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钟准时在20:00响起,我像往常一样,打开了学习软件,开始了我的日常学习。
屏幕上老师在不知疲倦地讲课,黑板上写满了一板又一板,仿佛在向听众炫耀他的资本。我盯着屏幕,拿着笔的手如同雕塑,空洞的眼神证明我在假装学习。
为了证明我很努力,我每天抽时间学习,手机下满了学习软件,备忘录也记录了各种心得体会。只是,我仍然停留在最原始阶段,我的学习只是走个形式。
我很努力的假装努力。
最近刷新闻、朋友圈时,总会看到《20岁的你,不掌握这些技能就没救了》《20岁,请逼自己掌握这些思维方式》《30岁的我一无是处》《40岁之前你必须要做的事》之类的推送,让人感觉你一直在虚度时光,荒废人生,你只有每天不停的努力,拼命的努力,才能跟上时代的进步,过上你想要的生活。
事实上我并没有点进去看内容,仅仅看到这些标题,就让我感到心慌,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的处境,让我不得不拿起手机、打开学习软件逼迫自己学习,让我看起来我很努力。
其实你的所有的努力,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准备了2个小时的时间用来看书,其中一个小时用来刷刷朋友圈、刷刷抖音,半个小时用来准备书籍、进入状态,只有最后那半个小时,才是真正的看书时间。甚至,在你的实际学习中,连半个小时都没有。我们真正荒废掉了多少时间?
上午上班时间,从踩着点进入公司、收拾桌子,到整理思绪、安排工作、调整自身,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了。为了能够在上午做一点工作出来,你开始思考,却不自觉地去想杂七杂八的事,仅有的时间都被浪费掉。我们真正利用了多少时间?
当今社会,处处充斥着“奋斗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四十岁的你也可以成功”的标语,为了不被社会淘汰,或是梦想自己在另一个方面成功,你下载了一个又一个软件,报名了一个又一个学习班,最后却连软件都懒得更新,各种借口地宅在家里。但是遇到熟人,又口若悬河,宣称自己参加了什么什么班级,或是报名了什么什么课程,学到了什么知识或技能,实际中却全然派不上用场。你只是假装自己很努力。
美国“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得·圣吉曾一针见血地说:在企业的环境中,为了保护自己,谁也不愿意露出无知的样子,从而形成了阿吉瑞斯所说的“熟练的无能”。企业里其实是充满了许多擅于避免真正学习的人。更内在的原因则是,他们缺乏自我认知,缺乏系统思维,在温水煮青蛙的环境下丧失了敏感性,在这种情况下, 任何形式的学习都可能是在“假装”。
不仅仅是在企业,生活中处处可见假装努力。从我们上学起,这种情况就屡见不鲜。
高三时有个同学,复习阶段十分十分地用功,每天快1点睡是常事,早上也起得很早,在教室除了上厕所就是学习,高压学习但是成绩就是上不去,每次成绩单出来后,她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哭。我感到很奇怪,如此努力却换来不了一个好成绩,于是我跟她接触,了解之后才发现她学习时间用的多,不过大部分用来发呆,或是纸上随便写写,做的题目也是很简单的那一类。看似不停的学习,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放弃这种假装努力吧,你只是为你的不够努力找借口。与其两个小时的假装,不如真刀真枪的半小时。
TED上的一个演讲《只需20个小时,你就能学会任何事情》,让我们重新看待1万小时定律,你只需要每天45分钟并坚持一个月,你就能掌握这项技能。当然并不是说达到那种专家地步,而是你已经很熟练了,已经能作为你身份的另一个标签了。
不需要虚假口号,不需要假装努力,避免外界的干扰,全身心的投入,你会享受这种收获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