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了好多天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在前些天落幕了。结局既没有小三凌玲得到严厉惩罚的大快人心,也没有子君和贺涵在一起的春华秋实。然而这样的结局,我认为合人性,合情理。深圳的海边,启东的海边,两个有情人,彼此思念却各安天涯,都是离开了待了近半生的上海,“舍不得,但是离开后才知道以前发生的一切,都我来说是那么重要。”三言两语之间,道出对人生的珍重。
艺术源于生活,有时高于生活。不可否认,剧情中确实有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说子君有个现实中难有的完美闺蜜,解救子君于水火之中;子君一路上得到“上帝之眼”贺涵的帮助,从不学无术的家庭主妇变成职场精英,并让贺涵不顾一切地爱上她,确实,有点玛丽苏。
现实中,进步快的那个人,总会甩掉那个原地踏步的人,这句朴素的真理,罗子君用将近半生才明白。“如果我早一点意识到这一点,会不会就不是这个结局?”子君的旁白这样说道。实际上,离婚和很多因素有关,不排除不可控因素。但是如果早点意识到,自己可控的事情就更多一点,遇到意外的惊慌失措就少一点。我想最好的爱情就是这样,两个人一起进步,相互理解彼此的不易,一起分享和分担。步调相对一致,是爱情里需要的相对平衡。
亦舒的书中,充满了女性的独立宣言。可惜原著中的《我的前半生》,子君被离婚后依然靠着女性外貌的魅力获取重生,和现在女性依靠自身努力和能力而蜕变有些出入。“没有人能成为你今生今世的避风港,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后的庇护所。”明白这一点很容易,可是实行的时候,或多或少会想依赖别人。有依赖之人是福气,只是谁也不能保证人的一生当中,不会有必定要自己独挡一面的时候。与其在必要时候被迫自立,不如就从现在起培养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包括最基本的经济独立。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未来和幸福奔忙,不管算不算盲目,是不是有效,再亲近的人,愿意花时间来倾听,真心给你一点建议,已经是天大的面子。剩下的风里来雨里去,必然要自己走。既然如此,想太多不如走出去。”现实生活中,往往没有唐晶这样的中国好闺蜜和人生导师贺涵的帮助。只有自己不断试错,不断努力改善现状。这路上会很累,甚至精神压力大到得抑郁症,总有求而不得,总有不如人意,学会调节自己的生活,找到最适合自己情绪的发泄方式,在我看来,是人生中很重要的必修课。
子君的母亲走的时候,妹妹子群哭的厉害,子君没有哭泣,对比之下,弹幕里就有人说子君不孝,妈妈走了都不哭的。眼泪,是能表现悲伤的一种方式。子君没有哭,因为她是家里的顶梁柱,她需要做一个坚强的后盾,为一家人。子君没有哭,是因为她是一个已经走向独立的个体,眼泪是悲伤,也是脆弱的表现,子群一直以来都依赖母亲,子君离婚后,常常在母亲需要的时候为她遮风挡雨,更像是一棵大树保护着家人。子君后来还是哭了,哭得那样克制,她在风雨里已经成长为一个大人。
贺涵和唐晶的爱情,长达十年。听过alin的《好朋友的祝福》:那年我失去最好朋友和我最爱的人,你们相爱,我和悲伤共生共存。也记得唐晶在知道贺涵和子君的情感后说的那句:这十年,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两个人都在这儿了。感情的事,很难说出对错。但是可喜的是,子君始终没有背叛唐晶,即使感情的冲动再浓烈,在我看来,也不应该违背道义。
贺涵和唐晶曾经是互生爱慕的,贺涵欣赏唐晶的努力和上进,唐晶更是因为欣赏贺涵的优秀和睿智而心生爱慕。才会在这么多年里,都以为对方是自己爱的人。只是,贺涵更想在一段感情处于主导地位,不希望在另一半那里得到挫败感,他对另一半的要求不算高,欣赏对方的富有情趣和会生活,不喜欢矫揉造作。但是依然喜欢积极向上,离婚前的子君和他只会是陌路人。唐晶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是子君,这个不如她优秀甚至有着落败人生的女孩。就像贺涵说的,喜欢那份真实和轻松,那份敢爱敢恨。
“经过时间的磨砺,我们不再是因为对方貌美如花,也不是因为我事业有成,才选择在一起,只是单纯地简单地习惯有你的陪伴。”这是贺涵对唐晶说的话,两个人在同一高度,陪伴细水流长,顺其自然,已是很好的过程和结局。只是我们太多的人,在对待感情时选择交易。“交易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这天底下的一切不都是交易吗?所谓门当户对、郎才女貌、珠联壁合,不都是等价交换的意思吗?”全看个人对待感情的态度了,这件事无法说出对错。在我看来,像贺涵这样到达一定高度,能够抛开一切世俗标准地去爱的人,在爱里是个勇敢的人也是最忠于内心的人。婚姻和爱情是两回事,婚姻不一定是爱情的水到渠成,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将就的原因。很多时候,将就将就着,一辈子也就过去了。
我们很多人,知道很多道理,仍过不好这一生。如果我们的人生没有经历很大变故,不需要让自己一下子必须坚强,很幸运;而依靠自己的人,始终会得到上帝的眷顾。一直幸运的人,是因为自己始终握住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