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喜欢一部电视剧,你最多能刷几遍?有人曾经这样问过我。我当时的回答是,切~,无聊不?什么样的电视剧能那么好看和吸引人,值得反复地刷啊。但后来我被打脸了,一部《琅琊榜》刷了n多遍,好多情节和对白已经深入骨髓,彻底沦陷啦。这不怨我啊,谁让剧中每一个人物都是那么鲜明生动,无论主角还是配角,每一个角色都会让人心底有所触动,让人欲罢不能呢。
“这么执着也不能白刷啊”,子玉妹妹劝我谈谈感想,其实我确有很多感触,如鲠在喉,想诉诸文字,不吐不快,但真的要写时,却非常得不安,怕写不出其中的意韵,那么多遍不就白看了嘛!今天先尝试着写一篇,算是给自己鼓鼓劲儿吧。
《琅琊榜》里面的人物各有各的风云气度,哪一个都值得大书特书,但我个人最喜欢的是静妃,那就从她开始吧。
静妃,应该是这部戏中最隐忍聪慧善良的女子吧,也算是剧中最命运多舛的女子。身世坎坷,少时随师父在江湖上行医,遭受当地医霸欺凌,被当时被化名梅石楠的林殊的父亲林燮所救。后随林燮入林府,和林燮的妹妹林乐瑶、林夫人晋阳长公主成为知己。
林乐瑶入宫被封为宸妃,但宸妃生下祁王景禹之后,身体一直不好,静妃入宫照料,被梁帝纳为静嫔,育有一子景琰。景琰在景禹身边长大,深受景禹影响。静妃与宸妃在宫中一直互相依靠,相互照应。
日子如流水一般,平静得没有波澜,要不是那场泼天大案,静妃的生活可能会一直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吧。
可那平地的一声惊雷,改变了这一切。恩人林燮一家被诬谋逆,满门抄斩,祁王被杀,林乐瑶、晋阳长公主自尽,血雨腥风铺天盖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静妃在深宫内如履薄冰,养育着景琰长大,母子俩十一年来一直被边缘化,即使靖王长期征战在外,所立军功无数,但一直只是个郡王,连随时进宫觐见母亲的权利都没有。
十一年里,静妃藏拙自守,做了这深宫中最安静的人,沉寂地继续待在这冰冷的地方,只做一个慈爱的母亲;一朝金陵城风云起,她表面上不动声色,内心里却波澜壮阔,行动上以柔克刚,完美地诠释了一个助攻手的职责,一步步兵不血刃,制敌于无形之中。
她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隐忍,但她的隐忍不是懦弱,而是充分思考后,主动做出的理性的抉择:
对自己喜欢的人,她选择了守候。
“那个时候,我还是个小女孩,跟随师父行医,被当地的医霸百般欺凌,若不是有这位故人,路过相救,只怕早就死于沟壑之中了。”
当她提起“故人”,眼睛里闪亮亮,散发着属于少女的明亮的光。
英雄救美,似乎是个俗套而美好的故事,只可惜,她是漂泊不定的医女,处江湖之远;他却是掌握七万赤焰军的将军,居庙堂之高。无论内心的感情如何,身份总是云泥之别。
他身边,只能伴着皇帝的妹妹--晋阳公主,同样聪慧善良的女子,他们宛若星辰、璀璨夺目,他们才是一对琴瑟合鸣的璧人。
但那又怎样?即使低到尘埃里,她仍然愿意守护他,和他的家人。
像一朵彼岸花,她在此岸,永远守护彼岸的他。
她为了照顾他的妹妹,毅然选择了进宫。聪明如她,怎能不知道进宫意味着什么?她像一只自由翱翔的鸟儿,却永远失去了辽阔的天空。只能一生幽居深宫,守着那一方狭小的天地了。但是她毫不后悔,能想象到,当她看着景琰和小殊在一起玩闹的时候,嘴角的微笑。她经常变着法的给小哥俩做各种点心,看着他们香甜地吃,心里非常满足。
九安山春猎,静妃终于见到林殊,为他诊脉,过去的一切排山倒海而来。
“你的爹娘要是知道你受了这么大的苦,这心都要疼死啊!”
看着林殊的样子,她五内俱焚。她知道,如果他知道自己的儿子经历了什么,必然心痛如绞。她能感受到他的痛。
“小殊,你以前,长得那么像你的父亲!”
如今,却丝毫没有了往日的痕迹。
曾经,京城里最明亮的少年,面目像极了她心中的那个人。
挫骨削皮的疼痛,似乎又在她身上重演。
心疼他的儿子,就像心疼他一样。
可是,却无处言说,无以言说,只能用最深的隐忍,坚守着最无望的爱情。
当一切尘埃落定,终于可以放下戒备,只是静静看着院中的楠树。
“娘娘喜欢楠树?”
