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收到当年的一位高三同学的女儿要结婚的喜讯,甚喜!又忽然感觉岁月飞逝、人世多彩变化,都来的太快!同学姓吴,是那种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好同学。当年同桌,关系甚好!我闭目一想,许久没见面。抽空看看相册,也只见当初年少,高大英俊的帅哥模样!
高中时代的我们,是一群在美好岁月里成长的准青年,年纪在18岁左右,条件虽然艰苦些,远远不及新二高的硬件设施。但我们所经历的校园生活,却总是那么刻骨铭心:同读、同习、同跑、同玩、同乐、同吃、同住“超级大寝室”!一想二想,禁不住让我心潮澎湃了!于是,提笔写下一些文字,形成一段回忆的理由!
曾记得,新密二高老校区的三层教学楼,一年四季,风景迥异。
教学楼北侧,是春绿秋黄、春华秋实的农田,印像中,那里以色彩交替为主题,告诉我们:季节在轮回,时光在荏苒。教学楼南侧,大约15米的样子,栽种着十几棵碗口粗的柳树,平行于教学楼。用绿色点缀空间,是最美的风景!春芽夏绿,秋黄冬褐……下课时,一阵风吹来,只看见柳丝摇曳,宛如九天飞来千条青丝,扬洒洒;又宛如隔空而来万道飞瀑,一泻千里;这一行柳树的最东头,立着一根国旗杆,升旗台东侧是数学家——华罗庚先生题写的“多学习,多思考”的文化纪念碑。 这一块文化风景石,是自然与人文的纯粹结合!简洁明快,又恰到好处;动静相生,主题明确,引人思考!
教学楼东侧,是红瓦木梁的老餐厅,在饭点时总是人声鼎沸。同学们喜欢打餐后,各自“占据”自己的用餐地盘:厅前的法国梧桐下,栽种水杉树的花池边,在塔松的花池上……同学们随性而为,端着、蹲着、站着用餐,甚至干脆坐在地上,边吃边聊,边说边笑……同学们以各种各样的硬件为静景,用多种多样的体态为动景,以快速品尝“菜香馍甜”为核心,构成校园生活的真实写照!
教学楼的西南角是操场。那时候,还没有硬化,同学们早上出操,踏起的尘土飞扬………让我现在忽然想起,当年出操时的我们,个个都是同一个角色——古代侠客!个个风华绝代,个个久经沙场,个个不畏风尘,个个不惧严寒!时而横刀立马,时而绝尘而去……脱俗又真实,铁血又柔情,奋发又内敛!
操场南侧,还栽有7棵泡桐树,树下是单杠、双杠、爬梯。她们见证我们的日夜成长,注视着我们锻炼的动作……操场在下午课外动时段,最热闹,你听:打球声、奔跑声、呼喊声、哨子声……声声入耳,热闹之极!
然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餐厅门前,主干道西侧的阅报栏,准确的说是阅报墙,隐约记得两面的墙体上,分别装有六个玻璃框。紧挨着阅报墙顶部水泥板的,是一棵法国梧桐树,长得很茂盛。严格意义上讲,树的主干已经卡住了水泥板。梧桐树干较低处的一个侧枝上,悬着一个锈迹斑斑的旧氧气瓶,大约一米来长的样子,悬挂氧气瓶的钢丝早已深深的嵌入法桐树枝,浑然成为法桐的一部分。若大的二高校园里,这个由氧气瓶改制的铁“钟”,作用最大!它是二高精神的关键所在!它一响,声音传遍方园三五里,顺风时,甚至传到黄帝宫。在电子设备不太丰富的九十年代,清脆的钟声,指挥着全校师生的一切教学活动!
因为:
钟声,敲醒女生男生的晨梦;
钟声,敲响师生集合的号令;
钟声,敲出学子早读的激情;
钟声,敲开少男少女的憧憬;
钟声,敲来分秒必争的勇气;
钟声,敲大博览群书的格局;
钟声,敲到升学深造的佳话。
而我,在闲暇时间,总爱驻足于氧气瓶周围,伸着脖子看窗框内张贴的《参考消息》、《郑州晚报》、《中国教育报》等专业报刊。了解一下时势、科技、等各种有趣的最新的社会信息。有时阅览到一篇好文章,会看二三遍,对我而言,看书读报,就是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更是一种高级的休息!看完后,我才心满意足的奔向教室!跑到班级门口,常遇班主任王升老师立着……他似进非进,冲我微微看一眼……而我立刻“刹”住情绪,脸上收起兴奋,满脸严肃飞速“溜”进教室,一手取书,全身坐下,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心中还暗喑庆幸:我,不是进班最晚的那一个……此时的我,极像一个无意犯错的玩童,却会被老师一眼“秒杀”!我知道,老师在门口,是时时提醒我:动作太慢,不能太贪玩,好好学呀!其实,老师瞪我也没有错,我看报纸新闻也没错,都是学习呀!而王老师也许认为:在外面不是学习,进班里才是学习!这个秘密,王老师却永远不知道罢!
如今,我依然认为:年少时被人严管,被人教化,被人激励,是快速成长的最好方式!
而今,世事多变,年少的我们因为各种原因,升学了,升职了,发展了,搬迁了,离开了……人也越走越远了!
可是,
总有校园里的花与树,还在;
总有老师们的音与容,还在;
总有同学们的风与彩,还在;
总有欣赏你的人与事,还在!
于是,在今夜,写下此文。谨以
表达一种真切的情感,并传递最美的思念!
轻轻写下:忆校园。
浩君
2022年6月1日书写
2023年10月6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