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先生在家讨论海灵格的《谁在我家》。先生读到“伴侣关系优于亲子关系”、“女人通过孕育生命而显示自己的重要性,而男人通过辛勤工作显示自己的重要性”,“当女人负责家庭内的生活,男人负责保卫家庭的安全时,并且全家人都顺从他的领导时,家庭生活就会幸福美满”。我们从这里展开了对于婚姻关系的讨论。
第一,中国的家庭结构中,到底哪个关系优先?
海灵格说伴侣关系先于亲子关系出现,所以伴侣关系优于亲子关系,即在家庭中,父母亲的关系要比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更重要。但伴侣关系与亲子关系的优先权的确定是否总以是关系出现的先后顺序为依据?
当我们把这一结论的依据,即哪个关系先出现,哪个关系就优先,扩大到上一层阶的情境下,即考察父母与子女及其伴侣之间的关系时,则这一依据就失去了其合理性。即虽然先有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才有后期的子女的伴侣关系,仍然是伴侣关系优先,而不是亲子关系优先,这也正是海灵格所说的”为了确立成功的亲密关系,我们必须牺牲和转移童年时期对父母的连结“,因此,哪个关系先出现哪个关系优先这一原则仅适用于一个家庭内部,而不适用于跨层阶的情况。我先生暂且将其称之为适用于”闭环的家庭关系”。
但正是因为很多人都认为亲子关系优于伴侣关系,尤其是中国的父母,孩子身上承载着养老的责任,更有孝道保驾护航,因此很多个体在较长时间内难以获得真正的独立与自由,所以中国的家庭内部矛盾普遍是因为长辈不愿意放弃对孩子的控制权,婆媳大战只是矛盾比较典型的体现。甚至最典型的口号是”父母只有一个,媳妇可以离了再娶“,极大地忽视了理想的伴侣关系的珍贵性。仅仅以父母不高兴作为判断年轻夫妇是否应该在一起的标准,真是滑稽至极。中国的父母必须明白,伴侣关系永远优先于亲子关系,这是幸福传承的基础条件。当然,这里表达这一观点,并不是说我们置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于不顾,而是号召亲子之间构建基于平等之爱的关系,而不是基于控制的关系。
第二,海灵格关于家庭生活幸福美满的条件在当今社会还是否适用?
婚姻存在的基础是否在新时代发生了变化?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婚姻关系的存在基础一是生理,二是生存。那么这两个基础在今天是否仍然是婚姻存在的目的。关于生理基础,出轨已经成为离婚的第一大原因;关于生存目的,今天的女性越来越多地走向职场,开始为自己负责人生。海灵格所说的当女人更多的负责家庭事务,男人负责保卫家庭的安全时,家庭就会更容易得到幸福。而在今天,当更多的女人走出家庭,当更多的男人无力呵护家庭的安全时,传统意义上的幸福婚姻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首先,单纯地由男人掌握经济基础,却让家里的女人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不安全感;我们不可否认,当一个女人长期将时间与精力奉献给家庭时,并不能保证自己一定会获得生活的保障与安定。
其次,原来传统的婚姻模式让女人在走入婚姻后,承担了太多道德责任。而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女人即使履行了婚姻契约中各的隐形规定,男人也无法保证兑现保护家庭的责任。
再次,新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自我价值的显现,我们也可以从人类关系的变化历程中可见一斑,人类社会的基本单元越来越小,从最原始的部落,到氏族,再到四世同堂,再到三口之家,再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晚婚甚至不婚,保持单身,所以,女性也会越来越理性地算计她在婚姻中的投入产出比,相比之前,她没有理由为了一个男人而开始负担这个男人背后的整个家庭,没有理由为一个男人而将自己埋身于家庭琐事当中,没有理由为了一个男人将最好的青春全部奉献给一个虚无的承诺。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未来的伴侣关系,不是基于生理、不是基于生存,那还会基于什么?这便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第三,我们如何才能获得新时代更美满的伴侣关系?
未来,形成伴侣关系最基本的前提是愉悦感,我和你在一起舒服、我们互相欣赏是主要的评判标准,这种关系不捆绑,不索取,不评判,我们都自然地呈现自我。
首先,提升自己自尊自爱的水平。人最根本的亲密关系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当你深沉地爱着自己时,一段关系的结束,我们会归因为我们不合适,而不是自己不够好,从而不会产生被抛弃感。
其次,明白爱是无常的!婚姻是动态的!妄图执念于一段感情的永恒只能让当事人更痛苦,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去爱了,相反,当我们知道爱是无常时,能更轻松地面对已经拥有的感情,而不是想紧紧地握着它。
再次,用对方需要的方式去爱。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天赋和价值观,每一对亲密关系都有双方需要做课题,我们需要洞察自己、对方以及彼此的关系,而在这一领域,纸牌无疑是最好用的工具,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牌以及你与爱人之间的链接,可以留言告诉我。
当婚姻成为无常,我们先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