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读的这本书叫作《饮食的迷思》。顾名思义,这本书会解开一些我们对饮食的困惑。
书的作者叫作蒂姆·斯佩克特,他是一位遗传性流行病学教授。他因为自己的健康问题开始关注饮食,加上还有一个研究团队有一万多名对双胞胎20多年的跟踪研究素材,此外,阅读了大量的研究资料,从而写成了这本书。他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饮食的正确理念。
对饮食,相信大家有很多问号:为什么有的人怎么吃都不胖,有的人喝水都会胖?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到底好不好?只吃肉类,不吃果蔬行不行?还有那些争议比较大的食物,像咖啡、酒精、巧克力、坚果,它们对身体有害还是有益?
面对这些没有一个确定答案的食物信息,我们常常会很疑惑,不知道该怎么选择,那这本书将会在我们如何吃得更健康、怎么选择食物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思路。
一、饮食中容易被忽略的两个重要信息
1.人体微生物: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
我们的体内大概有100万亿个微生物,单单肠道细菌就达到了1.8千克。每个人都是和体内微生物共同演化和成长的。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饮食的影响,也许超乎我们的想象。
举个简单的例子:微生物可以预测一个人的肥胖程度。比如,有的人怎么吃都不胖,有的人喝凉水都长肉。有人觉得,这是基因问题,但是最新的研究发现,人体微生物对一个人胖瘦的影响更关键。
科学家用老鼠做实验。他们从一只胖鼠身上提取了一些微生物移植到瘦鼠体内,没过多久,瘦鼠变胖了。所以,有时候,我们想吃东西,也许并不是我们想吃,而是体内的微生物想吃。
那我们应该怎么保持体内微生物的状态呢?有一个原则是,一定要保证饮食的多样性。我们要把肠道想象成一个私人花园,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花草,要保持多样性。这样才能让微生物吃得满意,它们满意了,我们的身体才会更加健康。
2.不宜过度关注热量而忽略了营养
不要过度地关注热量。现在很多人为了减肥、保持体重,把自己的饮食数字化,每天吃饭都拿手机软件详细地记录每道菜的卡路里。
过度关注热量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会让人吃错,吃可能不太好的东西。因为研究发现,相同热量的不同食物,带给人体代谢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有一个研究,他们用成分不同,但是热量相同的两种饮食方案,喂养42只猴子长达6年。其中食物的组成除了脂肪种类不同,其他都一样:一组17%的热量来源于天然植物油,另外一组17%的热量来源于人造的不健康的反式脂肪。
一段时间以后,科学家发现,相比吃天然植物油的猴子,吃反式脂肪的猴子,不但体重增加了,而且还囤积了3倍的内脏脂肪。此外,包括胰岛素等其他代谢指标,吃反式脂肪的猴子看起来也都更糟糕。
这个实验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能只关注食物热量,而应该更多地关注营养成分。因为热量相同、营养成分不同的饮食对人体代谢的影响,区别是非常巨大的。
二、人体所需的三大营养物质
这三大营养素是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1.脂肪:有好坏之分,须正确看待
现在很多人“谈脂肪色变”,觉得脂肪是很多疾病的元凶,比如高血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其实,这种对脂肪的认识是偏颇的。
名词解释:动脉粥样硬化,指动脉发生了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因其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而得名。
脂肪对人是非常重要的,离开了脂肪,人很难存活。
首先,脂肪也分为好脂肪和坏脂肪。它跟我们脂肪的分布也有关系,那种肚子特别大、四肢特别瘦小的人,往往内脏脂肪比较多。这种情况会引起一些代谢性疾病。
所以,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脂肪对人体是非常必要的,并不是所有的脂肪都不好。
其次,脂肪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参与构成人体的很多激素,这对于女性来说尤为重要。记得,我上生理学课时,一位老师说,女性不能太瘦。因为过瘦的女性,特别是体内脂肪含量太少的,很多怀孕需要的激素可能会合成不足,这时就会影响受孕。
脂肪分为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饱和脂肪大多数指的是来自动物的脂肪。很多人都很害怕吃饱和脂肪酸,他们觉得,饱和脂肪酸会引起脂质沉积在血管中,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那么饱和脂肪真的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吗?
