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和村地处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大亚湾东南部,背山面海,海岸线达2.5公里,曾被誉为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
(以下均为手机拍摄)
走入村子里,首先被一大片待收割的稻田所吸引,走过的人弄出点声响,田里的鸟便呼啦啦的飞起一片,令人惊叹的是田里不仅有飞起的麻雀,还有一群白鹭。
沿着村路继续深入,一直走到桥上。可以看到远处的入海口,尽管村里有稻田,但明显这不是他们祖辈生活的依仗,老一辈的人大多是打渔为生。
卞之琳有诗曰: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曲曲折折的小路,盘绕在扩大新建的村子里,兜兜转转来到里面真正的古村落。与其他一些古村落不同(如深圳大鹏古城),这里的古建筑中大多有人居住,踏进里面,一句不大不小的话,也能让这个平静的村落激起一阵波澜,显得突兀,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些老人坐在门口聊天,还有人在门口洗菜、剁肉。
它不同于其他古村落,便是由于其浓厚的生活气息,人来了,只淡淡的看着你,什么也不说。(但我以为那挂上的红灯笼破坏了原汁原味的美感,不信看冯其庸所说:“真正的古村落是不挂红灯笼的,那是做给游客看的”。尽管如此,由于种种原因,范和村并没有特别火热,我们去的时候也没有看到其他游客,而且这些原住民没有被迁出去,也算是挺幸运的一件事,试问,那些出名的古城,你还能见到几个原住民?)
岭南的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和沿海区域,冬暖夏热,夏季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大、气候炎热、空气潮湿、雨水充足、台风频繁、每年的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多数发生在岭南地区。因此岭南建筑的内部地面普遍比外部地面高,墙脚多数采用青砖、石块或具有防水功能的材料建造,以防洪水,房屋的布局也比较密集,屋顶层采用砖或其它材料压紧加固,防止台风的侵袭,造成建筑物的损坏和人员伤亡,对于富裕的家庭使用青砖楼房,或者加厚墙体,达到防水、防风的效果。岭南许多地区靠近沿海,古时海盗出入频繁,因此这些地区建筑不仅要具有遮风挡雨,满足人的居住功能而且还要有抵抗外人侵犯、偷盗的防御功能。——摘自《岭南建筑文化初探》作者不详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这些自成风格的建筑以石块垒房。
地面大多以青砖铺就,有较为发达的统一排水系统,由于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古城的人较少用排水系统排生活污水,但下雨天其砖的透水性和随处可见的水渠使得小小的村落内没有积水。(刚好下完雨去看的)
(下图为范和村内的另一处古村落)
吉塘围属林氏围屋,具体建于何时未曾留下文字记载。吉塘围整体呈正方形,面宽60米,进深62米,围内正中央排列着16座双层潮式下山虎格局式民居,四横四纵,坐北朝南,四周各有12间房屋环绕,合拢成“口”字形实心实意外围,只开一个南门,上盖门楼。房屋的墙角均用花岗岩条石砌筑,青瓦硬山顶,呈现显著的清中期建筑风貌。——摘自景点介绍
同许多地方一样,这里有村民做戏的戏台。
走到城隍庙后面,继续沿着路往上走,小山上有一座文昌宫,附近应届的学生或许会来拜神,祈求考试顺利。
站在村里的制高点上,可以看到远处的一抹海湾。
范和村其实并不大,花几个小时可以游完,而且没有门票,选个好天气,你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岭南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