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朱红梅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海蓝博士的《不完美才完美》。
情绪:23年我听了很多关于情绪类的书籍,之前读书会的小伙伴分享过《不完美小孩》,之后我总是把不完美就是完美挂在嘴边,每每对自己要求太高时,有焦虑情绪时或是做事不完美时总是用这句话提醒自己,我是一个很容易进入情绪,又比较容易走出情绪的人,虽然读了很多情绪类的书籍,我自己也分享过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教了我很多人生哲学,但还是有不能控制情绪的时候,我也会抱怨自己——读了、听了这么多书,怎么还是这样呢!
就在昨天,我还和辰发生了不愉快,儿子想下楼玩雪,我想让先复习再玩雪,于是我俩都不开心,倒不如我暂时离开,让彼此放一放会更好。今天看到朱老师在开篇提到了这么牛的大咖们,比如徐小平说:“有时我也会掉入郁闷和想不开的低谷。”看到这句话我也突然释怀很多,肉体之身的凡人谁无烦恼的时候呢!就看我们怎么对待他——对抗or接纳。
接纳:
书是常翻常新,不同年龄段不同心境能读出不同的味道。当我们面对伤痛,面对不安时,我们越是反抗,挣扎,二次伤害会更大,或许接纳,让时间来治愈也是不错的选择。很多事情再过很久,当我们回头再来看待这个痛苦的时候,越能感觉到这件事在我们的人生长河中或许微不足道。
摘录一段人民日报的金句:
人生是用来体验的,不是用来演绎完美的,允许自己不完美,才是完美的开始。
慢慢能接受自己身上那些灰暗的部分,原谅自己的迟钝和平庸,允许自己出错,允许自己偶儿断电,带着缺憾拼命绽放,这是与自己达成和解的唯一办法。
我们很难做好每件事,让人生不留下任何遗憾,尽力就好,允许所有的事与愿违。最完美的状态,不是你从不失误,而是你从没放弃成长。
希望我们都能,放下焦虑,和自己达成和解,接纳每一个当下的自己!
万物皆有裂隙,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关系:
伴侣之间的亲密关系稳定,能让我们更自信,更容易接近幸福。但是人类很难满足,通常处于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状态。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对方的感受,常常把亲密的爱人当成受气包,常常认为对方应该。一旦日子平平淡淡的时候,我们也会突然制造一次小波澜。这就是不完美的自己,一方面我也不必过分自责,另一方我也应该意识到这种不健康的亲密关系是会伤害身心的,我可尽量找一些方法来弥补,比如朱老师提到书中的方法:肯定赞美,彼此陪伴,赠送礼物,帮助做事,身体接触。好久不见或者一天不见,晚上回家一个拥抱让身心放松;逢年过节,一个小小的礼物给生活增添仪式感;忙碌时一起搭把手,让慌乱的节奏慢下来;喜悦难过时安静的陪伴给心一个安放之处……亲密关系是大家庭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也是社会安定和谐的关键,多一点点赞美,少一些些埋怨。
该吃吃该喝喝啥事不往心里搁,阳光如我,想的越少,思想负担越少,越是轻松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