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啦老伙计,坐。
老规矩,一碟瓜子,一壶茶,一起来聊点有价值有意思的东西吧~
本周是第11期了。
最近有好几个朋友问小黎子,你的专业是学体育的,能和我们聊聊体育这方面的认知和如何减肥吗?
我说当然可以啦,我很乐意分享我对这方面的理解,如果能对您有价值我会很开心的~
在您阅读之前,我很好奇一个问题。
您有自己的运动规划吗?
1、随处可见的运动价值
第一方面:身体价值。
身体价值是咱们肉眼可见最直观的感受。
行走在大街上,一个经常运动的人和一个经常不运动的人站一块,您可以从外形非常明显感受到两者之间的差距。
比如说:身材体魄方面,身体姿态方面,精神状态方面······
遇到一个好看的小姐姐,小哥哥,我们总能一眼发现,并且对美好的事物多留恋几眼。
遇到行走的荷尔蒙,身材优美,轮廓突出,线条明显,我们一样会目不转睛多瞅瞅。
在咱们学校,有体育学院,也有文化学院。
如果您进入到这所学校,您会发现,您能一眼就看出这个人是练体育的或者不是练体育的,从外形,从走姿,从站姿,就可以极好分辨出来。
这也是体育运动给这批人群带来独有的特质,也是经常运动所馈赠的奖励。
身体价值体现的地方不仅仅只有外观的特征,还有身体素质内在器官的差别。
这次新冠疫情我们都能切身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身体素质,身体免疫力的差距。
有的人3天好了,有的人5天好了,有的人7天都还没好······
经常运动的人,身体素质,身体免疫力,身体恢复力自然好一些。
经常足不出户,一躺床上能躺一天的人,这方面相对来说差一点。
经常运动带来身体素质的提高,还增强身体器官的保护,甚至是修复。
在运动的过程当中,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加快,这时候能更好的帮助内在器官进行排毒,有效清理体内垃圾。
比如说:小黎子经常运动,内在器官也不断得到刺激和适应运动强度,此时小黎子的心脏器官和心肺功能要比一个经常不运动的人要更好一些,一方面是不会因为心脏器官多余的脂肪含量而增加心肌梗塞风险,另一方面心肺功能提高有助于增强有氧运动,改善呼吸功能,提高免疫力。
这个例子看起来是不是很飘渺?
但确确实实就是这么一回事儿。
再来个我自己身上的例子吧。
我初中患有过敏性鼻炎,经常打喷嚏,流鼻涕,可难受了,中药西药都吃吐了还是没治好,因为这病只能是缓解却没法根治。
但是,后来上高中我就开始练体育,长期的训练,身体素质逐渐提高,高二的时候,我发现我的鼻炎不治而愈了,直到现在都没复发过。
当时让我简直不敢相信和非常的惊讶。
但确确实实就是这么一回事儿。
后来我才知道,在长期的运动过程中,我鼻子的抵抗能力和适应能力在不断增强,这个鼻炎也在一点一点的不断修复。
没想到吧,我自己都没想到哈哈
第二方面:精神价值。
运动的精神价值藏在经常运动的人身上。
一个人的精气神,很大一部分来源运动。
不知道您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
他/她,每天都能能量满满,每天都很有活力,每天都精力旺盛。
这类人,大概率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人。
运动,能让您的能量爆棚。
运动,能让您的生命力更旺盛。
运动,能让您的精神力更强大。
一说到精神,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意志力。
长期运动,确实会极好的修炼一个人的意志力。
我们在运动的过程当中,身体要承受乳酸,精神要对抗压力,内心要抵抗放弃。
在这相互对抗压力,来回拉扯念头的时候,咱们的意志力就得到了潜移默化的修炼。
如果能从运动过程中修炼的品质迁移到生活中,工作中。
咱们就能拥有后劲十足的抗挫折能力去面对生活的焦虑,面对工作的压力。
正是因为这股力量会帮助咱们更好的消灭所遇到困难。
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 ,让生活慢慢变得更好~
说到让生活变得更好。
运动还能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品质——勇敢。
在运动中,一次次勇敢的突破自己,一次次勇敢的面对新挑战······
罗翔这样评价勇敢:
勇敢是一个最高级的词汇,在人类所有的美德中,勇敢是稀缺的,当命运之神把你推向勇敢的时刻,希望你能像想象中那么勇敢。
体育运动确实让我慢慢感受到了勇敢的力量和魅力。
第一次一个人坐长途火车。
第一次一个人去医院挂号看病。
第一次一个人去银行办理业务······
很多第一步的迈出,都需要内心深处勇敢的力量。
让我勇于去接受压力,让我勇于去面对未知,让我勇于承担责任······
第三个方面:心理价值。
心理价值是我获益最大的价值——它改变了我。
我在没有成为体育生之前,我是个非常内向腼腆羞涩的男生。
我在成为体育生之后,我开始慢慢变得外向阳光开朗了。
在高中体育生的阶段中,我不断接触开朗阳光的人群,
我的心理状态在逐渐打开,打开心扉,接受自己,接受别人。
可我还是会时而感到焦虑,时而emo,但我总能很快就调整过来,治愈自己的内心。
我慢慢还会开始治愈别人,给别人带来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正能量,给别人带来一点点温暖的阳光。
我最近发现,现在很多高校的大学生也会因为心理问题而选择终结自己的生命。
是因为他们心理本身就有问题吗?