有一个词叫作“法式悖论”,就是法国在西方工业社会里,属于人均吃脂类最多的国家,但奇怪的是,他们的心血管发病率却相对比较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人们一直没弄清楚,这被称为“法式悖论”。
有人说,是因为法国人喜欢喝红酒,有人说,是因为法国人特别注重吃饭的仪式。但是,根据相关研究,其中有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吃比较多的奶酪。奶酪是奶制品,大概含有30%~40%的饱和脂肪。
法国人制作奶酪的做法各种各样,但是相同的是,每种奶酪的表面上都有大量的活性菌。他们做奶酪是怎么做的呢?有人会拿一片湿布蘸一些马尿一层一层地刷。
不过,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目的就是为了让细菌对奶制品进行充分的发酵,由此制造出来的奶酪,虽然风味不同,但表面上都有大量的益生菌。
那为什么吃奶酪对我们的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帮助呢?因为奶酪的表面有大量的益生菌,它能帮助我们的胆囊形成胆汁盐,而胆汁盐可以帮助我们代谢脂质。
研究显示,体内没有益生菌的老鼠虽然有胆汁,但是胆汁盐的含量很低,所以对脂类的代谢就不是特别好。
所以,我们可以吃饱和脂肪酸,但是,注意在吃的时候,第一,尽量选择有机肉;第二,要适当地补充一些具备活性菌的食品,像奶酪、酸奶,还有像北京人特别喜欢喝的豆汁。
除了饱和脂肪,脂肪里还有不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在植物中比较多。目前,有一个世界各地特别推崇的饮食,叫作地中海饮食。研究发现,生活在地中海区域的人,心血管发病率很低,寿命又很高。后来,他们发现,这里的饮食很有特点。
地中海饮食是以全谷类、新鲜的果蔬,以及橄榄油为主的一种饮食方式。橄榄油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帮助。
其原因是,橄榄油中含有一种成分叫作多酚。多酚是肠道微生物特别喜欢的一种成分,所以适度地吃一些橄榄油能让我们肠道的益生菌表现得更为活跃。
此外,多酚在益生菌的分解下会形成一种小分子的短链脂肪酸,这些短链脂肪酸能激活免疫系统,提高我们的免疫力,消除人体内的一些炎性反应。
说到脂肪,有一个词必须提一下,就是胆固醇。很多人体检时,看胆固醇超标就很紧张,但是,我们要知道,总胆固醇不是最重要的,它的分布才更有意义。
在我们的血液中,脂肪里的脂质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叫作脂蛋白。它的作用是运载胆固醇的,即把胆固醇运载到它需要的地方。这种脂蛋白有两种,一种叫作高密度脂蛋白,一种叫作低密度脂蛋白。
大家做体检时会发现,检查单上写着总胆固醇,还有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对胆固醇大家记住一句话,就是“高的越高越好,低的越低越好”。
因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对人体有益的胆固醇,它能把胆固醇分布到需要的地方正常代谢,对身体健康有促进作用,而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让脂质沉积在血管,它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
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体检时,会做一些血管彩超,你会发现颈动脉可能会增厚,严重的情况,脂质沉积在颈动脉上会超过50%,这会导致脑供血不足。
在手术中,也会看到代谢异常的病人,比如体态特别胖的。正常情况下,人的动脉血管是鲜红的,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壁变成了黄色,那里有大量脂质沉积。
这样特别容易造成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请大家记住,胆固醇不是最重要的,胆固醇的分布才是最主要的。
那么,为了让胆固醇趋于正常,医生会给一些脂代谢异常的病人吃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通过阻止血管炎性反应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但是,没有谁是靠药来生活的,我们更多地是要通过一些饮食调整,尽可能地让血脂水平、血管变得更加健康。
为了血管更健康,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我们都要一定量地摄入,但是有一类脂肪尽可能不要吃,这就是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属于不饱和脂肪的一种。有研究发现,在全天饮食中,人每天摄入1%~2%的反式脂肪,心脏病的发生率会提高3倍。
哪些食物含有反式脂肪呢?
