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转眼就是元宵节。过春节要“熬”年夜,而元宵节要“闹”。全国各地‘闹’元宵的方式方法也各具特色。
我小时候,正月十五的白天,大人们会组织各种娱乐活动,敲锣打鼓踩着高跷沿街走几个来回。小孩子们跟在旁边打打闹闹,钻来钻去的。晚上孩子们又成了主角。每年,手巧的父亲会早早的DIY各种式样的灯笼,有适合我们小孩子提的袖珍灯笼,一人提着,后面会跟着一长串的小孩,嬉笑打闹着,走街串巷,各色灯笼在夜色里星星点的游走着,时而交汇,时而分离。父亲还会做一盏走马灯,挂在院门口,既能照亮院内又能照亮村街,还引得路过的人驻足欣赏再评论一番。灯笼里面燃着的是蜡烛或者是一盏小巧的煤油灯。
长大后,父亲不在了。正月十五也就没有了自制的灯笼。
工作后来到了一座小城。那些年小城会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放烟火,市民们会集聚在市中心的一个广场上观看,那时,人挤人,人挨人,人们嘴里虽抱怨着人多,但不会忘记踮起脚尖,伸长脖子目不转睛的看,生怕漏掉一个。观看完后,人们评论着四散着各回各家。
后来,由市中心改为在城南十公里的地方放烟花,人们开着车一个方向的赶往同一个地方,平时宽敞的马路现在成了大型缓慢流动的车展,车灯璀璨,车辆如织。烟花按时燃放,人们停下车,走出来,站在车旁,仰望夜空,这时的天空已然烂漫耀眼,或高或低、或明或暗、各色图案、各色祝福语布满夜空,人们仰望着,欢呼雀跃着,忘记了自己在那。烟花的绚烂终会过去,人们欲犹未尽的回到自己的车里,等候着回家的路。烟花后大型车展开始了缓慢的流动。有人戏言:你在大型车展中看烟花,我在楼上看大型车展。
去年和今年要防控疫情,闹元宵大多宅在家里闹了。
今天天刚擦黑,我打开了那两盏红色的吉祥如意灯笼,当然,灯笼是买的,是塑料制品。里面亮着不再是蜡烛而是灯泡。煮了元宵,计划晚上看看今年的元宵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