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到了。
又长了一岁。
可能真的是因为长大了吧,现在对过年并没有那么多的盼望,甚至,不爱过年了。
也许是厌倦了走亲访友,也许是对鞭炮的声音烦了。甚至现在觉得没有年味了。
图片来源网络
小时候盼望着过年,可以穿新衣服,可以吃好吃的,和小伙伴一起玩到很晚,过年那几天要说吉祥话,犯了错误也不会被批评,给长辈拜年还有红包可以拿。
那时,过年会被要求表演节目。当然,我没有这个经验,因为小时候害羞。
小时候在姥姥家过了几次年,那时姥姥家还是土房,不舍得用电,舅舅家的姐姐就会给我糊个小灯笼,里面插根蜡烛,然后在晚上天黑的时候,把蜡烛点上,整个屋子都很亮堂,玩的不亦乐乎。
但,长大后,年味似乎变了。没有人再给你红包了,大家的关注点也变了,那些七大姑八大姨对你的关注从学习成绩变成了工作。
工作怎么样啊?发年终奖了吗?有没有对象啊?没有我给你介绍一个啊!有对象了啊,什么时候结婚啊?什么时候买房啊?什么时候生孩子啊?你看那谁谁家孩子现在怎么怎么样……
正因为她们的这些问题,让我们很想逃离。
似乎在她们眼里,过年成了炫耀自家孩子的最好机会。
再说了,我怎么样,用得着你管吗?
挤破了头想要买到回家的车票,却因为这种亲戚间的寒暄让我们不想回家过年。
真应该有人研究下,这种寒暄的意义在哪。过年是为了阖家团圆,而不是我要听那些只有过年才会联系的亲戚,打听你的隐私,还要点评你的生活方式。
图片来源网络
我不爱过年还有一条理由就是拜年。
以前我妈经常催着我给亲戚们打电话拜年,很多亲戚一年中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联系,而且联系方式只是打个电话,连面都见不到的那种。
对方接通后,说着新年快乐,然后挨个叫大家过来接电话,几分钟就结束了。
真正让我放弃打电话的是我的前任。
我们在一起的第一个春节,那天晚上他给我发微信,让我给他爸妈打电话拜个年,我说我们才在一起半年,又没见过家长,干嘛要打电话啊!他说是他们家传统,晚上十点整点的时候要拜年,我拒绝了,他就一直央求我,我说你也没给我爸妈打电话拜年啊!他立刻就打电话过来了,我妈很诧异,我说了原因,我妈还是觉得不太好,但是人家都已经来电话了,那就打一个吧。我拨通了电话,跑到门外,拜年寒暄。
半年后,我们第一次分手又复合,再过年的时候我没有再打电话,他也没有再让我打,可能那时,是那个新女朋友打电话了吧。对了,他在我们还没分手的时候就和那个女生在一起了,只是没公开。
再那之后,我再也没有打过任何一通拜年电话。
我突然就看透了,我为什么要花我的话费给那些我们家都不怎么联系的亲戚打电话,又不给我红包。只靠拜年维系的亲戚关系不联系也罢。
图片来源网络
不喜欢过年还有放鞭炮这个理由。
家家户户放鞭炮,图个吉祥如意,图个来年平平安安,五谷丰登,预示着好日子。
小时候住平房,有个院子,喜欢放鞭炮,感觉很热闹,而且喜欢捡那些没有响的小鞭炮,从中间撕开,倒出里面的粉末,手里拿一根燃着的香,离着很远,试探的把香靠近那些粉末或者没撕开的完整的鞭炮上,只为了听那“嘭”的一声响,那就是过年最开心的娱乐活动了。
可是现在,特别不想听见这样的声音,因为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太近了,若是谁家在楼下放个鞭炮,只觉得在屋里要被震聋了,窗户也被震的晃动,像地震一样,丝毫感觉不到过年的喜悦气氛。
越长大越孤单。
还真的验证了牛奶咖啡的那首歌。
也许只有那些网上的活动才能让我们好好对待过年这件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