第一,地沟油。
有些餐馆把用过的油排入水沟,而一些不法商人把这些油脂捞出来放一些化学添加剂,油脂就变得清澈,然后让它非法地流向市场。地沟油不但含有大量反式脂肪,而且含有很多致癌和有毒物质。
第二,人造黄油。
大家一定要注意,特别是小朋友和家长们。这种人工黄油很耐热,所以食品制造商把人造黄油大量地应用到了像夹心饼干、人造巧克力等零食中。这些食品人造黄油的反式脂肪含量高,如果长时间摄入,也会让大量不好的脂质沉积在血管中。
那我们怎么辨别食物中有没有人造黄油呢?我们要看它的配料表上有没有氢化植物油。如果有氢化植物油,一般情况下代表含有反式脂肪,所以,大家尽可能地不要吃,特别是不要让小朋友多吃这些东西。
名词解释:氢化植物油,氢化植物油不等于反式脂肪,但植物油不完全氢化会产生反式脂肪。
第三,高温油炸食品容易形成反式脂肪。
我们身边经常充斥着这类食物。如果油温特别高、反复使用油是会产生反式脂肪的。你看,很多地方卖炸鸡、油条,从健康角度来说,不建议一锅油反复使用。
为什么反式脂肪会对身体产生损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会阻碍小分子脂肪酸在体内的代谢传递。这些不饱和脂肪、饱和脂肪进入身体会被切割成小分子脂肪酸。这个脂肪酸非常重要,它参与人体多种生物活动的传递和信号的生成,而反式脂肪会阻止这种信号传递。
除了反式脂肪,生活中还有一类食物,也要尽可能地避免,这就是垃圾食品。平常生活中,大家多多少少都会吃一些这类食品。
什么是垃圾食品?通常指的是那些高油、高盐、高糖的食品。这些食物对人的健康会产生威胁,人的健康是负收益的。
美国犹他州有位男子发现了一件事,震动了整个社会。他在家里发现了一个14年前的汉堡。他把汉堡放在家里忘了,过了14年才发现。当他发现这个汉堡时,里面只有黄瓜腐烂了,而外面的汉堡干巴巴得没有腐烂。因为含有大量脂肪、盐和糖的食品可以保质很久。
此外,为什么垃圾食品会让人变胖呢?它不仅有很高的热量和糖分,而且营养成分很低。因此,长时间吃垃圾食品,身体会误以为你营养不良,就会启动储能的装置,所以就更容易让一个人变得肥胖。
美国有一位纪录片导演,叫作摩根·斯珀洛克。他做了一个真人实验,就是挑战连续30天每天三顿饭只吃麦当劳,别的什么都不吃。
30天以后,他的身体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胆固醇上升了30%,尿酸(致痛风)增加了一倍,反应肝损伤的指标增加了两倍。而且他还出现了腹痛、恶心的症状。更可怕的是,他居然有点成瘾了,就是几天不吃麦当劳,就特别想吃。
实验结束后,换算下来,他相当于吃了12磅脂肪、30磅糖,体脂率也增加了7%,而且大部分都是内脏脂肪。内脏脂肪对人体来说,是特别不好的,会导致非常多的代谢性疾病。
2.蛋白质:不宜绝对素食,动植物蛋白需均衡摄入
蛋白质对人体太重要了。什么是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成分,人的细胞、激素、参与生理活动的酶,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如果没有充足的蛋白质,我们的身体就会变成一个“豆腐渣”工程,无法形成躯体。
饮食中的蛋白质主要有两大来源,一类是动物蛋白,主要来自肉、蛋、奶,另一类是植物蛋白,主要来自一些蔬菜,比如豆类,还有坚果也含有一定的蛋白质。
有关蛋白质的饮食,现在有两个比较极端的做法。
第一个是只吃蛋白质,别的不吃,以此为代表的是阿特金斯减肥法。
这个方法是由阿特金斯主创的,主要是帮助一些超重的人减肥。他的方法论基础是不吃任何碳水化合物,只吃蛋白质,比如肉类,然后希望靠蛋白质供能,人就能瘦下去。当一个人的体内没有充足的糖供能时,身体就会动用人体肝脏内的脂肪酸供能。但这种供能的效率比较低。
那阿特金斯减肥法有没有用,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呢?首先,对短期减肥来说,它是有一定效果的。
