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大才子王勃在他的《滕王阁序》中写了这么一句。
可见,王勃非常不理解阮籍有什么好哭的。
是啊,阮籍,建安七子阮瑀的儿子,竹林七贤的领袖,到底因何而哭呢?
1
让我们回到阮籍的那个时代。
想象在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路上空无一人,只有阮籍独自驾着马车驰骋在田野间。
他漫无目的地驾着马车,心中毫不在意他身处何方,又将去向何处。
可是,他终究还是停了下来。因为,黑夜来临了,而他的路也走到了尽头。
无路可走了。
不是黎明前的黑暗,也不是柳暗花明,而是真正的穷途末路!
这,就是阮籍的穷途之哭。
他哭的是他对他的时代、他的命运的无可奈何。
阮籍之哭,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它象征着那个悲剧的时代。
2
阮籍和他的朋友们所经历的正是从魏到晋的改朝换代。
那个时候出现了大量的伪君子。
他们总是表现得道貌岸然,总是高举仁义大旗,以礼法之士自居,可私底下做的却是无比龌龊之事。
那是一个正义装睡的时代。想要活下去,就得拼演技。
阮籍也不例外。
《世说新语》中写道:
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嗣宗是阮籍的字,晋文王指的则是司马昭。
司马昭之心,路人甲都知道了,阮籍能不知道吗?
事实是,司马昭很喜欢阮籍,但是阮籍一点儿都不喜欢司马昭,但是他需要司马昭的保护。
许是看到了乱说话的名士们的下场,阮籍在与司马昭面前非常谨慎,从来不议论他人的是非。
每次司马昭问及政治敏感话题的时候,阮籍就开始打哈哈。
如果你跟我聊政治,我就跟你聊哲学;
你跟我聊哲学,我就跟你聊艺术;
你跟我聊艺术,我就跟你聊天气...
总之想抓阮籍把柄的那些人拿他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后来《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也说:“嵇志清俊,阮旨遥深”。
其中“阮旨遥深”用来形容阮籍说的话颇具哲理,但是往往晦涩难懂。
没错,阮籍是故意的。他就是想让别人猜他在想什么。
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如果你听不懂阮籍说的话,你就没办法拿他的话来做文章。
所以阮籍避免了被扣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
不过阮籍没想到的是,他用来保护自己的手段竟开了清谈一派的先河。
后世清谈有一个倾向:如果你说的话没人听得懂,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
因为,对方辩友没办法接下一个听不懂的论点...
如果阮籍知道这事儿的话,估计会无语望向天,然后翻一个大大的白眼吧。
对了,翻白眼也是阮籍后来get到的一项特殊技能,专门怼那些“礼法之士”。
3
要说阮籍翻白眼的事,还得从一次葬礼上的邂逅说起。
《晋书·阮籍传》记载: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这里先解释一下,青眼就是眼珠在眼眶的正中,说明他在正视你。
至于白眼,你懂的。
这个故事是说,阮籍会一个“青白眼”的技能,见到礼俗之士,就对他们翻白眼。
举个例子,在阮籍母亲的葬礼上,他的好友嵇康的老哥嵇喜来给阮籍的母亲吊丧。
然后, 阮籍赏了他一记大大的白眼。
嵇喜先生被看得毛骨悚然,只好摸摸鼻子走人。
之后嵇康听说了这个事,然后扛着把琴,提了一壶酒,然后再去拜访阮籍。
阮籍一看,大喜过望:不愧是我的好友,跟别人都不一样,知道我好这一口。
确认过眼神,我遇见对的人。
阮籍只有看嵇康是顺眼的。于是,他终于对着嵇康露出了青眼。
没错,青眼有加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阮籍之所以对嵇康青眼有加,是因为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对礼法之士的不屑。
这也是嵇、阮能成为竹林七贤之首的主要原因。
他们二人是团队的灵魂人物,而竹林七贤这个团体则是以二人为核心,再加上其他蔑视名教,尊崇自然天性的一群非主流叛逆文人组成的松散团体。
那么七贤蔑视礼法的原因在哪儿呢?
