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宫徵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在电影《夏洛特烦恼》里面,而在我脑海里的画面却不是电影表现的那样,却有一番武侠韵味。是一位侠客,一袭白衣,一柄长剑,浪迹天涯,四海为家。说实话,我们现在的年纪,阅历不足,眼界狭隘,也就只能做做武侠梦,也就只能一句空话般的看世界的繁华。
我一定会相信,在年少的日子里,我们不暗世事,父母,老师,亲朋都问过一个问题,一个关于你理想的问题。我想做医生,我想做宇航员,我想做老师,我想……这一切,都不过是我们的“想”罢了。现在距你当初许下的理想,大概也有十几个年头了,而你回头看看,细细想想,现在的你,还是当年的那个血气方刚的你吗?岁月的喂养,你容颜改变了,个子改变了,那个心大概也变了。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不仅仅只有无病呻吟,也有些许岁月的沉淀,积累,回首过往,我们大多变了,变的不再风华正茂,指点江山。十年之前,我们大概在读二、三年级,而十年之后的现在,我们却是大学生了,一、二年级的我们无忧无虑,时间真长,什么时候长大啊?长大了多好啊,没人管,想吃什么吃什么,想玩什么玩什么。
不知道你们当年读书是什么样的,反正我读书的时候是异常复杂的,幼儿园,一,二年级在本村的小学读,说是小学,估摸着也就1间教室吧。一间教室,学生分坐3堆,一堆一个年级。吃饭呢?是在家里带的饭菜,由学校的厨房帮忙蒸,说是厨房,不过也就是有张灶台的房间。上课的时候,总觉得是十分有趣的,一间教室,3个年级,分别授课,总怀疑当时的我有没有在读二年级的时候,抢答过幼儿园的提问。
到了三年级,我们就要离开本村了,到邻村去读书,几个村里的学生都汇集一处,不过一个班也就4-50人,我们读书的时候,因为计划生育,也就没多少学生了。老师也见的多了,不再是一,二年级时,一个老师带几个年级,授2-3门课了。记得高考前的几天,我们不爱吃食堂的饭菜,班主任便说,你们是没有过过苦日子,我们读书的时候,都是带米来学校蒸,吃的菜都是家里淹的咸菜,条件好点的会带点红薯来改善一下。开玩笑,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也经历过那种从家带米,带咸菜的生活,虽然只进行几个月就改革了,不用带米了,在学校食堂一起吃了。
到了初一,也就是七年级,那是要到镇上读书的,是可以不用步行的,可以坐车的。初一之前的我们,都是用脚步度量世界的,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我们6年之前走的路也有几个来回了。初中3年,离家更远了,较与小学,认识的人也就更多了,这3年过完,也就到了高中,那时候觉得时间很长,现在,也就呵呵了。
十年时间,过的很快,也过的很奇幻,我们不说从开始挂着鼻涕的脏小子转变成白衣飘飘少年,也不说那个扎着两根辫子,素面朝天的丫头转变成绝世而独立的佳人。回忆我们曾经走过的日子,好像就是在昨天发生的一样,人总是这样,小时候,盼望长大,到老了,却盼望回到从前。我这是怎么了,怎么会有这样的心境呢?
有一段话很打动我,说我们到了老的时候,能和那个她一起读读年少的时候写过的情字,即使留下的情字的女主角不是她,她也会感动的热泪盈眶。都说岁月催人老,其实岁月没有催我们老去,而是膝下的人催我们老去,每到过年的时候,我们总是阖家团圆,可是看着长辈头上的白丝一年比一年多了,晚辈一年比一年多,总会不经意的泪眼朦胧。但又觉得,这一切就是一个乘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过程。
现在的我们,也略明事理,略知世故,略有阅历,但经常想做到不畏将来,可是应该如何去做呢?既然已经是大学生了,也半处于社会的边缘,总在想,当年听到别人谈论就业,那离我们好远,现在却觉得那就在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