一位朋友体重超重,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都瘦不了,于是就开始使用这个断碳水,只吃蛋白质的阿特金斯减肥法。当时,短期内的效果也特别明显,大概半年瘦了40多斤,但是看上去脸是菜色的,特别没精神,皱纹也出来了。
阿特金斯减肥法,虽然短期内有效,但它有两个问题。
一是容易反弹。研究发现,在一年之内只有1/6左右的人不反弹,大部分人都会反弹。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人能长时间地不吃碳水化合物,它是人能量的主要来源。长时间断碳水很难坚持下来。
二是更严重的问题,就是会给健康带来隐患。断碳水,只吃蛋白质的饮食法,还有一个名字叫“生酮饮食法”。
为什么叫生酮?当人体没有足够的葡萄糖供能时,为了获得能量,身体就会动用肝脏里的脂肪酸供能。
这种供能,第一,效率低,长时间不吃主食的人会很没精神;第二,脂肪分解后,会有一个代谢产物叫作酮体,酮体对人的损害是非常大的,它会加重肾脏的负担。糖尿病病人到晚期时,往往会出现一个特别严重的并发症,叫作酮症酸中毒。
对于代谢性疾病,大量的酮体积聚在体内,甚至会对神经细胞产生毒性,使人昏迷。所以,如果一个人长时间不吃主食,只是吃脂肪,酮体就会在体内逐渐升高,短期内对年轻人的影响可能不大,但会对老年人造成很大的伤害。
研究人员做过一个实验。他们用阿特金斯减肥法喂养老鼠22周。为什么是22周?因为老鼠寿命很短,22周的时间相当于人类的几年。结果发现,这些老鼠基本上没有身体健康的。它们的体内都处于一种慢性炎症状态,而炎症状态是导致癌症,甚至一些代谢性疾病的常见原因。
所以,对于阿特金斯减肥法,大家一定要辩证地看待。短期来说,它对减肥有效果,但对长期而言,肯定对身体是不利的。
第二个偏极端的饮食方式是纯素食。现在很多人吃饭完全不吃动物蛋白质,只吃蔬菜和水果。有些情况是跟宗教信仰有关。当然,素食对降低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大家不要忘记,人是杂食动物,长时间吃素食,而且是绝对素食,对健康是有影响的。
其中最大的影响是营养不良。长时间吃素的人,脸色暗沉、头发枯黄,皱纹也比较多,总之衰老得明显。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把蛋白质吃进身体以后,它会被小肠液切割成氨基酸,然后构成我们的身体。动物蛋白被称为完全蛋白,它含有构成人体的所有氨基酸。
而植物蛋白大多属于不完全蛋白,如果只是吃植物,它并不包含人体所有必需的氨基酸。再加上,如果饮食搭配得不太合理,那么就没有办法形成健康的人体,所以就会表现出比如头发枯黄,甚至还会出现一些代谢功能的问题。因此,绝对素食对身体是不好的。
3.碳水化合物:人体需要糖分,但过多有害
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比如谷类水果,是植物储存能量的一种主要形式。
我们经常吃的碳水化合物中,最主要的一个成分就是淀粉。淀粉是葡萄糖分子以长链的形式集合在一起形成的。唾液中含有一种酶,叫作淀粉酶,我们的消化从咀嚼就开始了。当我们吃一个主食时,唾液中的淀粉酶就参与到了消化中,所以我们在吃白馒头时,嚼着嚼着会觉得有些回甜,这就是因为糖分释放出来了。
此外,有一个问题是关于主食的:我们应该吃饭,还是应该喝粥?好多人觉得喝粥养胃,但喝粥最大的问题在于升糖速度太快了。因为它不需要咀嚼就快速地通过胃,直接抵达小肠,我们的身体还做不出过多的反应,血糖就已经开始升高了。所以,对身体健康的人、糖尿病患者来说,没必要常喝粥。
对人体来说,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功能是葡萄糖,那么除了糖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质是纤维素。纤维素就是大家所说的膳食纤维,是膳食纤维中的一种。
大家是否知道蔬菜水果中最有益的成分是什么?有人说是维生素,当然,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它更加有益的是纤维素。
