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位于亚热带和热带交界区域,海拔1300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无霜期长达300天以上,有天然温室美称。特别是即使在秋冬季节,蒙自市的气温也在十六七度,冬天不会降到零度以下,这座安逸、静美、温暖的法式风情小城特别适合慢节奏的旅游休闲度假,在时光中品味芳华。
被誉为“小三亚”的蒙自市因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网红打卡圣地“碧色寨”、“蒙自过桥米线”的故乡和蒙自石榴成为值得推荐的集美食、美景于一身的景美人少的冬季最佳养生地。蒙自在近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第一个海关、第一个电报局、第一个邮政局、第一个通商口岸、第一家外国银行、第一条中国人自己修建的主权最完整的民营铁路。这就是蒙自,海一样宽容的心态,海一样包容和谦和,海一样广阔的胸襟,自古以来蒙自就具有的海纳百川的胸襟。
最受吃货们欢迎的美食当然是著名的“蒙自过桥米线”,游客们面对比脸还大的海碗时往往震惊不已,天下一碗名不虚传,不少游客叹息以前吃过的过桥米线原来都不正宗啊,要吃正宗地道的过桥米线必须来蒙自才能亲身体验。过桥米线的配菜极为讲究,大腕小碟,盛上各种新鲜肉片、时鲜蔬菜,再加上各色调料,层层叠叠,看上去琳琅满目,令人垂涎欲滴,胃口大开。中华美食中很少有蒙自过桥米线这样的吃法,将主食和菜肴让食客在自己的碗里现烫现吃。仅用温度很高的浓汤来烫熟一堆丰盛的食物,却依然保持着极高的温度,过桥米线中的奥秘堪称中华美食一绝。
对头一次吃过桥米线的游客来说,光是它的吃法就让人倍感新奇,许多外地游客把用来烫米线和肉食配菜的鲜汤当成普通的汤,端起来就喝,自然要烫的哇哇直叫。游客中老外的笑话就更多了,据说曾经有老外看到蒙自人把米线挑起来绕脖子一圈才放进嘴里,其实这是因为米线又烫又长,食用者把米线挑老高只是为了凉一下,绕脖之举纯属偶然,而好奇的老外误以为这才是正宗的吃法,也照葫芦画瓢,滚烫的米线绕到脖子上其后果可想而知。这传说既说明蒙自过桥米线的筋骨好,也表明在一种神奇美食前,人们的手足无措。
史上最著名的吃货莫过于著名散文家汪曾祺先生,汪曾祺不惜卖了字典去吃过桥米线成就了一段佳话:1939年秋这位沈从文先生的得意门生在大二那年,有过一次失恋,两天两夜不曾起床。好友朱德熙吓煞,挟一本厚厚的字典,匆匆赶到46号宿舍。“起来,吃早饭去!” 见小汪瘫睡如泥,朱德熙在门口大喊。于是乎,两人晃悠出去,卖了字典,各吃了碗一角三分钱的过桥米线——全好了。彼时师生度日清苦。然汪曾祺的吃货本色,已初露锋芒。
蒙自人已经把过桥米线的文化发挥到极致,烹调的方法就有凉、烫、焖、卤、炒;熬制汤料的锅有大锅、小锅,其中又分铁锅、铜锅、砂锅等等。配料更是数不胜数,有荤素之分,荤类有鸡、鸭、鹅、猪、牛、养、驴、兔、鳝鱼、田鸡、鱼片、鹌鹑蛋。素类自然就是时鲜的花卉、蔬菜作料等等,最有名的就是“菊花过桥米线”,味道五花八门,品种琳琅满目,绝对让游客们可以大快朵颐一番。“蒙自过桥米线”、蒙自石榴再加上美景、鲜花加持的蒙自市必然成为冬季侯鸟族养生的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