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本书:
被誉为“东方第一励志奇书”;
被佛教届称赞为积德行善、改造命运的典范;
被曾国藩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
被香港中华道德学会称赞为创造幸福的宝典;
它就是《了凡四训》。
本书共分为4个部分,分别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作者袁了凡以其毕生的学问与修养,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告诫世人不要被“命”字束缚手脚,要用自己的善行义举去改造命运,求得福报。
如果你正处在困顿、迷茫、无措的人生低谷期,不妨打开《了凡四训》,让它成为你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带你冲破黑暗、走向光明。
01命由我作,福亦己求
如果有一天一个算命先生预测了你未来的考试成绩和名次,当未来的某一天你考试结束并且成绩出来的时候,你发现自己的成绩和名次都和预测的一模一样,你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作者袁了凡年轻的时候,就真的遇到了一位老者,不仅能算出了凡先生每次考试的排名,甚至能算出他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离开人世,并且一生无子嗣。
在一次又一次的应验后,了凡先生从开始的将信将疑,到后来完全接受命运的安排,不再做任何的努力,直接躺平。
宿命论的思想已经在了凡先生心中生根发芽,直到另一个高人的出现,他就是云谷禅师。
云谷禅师告诉了凡:所有定数皆变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人的命运虽然被天注定了,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可以朝着人自身期待的方向前进的。
02 忘掉过去 从头开始
了凡先生当时去拜访云谷禅师的时候已经人到中年,他的前半生可以说是碌碌无为,究其原因就是自己一直沉浸在过去的预言中无法自拔。
云谷禅师告诉了凡: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做人不能老是沉浸在过去的事情当中无法自拔,而是要放眼未来,以前的事情,都和昨天一样一同成为过去,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了凡先生的前半生之所以不成功,归根结底还是他一直活在过去,一直在回忆着老者当初给他推算的命运中活着,一直生活在对于过去的纠结中,从来不去考虑以后的事情。
所以,云谷禅师告诉了凡先生要忘掉过去,学会放下,要“活在当下”,面向未来,要认真努力地过好当下的每一天。忘掉过去,从头开始,才是真正改命的开始。
03行善积德 改命之法
忘掉过去,只是改命的开始,那么,具体怎么做才能真正的改命呢?
惟行善积德,自省改过耳!
云谷禅师认为,人的命运有定数,但也存在变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一个极其善良的人,自身的福德和功德会随着自己所做的善行的增多而逐渐地增加,当自身功德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受到上天赐给的福报,也就改变了天命。相反,一个极其凶恶的人,也会随着自身罪恶的逐渐增加,而遭到上天降下的祸患的惩罚,同样也超脱了命运的范畴。
因此,要多做善事,行善积德,当善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处境。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从云谷禅师那懂得命运可以改变的道理后,了凡先生就开始实践,没想到,第二年礼部考科举,他的命数就发生了改变,按老者推算,他应当考第三名,结果竟然考了第一名,原先预言不应验了。
这一次的突破定数,让了凡先生更加坚定了行善的念头,并进一步的实施他的改命计划。了凡先生起了求子的心愿,并发誓做三千件善事,结果一年左右就生了个男孩。接着他又许了中进士的愿,并发誓做一万件善事,经过短短三年的时间,在了凡先生不停地努力做善事的同时,他中了进士。
多年的行善积德,让了凡先生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了命运的束缚,甚至在他没有向上天祈求自己能够延年益寿的情况下,竟然不知不觉中突破了老者为他推算的五十三岁那道坎,一直活到了74岁,整整延寿二十一年。
了凡先生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告诉世人,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心无杂念,坚定不移的行善积德,做到言行合一,一定能够改变命运。
04 自省改过 精进之法
在自己不断行善积德的过程中,渐渐悟出了让自己不断精进的方法,即: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有错误和缺点,有了错误,就要主动认真反省自身缺点,从而不断提升自己,改变命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省是心灵镜鉴的拂拭,是精神的洗濯。当我们养成了每天反省的习惯,就可以去除杂念,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改正过失,不断精进,修身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