纤维素是我们吃进植物以后,不被消化的那些剩余物质。虽然这些剩余物质不被消化,但它对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有一位医生叫丹尼斯·伯基特,除了当医生,他还有一个身份是探险家。他四十多岁时去了中非,然后一边行医,一边考察。经过几年的考察,他发现,非洲人和欧洲人有一个特别大的区别,就是每天排的粪便重量不一样。非洲当地土著,每天排便大概两磅重,而欧洲人只有四盎司,它们之间大概相差八倍。
为什么排便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非洲人摄入的膳食纤维要比欧洲人多很多。虽然膳食纤维没有营养,但它是构成大便的主要成分。
膳食纤维从我们肠道通过时,第一,对肠道是一种按摩,能促进肠的蠕动;第二,减少毒素的堆积。如果长时间不吃膳食纤维,人很容易便秘。
在现代社会中,好多妈妈把蔬菜水果榨成汁给孩子喝。虽然这些果汁能补充维生素,但是反而丢弃了那些可贵的膳食纤维。每天补充充足的膳食纤维能形成大便,促进肠道蠕动,保持肠道的健康,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那么,碳水化合物虽然不等同于糖,但它确实含有糖。现在很多人对糖也有一定误解。
有些人一点糖都不敢吃。现在好多人有一个饮食误区,就是不敢吃主食、怕长胖,觉得里面含糖。那他们不吃主食吃什么呢?吃水果。可是,你要知道,无论是出于减肥,还是从健康的角度考虑,我们都不能拿水果代替主食。
我们当然要吃水果,但吃水果是有讲究的,就是不要太晚吃。晚上九点、十点,有的家长还给孩子再切一盘水果。第一,水果比较寒凉,第二,里面含有大量的果糖,容易让人血糖升高、变胖。
对待水果,还是中医讲的那句话,“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水果不能代替主食,只能作为主食的一个补充。每天要吃一定量的水果,但最好白天吃,不要太晚吃。
所有的人都是嗜甜的,对甜味的嗜好已经牢牢地刻在了我们的基因中,即便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他哭闹时,让他舔一舔甜的东西,哭闹就停止了。
但是,直到近几十年,人们才意识到,过多的糖会对身体带来很大的损害。有一位协和营养学家讲过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他说“糖只提供能量,没有任何营养”。
糖吃多了会给身体带来这么几个损害。
一是造成龋齿。很多人有虫牙,是因为我们的牙齿上有一种变形链球菌,它会以牙齿上的糖分为食,然后排出乳酸,这个乳酸就会腐蚀牙釉质,继而造成龋齿。现在的情况可能好多了,大家知道糖吃多了对牙齿不好,而在我小时候那个年代,人们对糖会造成龋齿的认识还不全面。
二是,关于糖,大家一定要少喝含糖饮料。大家知道,喝一罐可乐等于吃掉了多少糖吗?一罐可乐等于吃了8勺糖(约32克)。如果一个人每天喝可乐,就会导致糖摄入量超标,就可能会导致一些血糖异常的问题。
在碳水化合物这一章,作者还提供了一个饮食建议,叫作间歇性饮食法,帮助我们吃得更健康。
什么叫间歇性饮食?就是把一天的饮食时间压缩在6~8小时,只在这段时间吃饭,其他时间保持空腹,这叫间歇性饮食。
首先,我们的胃肠道也需要休息。如果我们每天不停地吃东西,即便睡着了,胃肠道还在工作,那么它会加重消化道的负担。
为什么很多人会有反流性食管炎?很可能就是因为晚餐吃太多了。晚餐吃太多,睡着以后,胃酸还在大量分泌,这时人是平躺的,没有重力的作用,所以就容易造成反流性食管炎。
其次,这一点是大家特别要注意的,就是每个人的细胞中,有一个隐含的功能叫作自噬功能,也就是细胞自己吃自己。当然,细胞不会乱吃,只会把一些衰老的、不好的细胞更新掉,然后促进新细胞的生长。这是维持健康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但是,细胞的自噬功能并不是随时都开放、启动的,它只有在营养缺乏时启动。那间歇性地进食就是通过启动细胞的自噬功能维持身体健康,甚至还能起到一定的抗癌作用。
