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3日:
[背景]
我现在在同济专家门诊排队,5个月没来,发现同济诊室大搬家,开辟了9号楼第三门诊,全部的外科专家坐进了9号楼4F。先在儿童门诊给娃开完单子后,陪她看了专家后。我转到解放大道边的门诊大楼,找外科门诊室的去向,一路问到了9号楼。
[客观]
外观察:进门,我看到转诊厅有七排座位,内空高约2.6米。右转分诊台,从分诊台的右手进去,看到我的前方是甲乳专科,左边是胸外科,右边是神经外科,三个专家门诊室,呈“品”字排列。中间过道约2.5米宽。站了有30多个人。我面前的24、25、32号排队病人正在争吵,旁边凳子上的两个大姐,正在翻看自己的病历和彩超影像。突然,有一队3个人推着手提箱进了我排队诊室的门,病人留在里面,家属进进出出办理着打号单和入院手续。门口排队的人吵得更加凶了,“你是几号,挤什么挤”的声音不绝于耳。这时,一个女士从其中一扇诊室的门里冲出来,一边奔跑,一边带着哭腔对着手里的电话喊着我听不懂的方言。
人群短暂的沉默了一下,望向那个哭泣的背影,而后又回复了嘈杂和争吵……
[评价]
中观察:诊室走道狭窄,内空过低,拥挤不堪,人声嘈杂。排队的病人心气浮躁,肝火旺易怒。拿到诊断报告的病人心情凝重。
诊室的装修像是临时过渡的感觉,可能后面会搬回马路边正在打围装修的大楼。
[感受]
内观察:呆在诊室门口,胸闷气短;听着吵架声觉着很吵。看到翻看病历的大姐和推着行李箱的病人。想起自己一月份来这里检查,而后定下了肿瘤切除手术,还想起同病房的三个因癌症治疗秃顶的老姐姐……
心里有一丝难受,和康复后的庆幸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