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身处孤独,但孤独就像是一种抽象的漂泊感,无法言喻。现在的我们把孤独分为了十个等级:第一级、一个人逛超市;第二级、一个人吃餐厅;第三级、一个人去咖啡厅;第四级、一个人看电影;第五级、一个人吃火锅;第六级、一个人唱KTV第七级、一个人看海;第八级、一个人去游乐园;第九级、一个人搬家;第十级 一个人做手术,书中卢思浩也提到了自己的想法,他是这样说的“孤独就像是期待了很久的电影终于上映,却没人陪你去看,就像是有太多的事想和别人分享,却不知道他是谁,就像是换季时相约朋友一起购物,却不知道他是否愿意”总之,或许就是,俩个人的事 一个人做,这就是所谓的孤独感。
小时候,排斥着拒绝着来自世界的一切不明的“意”,当坐在小路旁的石凳上,看着来往的有说有笑的同学,又或许是从未谋面的陌生人,那时,或许是年纪尚小,只认为“我只是不愿交朋友而已”,于是对孤独的感觉甚微,小时候的自己会认为性格就是天生的吧,有人就喜欢一个人坐着,也有人会喜欢在一起打闹。
现在,随着自己慢慢长大,慢慢的试着接受外界的所有,慢慢的在这个奔波的时代也成了时间、生活的奴隶,也慢慢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见以及自己所追求的那些美好,于是就有了抽象的孤独感。当一个人单单坐在电影院里,期待很久的电影正在上映,这时 也会希望有一个懂自己的人一起分享电影情节,但强作坚强,只知道安慰自己“两个人可以一个人”,这就是所谓的慢慢成长吧。
许多人感叹,在如今这个奔波的时代,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力不从心,身边的人都渐渐远离,仿佛被遗忘,当孤单的坐在繁华街角,看着来往的人们都为着自己的目标而奋斗,而自己却找不到方向,同行的路上只有自己,有些话来不及讲,就分道扬镳。是啊,我们不停告别,又不停出发,身边的人越来越多,见过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我们都知道,留在身边的人越来越少,还与小时候一起玩过家家的伙伴联系吗,还与中学时期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联系吗,还能与自己以前说过无数句我们要一直在一起的朋友倾诉心事吗?
这的确是个奔波的时代,慢慢地,我们也学会了故作坚强,我们也不得不成长。我想,我身边很多独行的朋友或许就是如此,如果没有同行的人,索性一人看风景,除非两个人在一起感觉更好,否则宁愿一个人生活,我很羡慕他们的强大,中学时的我那时不行,到现在仍能清晰明白那种羡慕适应独行生活的朋友,那时的自己总是被日常的人际关系扰乱心智,总是一味地牺牲自己满足他人,总是为别人准备好一切的一切,总是如此,最后有一天我开始选择放弃,原因很简单就是一句“我累了”我不愿再去牺牲自己,但却开始东奔西走,寻求安慰,幸好,还有人愿意停下来等等我,还有人在向前奔跑的同时拽上我。但在深夜痛哭过的自己才懂得才明白孤独的可怕和找回了自己。
读卢思浩的文字总能让我产生一些共鸣感,我很感激在高中最困难的时期有幸阅读了这本书,读这本书是在有共鸣感的同时治愈自己,让我知道,放眼世界,其实我们每个人不是孤独的,在深夜时,我们也会“找到”和自己有共同感受的人,但也学会了成长,我很喜欢其中的一句话,以此结尾。
“在如今奔波的时代,我们不是为别人准备,而是为自己准备,即使是孤身一人,但要明白,这不是终点站,我们是要往前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