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有感—1955年书信

开始看1955年的书信,总体数了一下,这一年一共写了11封信,比1954年少了很多,平均一个月连一封都不到。

喝茶读书,人间美事

一,在价值观上给予孩子的指引。傅雷感慨孩子在比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他首先感动是为孩子能够替祖国增光而感到快乐。让我感到很奇怪的是,他对孩子的鼓励,不是说你会有多大的成就能挣多少钱?而是说你可以为更多的人,更广大的群众服务,你可以把你的精神传递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他在信里提到了民族复兴,提到了中华民族的赤子之心。这是多么高尚的家国情怀呀。“东方升起了一颗星,这么光明,这么纯净,这么深邃,替新中国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世界纪录”处处体现着实现国家梦想的自豪感。在1955年那个年代,中国百废待兴,自己的儿子能为新中国做出一些贡献,这是哪一个父母不会感到一世骄傲的呢?

二,在人生观上给予孩子的指引。傅雷给儿子写的信,很少得到儿子的回应,傅雷产生了很强烈的自卑感,一直谴责自己在儿子幼时教育上存在问题,但他并不气馁,一直坚持和儿子沟通。将它的分析方法逐一列给儿子,先是主动提出要帮儿子翻译肖邦,莫扎特,罗曼罗兰等大家的文字。二是主动提出一直没有回信,心中是否有什么疙瘩,征求儿子的意见。三是在做出决策前列出思考模式,将如何分析复杂问题的方法通过实践来展示给儿子。这种做法比现在很多父母主动帮孩子思考代办,把为孩子好为理由,强迫孩子接受决策,要明智得多。 这种人生观对我们这些家长也是一种启迪,我们要怎样陪伴孩子的成长呢?难道在她18岁成人以后就再也不管了吗?人生是漫长的,18岁只是人生的一段精彩故事的开始,父母要在其中起到一种什么角色呢?是生活的支撑,还是事业的支撑,还是精神的支撑?

三,在世界观上给予孩子的指引。当得知儿子一直没有给回信,是由于信件丢失了,而不是别的什么原因,傅雷心里悬着的石头落地了。但是仔细看信,傅雷又发现孩子对他提的问题也不予回复,而且对他也提得很少,他又开始疑惑自己是不是又不被信任了?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父母对孩子的这种爱就是思念,痛苦,绝望,纠结。

不过不管在怎样的状态下,傅雷依然坚持对孩子的无限的付出。他坚信事情总有两面性,坚信他的这些感慨,唠叨都不是没有作用的。首先他把孩子看作是事业的同伴,其次,他也想从孩子身上汲取新鲜的养料,传递给更多的年轻人。第三,通过写信可以看到孩子的思想。最后想给孩子做一面镜子,时刻给予孩子在做人方面,生活细节方面,艺术修养方面正确的指引。傅雷给孩子营造了怎样的一个世界?一个永远在成长,不气馁,永远在沟通,不自闭的世界。

品茶品人生

其实教育孩子一直都是有方法的,不是凭感觉,也不是凭感情,而是理性更多一些。如果有一天我们能成为孩子的左膀右臂,试想跟孩子的关系能不好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