三、解惑:生活中的饮食选择
说完了人体三大营养素,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些生活中经常吃的食品和饮品,以及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1.巧克力:含70%以上可可的黑巧对健康有益
第一,可可。研究发现,经常吃一些黑巧克力,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促进作用。因为它可以减少体内的炎性反应。
作者做过一个双胞胎研究,发现那些经常吃巧克力的人,无论是体重、血管、骨骼,还是血糖、血压的水平,都要优于不吃巧克力的人。
为什么?因为巧克力中含有可可,而可可里有一个成分叫作类黄酮,它跟橄榄油里的有益成分一样,都属于一种多酚,当我们摄入体内时,有抗氧化、抗炎的作用。
但说到这里,大家要注意,对身体有帮助的是含有70%以上可可的黑巧克力。它吃起来没那么甜,反而有些苦。
而现在很多人喜欢牛奶巧克力。牛奶巧克力中真正有效的多酚成分比较少,更多的是糖、反式脂肪,或者人工添加剂。
2.咖啡:可适量饮用,但须注意糖的添加量及饮用时间
第二,咖啡。咖啡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的饮品之一。有26项前瞻性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每天喝3~4杯咖啡,它可以让死亡率下降8%,心脏病发生率下降20%。
原因是咖啡因里也同样含有类似多酚的物质,它对我们的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能抗炎、抗氧化。
但是,我觉得,大家要适度地看待咖啡饮用量。咖啡可以喝,但3~4杯可能太多,建议喝1~2杯,最多不要超过2杯。
此外,大家要小心速溶咖啡。因为速溶咖啡也有添加剂、反式脂肪,它的口感可能更甜,有的人可能更喜欢。
最后,喝咖啡的时间也要注意,我们不建议下午3点以后喝咖啡。因为咖啡会阻断大脑中腺苷的作用,降低人的睡眠压力,所以它会欺骗大脑,只是看似提神而已。
假如你晚上7点喝了一杯咖啡,到了晚上10、11点,体内还有一半的咖啡因在起作用。如此,为了喝咖啡而影响睡眠,可谓得不偿失。
名词解释:腺苷,腺苷浓度越大,睡眠压力越大,人就越困。
3.酒精饮料:能不喝尽量不喝
酒精在饮料中应用也很广泛。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俄罗斯是世界上酒精消耗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每年大概有100万人死于酒精相关性疾病。而且那个地方天寒地冻,好多人喝醉后倒在街头,第二天就冻死了。
俄罗斯人有多能喝酒呢?看过一个电视论坛,里面有一个嘉宾谈到一个机场见闻。这个见闻让人叹为观止。
有一次,在中国的一个机场候机时,他看到四个俄罗斯人,都是壮汉。他们在机场商店里,每人买了一瓶53度的红星二锅头。在没有任何下酒菜的情况下,一边聊着天,一边就跟喝汽水一样把那瓶酒喝完了。接着,他们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登机了。可见,俄罗斯不愧是全世界最能喝酒的民族,但是,他们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关于喝酒,还有一个大家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就是红酒能不能养生。你看,法国人每餐都要喝点红酒,很优雅。
那红酒是不是对心血管有好处呢?首先,喝红酒养生是一个噱头,它的养生来源,是因为在红酒中发现了一种成分,叫作白藜芦醇。这种成分能调控我们的基因表达,对身体的健康有一些促进作用。
