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被班主任说人品不行
早上听一个直播,一位九年级女生,在奥赛班,类似于我们这边的少儿班,成绩都特别好,这个女生在班里属于中等水平,平时跟班里同学相处很不错,老师也会让她经常帮忙干点活儿。但是前两天有位玩的不错的同学给她讲:他们老师找她妈妈谈话,让孩子少跟这个女生玩,说她人品不行。这个女生听完就很难受,觉得自己平常没有做过什么出格的事,就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这么讲。
院长分了两大过程来帮助孩子梳理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第一个过程,跟孩子沟通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院长举两个个例子:
案例一、院长昨天讲了一天的课,今天直播时主持人想让院长多休息一下,就多说了一会儿,结果就有一个人在弹幕上说主持人说的很无聊,那你说主持人生气吗?主持人也很辛苦呀。但是大多数听众都在发主持人讲的很好,进步很快,成长很大,支持主持人,都在赞美和支持,但就是有些人会说:很无聊、没意思、废话太多。但是主持人有淡定的情绪,没有那么难受,但是对于一个年幼的初三学生来说,听到负面评价自己的话句很难受。当一个人努力进步的时候,需要的是支持,哪怕是很小的赞美和支持,因为大家都在努力的生活。但是你就碰到了这样的一个人说你负面信息,能怎么办?
这是第一个不一样的现象,听众说主持人不好,主持人嘿嘿一笑,该干啥干啥。而人家说你人品不好,你就心难受。
案例二、
院长问孩子,假设我们是学生家长,班主任给我们说某个学生不好,你觉着我们会不会给他说班主任说他不好?孩子说不知道。院长就让大家在直播间里回复,我们会不会告诉孩子班主任说她人品不好?大家一致回复“不会、不会、不会,即便是老师真的说了,我们也不会说给你听。”那为啥那个家长会呢?你怎么就这么肯定是班主任这么说的呢?本来院长是想引导孩子,从这个家长嘴里听来的话,不一定是真的,不一定真的是班主任这么说了。但是孩子接着又说:之前班主任会这么在班里说学生。其中有一次,班主任检查作业。发现这个孩子的作业全对了,就认为他是抄的,于是把他叫出去。孩子小心翼翼的问班主任:“老师,你找我有什么事儿吗?”老师说让他重新把作业写一遍,结果孩子写全对了。学生回教室的时候,老师给全班学生说这个学生说“老师,你叫我咋啦?”说这个学生很没素质。所以这个女生就觉得老师真的有可能个那位家长那么说。院长又问这个女生“老师说你没素质,你觉得你有素质没?老师说你人品不好,你觉得你人品好不好?”女生说还可以吧。院长就告诉女生说,要提高自己与老师的沟通能力。要让自己变强大。别人说我们什么,我们挡不住,所以我们要从现象看到本质。现象是当你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时,不公正的评价时,你难受你不舒服。“我们活着,就注定有一部分人喜欢咱们,有一部分人不喜欢咱们。咱们要愉快的和喜欢咱们的人相处。要智慧的和不喜欢咱们的人相处。”所以院长告诉孩子,今天此时此刻就是要利用这个事情,提高自己智慧的机会。因为孩子一直想着在提高自己的成绩,而忽视了提高自己的智慧。所以本质是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软实力,也就是和人相处的智慧,这个人既包括自己的班主任,也包括其他人。今后你长大了,你的领导说你人品不行,你难受吗?所以首先让孩子明白,今天遇见了这个事,虽然不是啥好事,但也不是啥坏事。这是要提醒我们和老师有一个正确的沟通,提高与他人的沟通能力,管理自己的能力,调解自己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这个对你评价不好的班主任老师带来的。如果不是老师上课说你和背后说你这两件事。如果九年级还没有出现这件事,还碰到了很慈祥对自己很好的班主任,人前人后都夸你。那如果一上高中,结果高一的时候,就碰到一个像九年级这样的班主任老师,你难受吗?所以九年级才碰到了这个老师,让咱难受了。我们提前具备了这个智慧的本事。万一到高一,又碰到了这样的老师。你是会更难受,还是会淡淡一笑?至少你会轻松点。万一高中真碰到了这样的老师,你知道你心里会说什么吗?你心里会说“老娘我九年级就碰见过这样恶心人的老师,你这算啥?”当别的同学给你说“你看老师在说你坏话,别人对你评价不高,你会潇洒的,跟别人说啥?”“假设你上班儿了,碰见领导说你坏话,你会怎么说?”孩子说“我小时候就碰见过这样的事儿了,我不怕。”院长说你说的不对。你应该说“老娘我小时候就碰见过这样的事儿了,这算个啥。”并让孩子用原话重复以便,瞬间孩子就释然了很多。院长说,你能很拽的说出这样的话。这个本事,是谁带给你的?孩子说是院长。院长说不对,怎么是我呢?不是我。这一切的本事都是你现在的班主任带给你的。假设你小学六年级就遇到了这样的一个班主任老师,那现在九年级的你还会这么难受吗?早有人抨击你,你早就长本事了。所以你首先得从心里边明白,这不是个啥好事,咱弄得可难受。但也不是啥坏事,咱长本事了呀。
