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九月开始持续写作,陆陆续续已经在公众号和简书更新了半年,一共写了39篇文章。犹记得最开始的时候每写一篇一千来字的文章要憋上5、6个小时,终于完成文章后按下发送键的那个当下总是特别迟疑,害怕自己写的不好不对,别人读了会反驳。慢慢地收到了反馈,开始有了自己的粉丝,认识了更多同路的小伙伴,开通了公众号的原创和赞赏功能,在简书上偶有佳作会被编辑推荐到首页,在新生大学投稿被采纳……这半年来,写作这件小事还没有成为我不做就难过的习惯,但是,慢慢地我真的积攒了更多的信心,每一次和它交锋终于不再那么如临大敌了。
我和朋友去电影院看完《la la land》以后,我的朋友对我说,她觉得电影挺好的,就是谈梦想什么的有点太远了。我听了一愣,但是我大概懂她为什么这样说。我们普通人总是被教育要学些好找工作的专业,金融啊、IT啊、管理啊,这些容易找工作的专业,而那些靠天赋的跳舞啊、美术啊、唱歌啊,就往往不切实际,
如果你说你有一个这样的梦想,身边的人就会觉得你要走一条容易失败的歪路了。
那写作是不是旁人眼中这样一条歪路呢?当我刚开始写公众号的时候没有告诉身边的任何一个人,直到现在也不过告诉了部分亲近的人,但是我确实收到过这样让我感觉不舒服的质疑“写作能帮你带来收入吗?你指望靠公众号打赏生活还是指望出书赚钱?”我并没有敢有这样的奢求,却无法用形成语句去描述写作会带来的其它好处,因为他们听上去是那么像是一个二等的借口、说服自己的理由。
回顾最初开始写公众号的原因,不过是受到了菜头大叔的鼓励,承认了自己身体里其实住着一个有点文艺,时而会敏感又脆弱的自己,看到好的文字会想摘录、看到好的电影会想写下影评、转发微博或者和发条朋友圈会斟酌词句。那个埋在心底的纤弱身影我从来不去正视她,也不刻意滋养她,直到有一朝看到菜头的形容,发现这样的一个自己其实不孤单、很正常。
是的,安全感很重要。一个做着身边的人都觉得不理解的事情要么就慢慢放弃不做,要么就越做越怀疑自己。写作这件事情真的不是那么轻松,在脑海里往往觉得特别清晰和显然易见的想法,落实到笔端和键盘往往却显得狗屁不通,一团乱麻。读了十几篇文章,一整本书,几个小时的电影,真要写个自己的思路澄清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或观点、跳脱出原作者的思路也往往不如想象的容易。所以大多数时候,写作这件事对我来说真的没有想那么遥远,没有想要出书或者以此为生,不过是想要试着把自己的想法凝结下来,看看自己能不能逻辑自洽,说通一件事,是不是可以理清思绪说服他人,当有喜欢的影片或者书籍的时候,可以为别人做推荐的同时,又给自己多留下些印迹。对于学到的知识,通过这样一个方式分享给他人。
写作了半年,现在的我依然经常被卡住,或者不知道自己应该写些什么。经常打下几段话后觉得还不够成一整篇值得阅读的文章,无法发表。但是我慢慢从持续性地输出中找到了写作的意义,那就是完成一件事的意义。
我们做很多事情都带着完美的期望,希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对于写作也往往是这样的。我每一次发表文章前都会陷入这样的状态,觉得还没有讲清楚,可以表达地更好,文字不够有韵律、素材不够丰富、没有金句抓人眼球……但是我依然持续发布了半年文章,并且在其中收获了很多小确幸。收获并不来自于我每次完美的思考或者完美的写作,收获往往来自于我暂时完成了这件事。
每一次不完美的完成都给予我继续往前的动力,踩着过去的脚印慢慢走去了更远的地方,看到了更多的风景,遇到了更多的同路人,我也有了可以拿来做对比的参照组,不因为不完美而轻易地逃避和退缩,因为真正重要的,并不是单次的成功或是完美,这是一条通往前方的路,而不要停下脚步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