但是,根据动物实验发现,虽然白藜芦醇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帮助,可为了达到这个效果,相当于每天要喝六瓶红酒。
六瓶红酒的酒精带来的伤害要远远大于白藜芦醇对身体带来的帮助。
所以对于酒精,总结一句话就是:如果不爱喝酒,尽量不要沾酒;如果实在喜欢,也一定要适度,能不喝就尽量不要喝。因为酒精、烟草都属于一类致癌物质。
4.维生素:注意咨询医生和均衡饮食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经常吃它,但是会有一些使用误区。
维生素是在19世纪被发现的。当时,有人患有脚气病,有一位医生就对病人进行研究,之后发现是因为他们经常吃精细加工的主食,就是把大米外面那层壳全部去掉了。
精细加工的主食缺少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往往在谷物的皮当中,人体一旦摄入不足,人的皮肤就会出现掉皮、干裂等情况。
与此类似的情况,还有坏血病。过去,西方航海很发达,好多人去航海长达几个月甚至更久不回家,而很多船员死于一种怪病,这就是坏血病。
但是,船员中,喝点柠檬水的人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他们补充了维生素C。如果长时间缺乏维生素C,就会导致坏血病。
到了20世纪4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维生素对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复合维生素就问世了,现在市面上也经常看到许多复合维生素片。
有人问:吃维生素对健康有没有帮助?有27项,包含了50万人的研究发现,服用复合维生素对人体没有特别明显的健康促进功效。这种维生素不但没有功效,过多地吃反而会给身体带来一些危害。
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像维生素B、维生素C都是水溶性的。它的特点是能随尿液排出。但是,对脂溶性维生素,大家一定要小心,像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因为不溶于水,它们不容易随尿液排出,而容易在体内蓄积。如果没有在医生的指导下自己乱吃,容易造成蓄积过量,甚至发生中毒。
所以,针对维生素,在这里总结一句:除非专业机构检测后发现有所缺乏,不然,对正常人来说,没有必要刻意地补充维生素。其实,我们通过均衡的饮食就能得到充足的维生素。
5.坚果:在不过敏的前提下,适量吃坚果有益健康
适当地补充坚果,对人的身体是有很多益处的。一位长寿老人,90多岁,耳聪目明、表达很好。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吃两个核桃。吃早餐时,一边是牛奶,一边是两个核桃。不能说他的长寿完全跟吃核桃有关,但是各种各样的研究发现,每天补充一些坚果,能有效地增强我们的免疫力,防止神经系统的退化。
但是,对于坚果,有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就是很多人对坚果过敏。有的人对花生过敏,有的人对杏仁过敏,有的人过敏起来还非常严重,甚至会晕厥。所以,对坚果,大家首先要弄清楚自己适不适合吃,如果没有问题,那每日适当地补充,对身体有益。
6.警惕滥用抗生素
最后一个,我们要注意的是抗生素。抗生素问世以后,极大地挽救了人类的生命。它救治了人类一些致死性的感染性疾病。一百年以前,像一些受伤、骨折、轻度感染都可能是致命的,还有肺结核,那时相当于绝症。但是,自从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发明以后,人类战胜了很多感染性疾病。
可随之而来的是,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抗生素的滥用会带来一系列问题。请注意我的用词,不是抗生素的使用,而是滥用。