接下来,院长让孩子把自己心里的感受说出来,教孩子方法。孩子说现在不是特别难受了,以后注意跟那个老师的相处方式就好了,现在比连线前,心里舒服多了。到此,第一步沟通完毕。人家不让你开心,啐你两句。人家让你开心,多夸夸你就好了嘛。做笔记,记一句话作为总结:永远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永远不要活在别人的情绪里,永远不要活在别人的不好的行为里。
第二个过程:如何应对这样的事情。(怎么收拾这样的老师)
第一步,院长想先听听孩子的意见。孩子说不太知道,从小到大没遇见过这样的事情,不知道怎么做。院长说你更应该感谢这位老师,别的老师虽然喜欢你,但是他没有提高你这方面的能力。终于遇见了一个这样的老师,反而把你的能力提高了。
然后重现场景(一),你这个同学给你说:“老师说你人品不好,不让我给你玩了。”你咋回答?孩子说:“你是这样觉得吗?你觉得他说的是不是?”院长说你应该这样回答,当他说你人品不好时,你应该说:“哦,是吗?他咋会这样说呢?可能每个人对人品的定义不一样吧,没关系的。”这时,这位家长或学生听完这句话,会有什么反应?孩子说“可能家长会认为这个小孩儿很理智。或者这个小孩儿应该不是老师所说的那种人。”院长说这就是一种智慧,你既赢得了家长的尊重,也展示了我们内心强大,这小孩儿真有水平,不简单。于是这个家长以后也不敢在你跟前乱说话了。为什么我们会遇到一些搬弄是非的人?因为你弱小,所以他们喜欢在你面前搬弄是非。当他发现你很强大时,他们还敢吗?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管别人背后说我们什么,我们就用这句话先还回去,“奥,他是这样说的呀,可能他对什么什么的定义不一样吧,没关系的。”咱们没有攻击对方,只是评价了一下这件事。
重现场景(二)老师在教室里说学生一点素质都没有。
院长模拟班主任:“你这学生,一点儿素质都没有。你怎么说?”孩子就直接用了刚才的方法说“可能每个人对素质的理解不一样吧。”院长说别别别,这个时候不能用这句话,要因人而异。然后让孩子记一句话:从今天起,我要学会表达我真实的感受。然后问孩子,听完老师说自己没素质之后,内心的真实感受是什么?孩子说觉得老师有点莫名其妙的,特别委屈,有点难受。院长说,这就叫你最真实的感受。所以你应该说:“老师听完你说这句话,我心里挺伤心的。因为我觉着我不是一个没素质的孩子。老师,你能不能更明确的指导指导我?”然后引导孩子,自己又说了一遍,并问孩子,这句话说完之后,是什么感受?孩子说,感觉好多了。院长又说:“假如老师听完之后又说,说你没素质就是没素质,你这学生怎么废话这么多呀?你该怎么说?”孩子说“老师,你不给我讲哪里有问题,我怎么改正呀?”院长说你,你有没有感觉这么说有点想跟老师碰起来了的意思?你应该这么说:“老师,我还小,有好多不懂的地方,我确实担心我做的不好,你教教我吧。”并让孩子又重复了一遍。就是凡是说自己的不是,哪怕是别人委屈咱了,咱也得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说:“老师,我还小,我不懂得还很多。我确实担心有些事我没做好,你教育教育我,给我讲讲呗。”如果这个老师是素质高的老师,他就会好好跟你说话。如果这个老师是个素质不高的老师,这是你就应该明白一个道理:这是一个什么什么的老师,我没必要活在他的嘴里,我没必要活在他的情绪里,我没必要活在他不好的行为里,我还是我。我尊重你这位老师,因为我要向你学知识。但是你的为人不是我该学习的东西。有知识的人,并不见得是有素质的人。我们可以向他学习知识,但是不必理会这个人,是什么人。孩子最后说,突然觉得不郁闷了,觉得自己懂了好多,以后知道怎么应对这样的事情了。院长又强调以后就记住这两招:当别人背后传话说你人品不好,你就说:“哦,是吗?可能每个人对于人品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吧。”就可以了。当别人当面说你人品不好的时候,你就“表达自己的感受+向老师寻求指导和帮助”,同时也证明,这个老师是个什么样的老师。当证明他是个好老师,咱就向他既学知识又学做人。刚发现,他不太是位好老师,咱只向他学习知识,不向他学习做人。咱提高咱自己就ok了。
这是今天一个真实的案例,这个案例中是老师评价孩子人品不好,那如果出现老师对孩子其他的不好的评价,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去应对。此方案中告诉孩子的方法,不仅仅是方法,不仅仅是缓解孩子的情绪。更是重建了孩子的认知,对一些话,对一些人的认知,只有改变了自己的认知,才能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所以孩子要在一点一点的事情中长大。同样,我们也可以去运用这些智慧,我们不必活在别人的嘴里,别人的情绪里,别人的不好的行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