“是,一直都很喜欢…”
那位长枪立马的将军,一直都很喜欢。
只是,这份喜欢,只是她一个人的清欢。
这淡淡的回答,不能不让观者的内心轻颤,一个女子的爱恋寄托在一棵石楠树上,只因那个人叫梅石楠,如此爱着便好;这淡淡的回答,是她一辈子最深沉的爱恋,那么痛彻心扉、荡气回肠,听后让人心疼不已。
《琅琊榜》里面的展现的爱情的模样,像极了一幅幅水墨画,都是那么的隽永清雅美好。静妃对林燮如此,宫羽喜欢林殊也是这样。她们都深情地爱着对方,可是得知对方心有所属的时候,没有用尽浑身解数去争取,而是选择了退出,去守护这份爱,去默默付出,很深沉的爱,纯粹而无私。
陷入人生的最低谷后,她没有心灰意冷,彻底放弃,同样选择了隐忍。
因为她坚信,谁也不能永远的被埋在谷底,人生最重要的能力,是跌入低谷以后的反弹力。
赤焰案,她失去了除景琰外所有的亲人。我觉得她一定曾想过追随宸妃,一同离去,但是不行,她还是一个妈妈,她必须为儿子活下去。
个中的艰难,自不必言说。对梁帝,对其它后宫中人,比如皇后、越贵妃、太皇太后,包括长公主,她都表现出温良恭俭让,恪守礼仪,行事有度,默默无争,但并非任人宰割。隐忍中能自适,平静中度过了这十一年。
直到有一天,靖王景琰对她说:
“母亲,我已经开始,参与夺嫡了。”
“你要加入太子,或是誉王的阵营?”
“是我自己!”
“我要得到它,为了祁王兄,为了小殊,为了所有的人,我要得到这个至尊之位。”
“你决定了?”
“决定了!”
“这很难!”
“我知道!”
“那你就去做。
“可是母亲…”
“不用顾念我,成也好,败也罢,只要你我母子生死共担,又有何惧!”
没有苦口婆心地劝解,也没有大义凛然地鼓舞,只有认真确认了景琰是认真来对待这件事情。在最初一瞬间的惊诧后,用最平静的态度给出了她坚定的回答。
能有这样的母亲,景琰何止三生有幸。她懂自己的儿子,知道她他虽然最终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却是一条最光明正大意义非凡的路,不管这条路有多难走,身为母亲都会是他最强大的帮手和后盾。
她虽然与世无争,但骨子里绝不软弱,她有她内心坚持的东西,并且为了这些愿意去努力。
蕙质兰心的静嫔,也从这一天开始,默默地成为了儿子的神助攻。此后,最展现静妃高智商的桥段,也出现了。
皇帝询问静妃怎么看当年宸妃自尽,静妃先是施一大礼,请皇上赎罪,然后娓娓道来。倘若我为宸妃姐姐鸣冤叫屈,陛下会认为我不识大体,不能理解陛下治国安民的一片苦心,倘若我恶语相向,陛下当认为宸妃姐姐生无挚友、死无追念,无论我怎样说,都免不了惹陛下伤心,所以请陛下恕罪。
梁王听了静妃的解释,轻轻地叹了口气,同时又点了点头,十分的怜惜,不再为难于她了。这一番说辞实在高明得紧,入情入理,又照顾到了梁帝的自尊,梁帝此刻即便是老虎,也被她训为病猫了。
温柔的话语中,分寸感拿捏得恰到好处,比起皇后和越贵妃,静妃才是最深谙梁帝内心的人吧。
太子失德,朝中大臣有意拥立誉王为太子。皇帝询问静妃,认为誉王如何?梁帝问此语,实际并未怀好意,等于将一枚定时炸弹抛给了她,看她如何应对。好个静妃,思索片刻,说,臣妾对誉王知之甚少,觉得他是一个很气派的皇子。静妃明知皇帝所问为品行,有关立储,却轻描淡写,举重若轻,显示出自己不谙朝政,只一言,便能看出静妃韬光养晦至极。
看到皇后娘娘病得蹊跷,静嫔只是查看了皇后的气色,又闻了闻皇后吃过药的杯子,就做出了准确的判断:皇后的病无大碍,只是中了软蕙草的毒。
通过《翔地记》批注里面的林殊避讳其母亲闺名,减少笔画的两个字,以及景琰口中透露出来的关于“苏先生”的一些线索,静妃知道,林家小殊活着回来了。
因为知道他是小殊,所以极轻易地识破了小新的身份,并且将计就计利用宸妃的牌位吸引皇后娘娘来闹事,成功地将夏江对景琰的举告引向了“构陷皇子”。
…………
静妃在《琅琊榜》中就是这样一个智商、情商双高,知进退、懂分寸的人,让人不仅喜欢,更是敬佩。
《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道德经》亦云:“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静水深流,人如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