因为他们处在一个礼崩乐坏、纲常混乱、信仰缺失的时代。
所谓的礼法之士不过以礼法之名,行祸乱之实罢了。他们口中的礼法,不过是他们伪善的遮羞布。
他们用精湛的演技骗过了几乎所有人的眼睛。当然,这不包括阮籍。
在阮籍看来,这些礼法之士们奥斯卡影帝般的演技真是令人觉得无比讽刺。
阮籍的心态,就如同薛之谦《演员》中的歌词:
什么时候我们开始收起了底线
顺应时代的改变看那些拙劣的表演
这些礼法之士的行为,是对阮籍底线的最大挑战。
4
阮籍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这些礼法之士的强烈不满。
他开始变得叛逆、放荡不羁,并公然挑战当时的礼法。
这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中“阮籍猖狂”一句的来源。
有一次,阮籍的嫂子回娘家探亲,阮籍与她见面并亲自送别。这是违背当时的礼法的。
第二天,各贴吧、论坛、娱乐头条等炸开了锅。
只见新闻头条上赫然写着:
阮籍嫂子回娘家,阮籍亲自送别。或有私情?
结果阮籍本人霸气回复:
礼岂为我辈设邪?
意思就是,这些规矩难道是为我这样的人定的吗?
这就是对当时礼法的直接挑衅了。
还有一次,阮籍去一家酒馆喝酒。这个酒馆的老板娘长得非常漂亮,而阮籍也不避嫌,喝醉了就睡倒在她身边。这个老板娘的丈夫看到了,也没有怀疑阮籍。
结果第二天阮籍又上头条了:
大名士阮籍夜不归宿,跟漂亮老板娘睡在一起?
结果老板娘的丈夫立刻出来辟谣:
他们很清白。
于是阮籍又躲过了一次舆论风波。
结果事情没过去两天,阮籍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
阮籍惊现在未出阁姑娘的追悼会,两人疑似私定终身?
这一次,人们没有再胡乱猜疑。
因为他们发现,阮籍行事作风坦坦荡荡,一定是他们想多了。
没错,这一次他们确实想多了。阮籍只是在感叹一个美好生命的消逝。
一个未出阁的花季少女就这样在她生命中最美的年华死去了了,这难道不让人伤感吗?
怎么样,这个情景是不是跟黛玉葬花有异曲同工之妙?
5
阮籍虽然表面上放荡不羁,违背礼教,但实则是他真性情的表现。
但是,那个时代容不下像他这样的人。
阮籍本来胸怀治国安邦的志向,可是却被残酷的现实狠狠地击碎。
身处魏晋之交的他亲眼目睹了一个个大名士惨遭司马家族的迫害,包括他最好的朋友嵇康。
洞悉一切的他,只好日日买醉,不问世事。
为了拒绝司马氏的联姻,阮籍竟创下了连醉六十天的纪录。
司马昭无奈,只好收回成命。
阮籍醉酒,这其中又有多少的忧思和无奈?
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从阮籍写的咏怀诗中,我们可以略窥一二。
阮籍在诗中写道: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半夜无法入睡,还坐起来弹琴。可见阮籍有多难过了。
清风和明月更是衬出了他孤高清冷的身影。
孤鸿在山野号叫,鸟儿在林间悲鸣。可这一切,不正是反映了阮籍心中的悲凉吗?
最后一句,在此间徘徊又能看见什么呢?不过是”忧思独伤心“罢了。
6
所以现在再回过头来看文章开头的一幕,我们似乎能够理解阮籍为什么而哭了。
我们能看见作为一个失路之人的迷惘和彷徨。
就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 The Lost Generation 一样。
The Lost Generation, 我们称作迷失的一代。
迷失的是什么?我觉得恰恰就是信仰。
他们不敢再去相信世间美好的一切,是因为他们曾经一一失去了。
Lost generation 通过写作来表达他们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不满。
阮籍也一样。只是,阮籍似乎活得比他们更加真实。
难过,就大声的哭出来。他不怕向这个世界展现他脆弱的一面。
所以,即使世界迷失了,他仍然保持着他的本心。
他就是一个过于真实的人。这也恰恰是他最可爱的地方。
7
曹雪芹先生给自己取字“梦阮”。缅怀之意,可以想见。
他在缅怀些什么呢?也许就是像黛玉葬花一样的那种情怀。
而宝玉、黛玉的多愁善感正是从阮籍身上来。
曹雪芹梦见的是怎样的阮籍呢?
是一个连醉六十天,创下吉尼斯纪录的酒狂?
一个在穷途末路上大哭的失路之人?
一个喜爱诗、酒、琴的风流才子?
还是一个放荡不羁、不拘礼法的大名士?
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千年过去了,就让我们再梦一次阮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