的事情说了个通,大骂儒家的大伪,嬉笑怒骂,骂得痛快淋漓,孟子想回辩,但这算总账的骂辞令他无处着地,想拂袖而去不理不睬,但皇皇儒家,赫赫孟子从未受到屈辱,当场吐血,晕倒在地。注意这里并没有用任何修辞。张仪仰天大笑,留下千古舌辩佳话。
张仪在历史上的地位十分显赫,不同的人对他有不同的评价:
苏秦: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
李斯: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在我心目中,其实张仪的一生并不像人们理解的那么深奥—张仪是一个纵横家,他让苏秦的合纵计划泡汤了。他是使得秦国的光辉得以延续的人。他还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一年四季没有多久是在秦国的,比起苏秦,他少了一份稳重。他对自己的阅历与学问具有十足的信心。
张仪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身在异国,但心未离别。虽然行若老翁,却志若泰山。
张仪虽已去,但是张仪二字千年之后依旧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