还是因为他们没有治愈和对抗焦虑的能力?
我认为是后者,老伙计您觉得呢?
咱们每个人都会产生不良情绪,咱们每个人都会受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焦虑······
击垮咱们的是一些事情本身吗?
当然不是,是咱们内心没有对抗焦虑和情绪的能力。
遇到一些小事不懂得如何发泄和治愈,一直不断积累,积累,最后火山爆发,一发不可收拾。
通过体育运动,在运动中可以非常有效的发泄咱们的情绪,调整咱们的状态,治愈咱们的心理······
2、以减肥为目的人运动都不长久
减肥的最底层逻辑是什么?
无非就是身体的输出量大于输入量。
说白了,就是当天身体消耗的能量卡路里要比摄入进来的能量卡路里要多,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减肥效果。
有句流行语总结的特别好:管住嘴,迈开腿。
很多想要减肥的选手就是短期无法控制和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和方式,以及有规律,有计划的运动。
导致短期看不到结果就放弃了。
合理的饮食(适当降低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适当的运动(培养运动习惯,长期有规律的运动)
适合减肥运动的方式有很多。
比如说:跑步,游泳,跳绳,骑行,减肥操······
这些都是减肥的有效手段,但减肥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立竿见影的。
减肥需要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延迟满足者。
在这个减肥的过程当中,不单单是雕刻自己的外形,更多的还是修炼自己的内心。
想要减肥,那就先从养成运动习惯开始吧~
因为有一个良好的运动习惯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少一点着急,多一点耐心,慢慢迭代,这时候慢就是快,少就是多,先完成,再完美。
把运动这个app项目安装到生活的系统里,体验运动,享受运动,最后形成生活系统里的自动系统,自觉的想要去运动,控制不住的想要去运动,那时候,减肥这事就已经是囊中之物,唾手可得了。
举个例子:
比如我要练肌肉,最简单的就做俯卧撑呗,我一天就做一个,我是能做好多个,但我刚开始就做一个,降低难度提高完成度,先养成微习惯。持续一段时间,我能很好自觉的有意识的去做俯卧撑了,变成生活中的自动系统,就像汽车的自动驾驶你不用控制也能很好的去完成行驶,也像吃饭喝水一样变成生活的常规操作了,然后再慢慢叠加难度,可能一天做十个,再慢慢一天三十个,五十个。
如果我一上来就想快速长肌肉,速成速成再速成,激情澎拜就做三十个,五十个,那我肯定做不了几天就放弃了,没法持续下去,没法变成习惯,所以,先有一个习惯很重要,太重要了!
练习肌肉和想要减肥是一样的底层逻辑。
一方面是可以养成习惯,改变生活的模式。
一方面是可以长期可持续,减肥后也不容易反弹。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腹肌不是一日练成的。
肉肉更不是一日吃成的。
用生活系统性的方式去操控体验,而不是用强烈目的性的方式去逼迫。
不以短期减肥效果为目的(因为这类人运动都不长久,没效果就放弃,短期主义)
要以长期提升生活质量为目的(这类人看得足够远,才能做到延迟满足,长期主义)
3、多尝试,寻找一款钟爱的运动
运动的项目太多太多了,各种类型,各种强度,五花八门。
寻找到一款自己钟爱的运动项目,花心思去体验它,培养它,让它成为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如果还没寻找到,那就多多尝试,多多体会,多多感受。
多试试,多玩玩,很容易找到"新大陆"。
就像您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子一样,同样会遇到一款自己钟爱的运动,
找到之后,长期的,有计划的,可持续的,让自己钟爱的运动给生活添姿色彩,带来快乐,增强体质,最后提高生活的质感。
绝大部分牛人大咖都喜欢运动。
马云喜欢打太极,曹德旺喜欢打高尔夫,雷军喜欢跑步,张磊喜欢冲浪,王石喜欢跑步,游泳,张朝阳喜欢跑步,登山······
每一种运动都有独特的风格,魅力,价值。
不要局限自己,不要束缚自己,不要限制自己······
4、制定私人运动计划
股神巴菲特说过,如果你的人生只允许拥有一辆车,那你肯定会极度的爱护它,保护它,珍惜它,避免一不小心磕到碰到。
小黎子想说,咱们这辈子是不是只有一副身体?
难道咱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不去爱护,不去照顾仅此唯一的身体?
硅谷投资人纳瓦尔说过,我每天都会晨练,雷打不动,即使是山崩地裂、世界末日我也不管,世界可以再为我等上30分钟,直到我完成晨练。
字节跳动张一鸣说过,系统的运动锻炼需要对抗身体的惰性,锻炼久了之后不但身体好而且锻炼的积极性也好,容易养成启动的习惯。
咱们有自己的学习计划。
咱们有自己的工作计划。
咱们有自己的人生计划。
难道咱们不应该有自己私人定制的运动计划吗?
生命在于运动
让运动真正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让运动贯穿生活,就像学习,工作,赚钱一样必不可少。
趁早定制一份属于自己的私人运动计划吧,越早越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