有一个极端的例子。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抗生素的管理还不是特别严格,人们对抗生素的认识也不多,就把抗生素等同于消毒片。
有一个人在单位食堂吃饭,可能因为心理的原因,总觉得食堂的菜不干净,所以每次吃饭前,就悄悄地先吃一片抗生素,感觉就跟吃大蒜杀菌一样。这种情况,他坚持了两三年。
突然有一次,他患上了肺部感染。正常情况下,这种疾病在医院输两天液就好了,但是谁也没想到,他用了各种各样的抗生素都无效,最后很遗憾地离世了。
为什么?因为长时间地滥用抗生素会削弱一个人的免疫能力,让体内产生大量的耐药菌。所以,到真正需要用的时候,反而没有药能帮助他。
作为医生,我有一个明显的感触是,近些年,医院对抗生素的使用管理得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规范了。现在很多抗生素,我们都不能轻易用,而且都是电脑系统控制开药的时间、成分。
如果我们要给手术的病人开抗生素,要填清楚理由,比如为什么使用、使用几天,一旦超时,系统就会弹出报警框。这是特别好的现象,让我们杜绝了抗生素的滥用。
此外,抗生素还会让一个人变胖。一项纳入6.4万名儿童的研究发现,70%两岁以前用过抗生素的儿童,并且使用超过两个疗程的,日后肥胖的概率会上升11%。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对儿童来说,体内的益生菌太重要了,它们会伴随人的一生,包括摄食行为、生长发育都跟益生菌有很大的关系。而两岁以前应用抗生素,它在杀灭有害菌的过程中,也会杀灭非常珍贵的肠道益生菌。因此,对孩子来说,应用抗生素要更加慎重。
那我们应该怎么应用抗生素?有两个原则。
第一,能不用就不用。针对一些小的感冒发烧,一般情况下,我们多喝水、多休息,凭借免疫力就能扛过来。如果感冒发烧比较严重时,一定要去医院先做个检查,明确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如果是细菌感染,抗生素才起效果;如果是病毒感染,抗生素没用,反而会带来一些负损害。
第二,在生活中规避抗生素很重要一点,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就是要多吃有机肉。因为现在大量的抗生素可能是我们从肉类中摄入的。
有一个调查数据显示,欧洲有70%的抗生素用于畜牧业,美国有80%用在了养殖业。他们在动物的饲料里会加一些抗生素,一是为了抵抗疾病,二是吃抗生素的动物肉长得快。但是,当这些肉流入市场后,残存的抗生素会吃进我们的肚子里,由此会导致我们体内抗生素的含量超标。一些肉类、鱼类,甚至奶制品,有时抗生素都会超标。
刚才,我们从微生物多样的重要性,讲到人体三大营养素的不同种类对健康的影响,最后,还和大家分享了对咖啡、酒精、抗生素等几种物质的一些研究。
接下来我来做一个总结:
第一,读完这本书,它让我们体会到饮食是一个高度个性化的事,我们不要太教条地去看待饮食,而是要根据自身的基因、所处的环境调整饮食,同时,也要考虑自己的口味。毕竟吃饭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
第二,关于饮食的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是,我们要扩大食物的多样性。有一位中医说得特别好,他说:“怎么吃才健康?什么都吃一点,但什么都不要吃太多。”这就是扩大食物的多样性。
有一个关于吃饭的新主张,就是不要一个人吃饭。无论是跟家人,还是跟朋友,吃饭是一种很好的社交,而一个愉悦的心情、一个好的环境,既能让我们享受美食,也能让我们的身心变得更加健康。
最后,我想送给大家一句话:没有人是靠吃药活着的,我们要了解自己的饮食习惯,并且知道吃饭的重要性。希望大家通过这本书,能对食物做出更好的选择,希望大家在吃得好的同时,也吃得健康。
随笔/恒之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