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春娜
自由写作目的是让学生达到写作的自动化。
作文训练:驾校学习:在教练指导下的刻意练习。(教材中的训练)
只有这些训练,儿童并不上路,很难达到生活的技能。
自由写作:生活中驾驶:是生活的具体,是必须的技能。要有一定的数量。(生活写作)
自由写作的目的并不是写作,而是对写作的运用。
怎样激发儿童的写作的兴趣:
(1)必须创造一个目的,让写作拥有动机。
1.与儿童的生命生活高相关,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生活关联性越强写作动机越强。
如何找到儿童内在的需要?
2.自由写作话题本身是高价值的,指向生命生活中的大主题。
自由写作设置好话题的是关键。(写作是用文字对话和思考的过程)
比如:如何和父母协商实用手机的问题;如何正确使用手机;
当被尊重时,孩子会产生自律。
(2)必须提供真实且高水平的反馈,让写作获得回应。
1.在人格上肯定儿童。
儿童很期待老师的反馈,“老师喜欢我吗?”
2.写作上帮助儿童。
“我写的怎么样?哪里写的好,哪里需要修改?”
大多数的时候,表扬和批评都不应该出现,因为他们都是控制,表现的是不平等,表扬有时候是评判。
正确的做法是对内容的交流。
反馈的本质是对主题和内容进行交流。
借助文字对共同的话题进行讨论。
(3)必须构筑一种高品质的社交场景,让写作变得可持续。
1.创造一个有价值的任务,把儿童凝聚起来。
抛出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和大家息息相关;班级发生的热点事件。
共读的书籍可以有共同的话题。
2.让榜样涌现,同事避免榜样变成诅咒。
公开的朗读一部分同学的作品,大家和老师发表自己的看法。儿童必须看到好作品是什么样子的。
生动的有新鲜感的语言作为范例,这样形成榜样的力量,相互激发。
但是运用不当的话,榜样变成了诅咒。破解之道,就是不能只读优秀的作品,要更多的儿童被看见,分享要有一定的数量,一个学期,每个儿童至少要有一到两次被分享的机会。好学生达到优秀的作品不分享,有突破才分享,就是要提高要求;对于程度不太好的学生,哪怕用好一个词,写好一句话就要分享;分享的时候不要关注谁写的,而是要关注写的内容,就会少了许多的比较。自由写作的反馈,每两周进行一次分享(一节课),写完后,反馈越及时越好。
3.促进儿童之间有组织和自组织的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阅读和反馈;读小组成员的作品进行反馈。(反馈要求要准确的告诉同学,不要有侮辱性的语言,要针对内容进行反馈)
社交场景的搭建,就是为了把共读,共写,形成共同生活,这种共同生活就是道德生活。
小结:
1.我选择的话题,有价值吗?儿童感兴趣吗?(班级热点问题,社会问题,共读的书籍)
2.我的反馈恰当吗?是否表达了儿童的信任与友好?是否让儿童获得了启发与思考。
3.我是否在班级里营造了关心的话题,积极写作的氛围?我是否通过集体反馈,提升了儿童的理解力,表达力和兴趣?我是否有效的将儿童组织起来或者促进了儿童之间的自组织,让写作成为自觉自愿的事呢?
自由写作和主题高相关。自由写作的关键不是写作技巧,而是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
每个月至少有一次重大的主题,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