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红枣大家都知道是好东西,补血养颜啊,怎么都能吃,煲汤、煮粥、干吃、泡水。
但是大枣有多牛逼你真的知道吗?小编一一道来。
一:历史悠久,令人惊奇
我国是大枣的起源国,栽培历史达8000年,是由野生酸枣良培而来。
你没看错!就是这么悠久!经考古学家从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枣核化石而得到证实。华夏民族沿黄河发展,大枣便是黄河流域文化的历史瑰宝。
二:“枣”字由来,神秘赐名人
关于“枣”的起源说法较多,但都与中华始祖—轩辕黄帝有关,流传较多的是下面这个故事。
相传黄帝在一次外出狩猎,为了追一只麋鹿迷路了,找了几个时辰都没找到回家的路。又饿又渴,偏偏出来没带水还有吃的,咋整啊?巧了,有只鸟叽叽喳喳冲马叫,马就跟着跑,翻过几个土丘就看到了几个果子树。果子红红青青,黄帝饿的受不了摘了正准备吃,一个士兵拦住了,说“皇上,万一有毒咋整,小人愿意先吃,没毒的话您再吃”(ps:估计古代皇帝吃饭都要太监试毒试吃就是这么来的)随后士兵吃了惊乎“酸酸甜甜,可好吃了”黄帝一听赶紧和其他人争先恐后吃了起来。吃完了才反映过来都不知道这个果子叫什么,于是黄帝说“这个果子解我饥渴,却一路找来不易,就叫‘找’吧”,还在树上刻了一个图案(枣字的小篆)。从此,年年都有地方官员进献枣给黄帝,“找”的名字也在民间传开。随着朝代更替,食枣和枣的药用价值普及,“找”变成了“枣”,发音也变成“zao”。
三:用药早,药用奇
关于枣的药用也有个传说:秦始皇外出游猎在枣树下休息,太医端了碗“人参鹿茸大补汤”,秦始皇尝了觉得太难喝一下就冒火,准备把药泼到太医头上,恰恰这时一个枣子落入碗中,秦始皇觉得这一定是天意,开始用药发现味道大好,还有一股暖流温暖四肢。太医见状变暗暗记下,此方也在民间流传开。
关于枣的药用记载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被称“上品”,云:“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和百药”等功效。发现枣五行属土而有火,为脾经血分之药。
枣在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伤寒论》里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甘麦大枣汤,可治疗治疗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甚至将大枣与有毒药物或者烈药结合使用,可降低毒性、烈性等。张仲景将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调和药效、滋阴补阳的功效发挥到极致。
四:枣选精品,汉方炮制
中国出名的枣品有山东枣,(山东最出名的产地葛石镇大枣历史已有三千多年。2000年被全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大枣之乡”,本气堂的“红糖姜枣茶”里的特级小核枣便取之此地),还有山西枣、新疆枣、甘肃枣也很出名。
炮制中药材是传统中医的特色,炮制可以使药材去毒去燥,更能充分发挥药性。枣的炮制技术追溯至汉代《金匮玉函经》掰去核,后世有“烧”“蒸”“煮”“焙”等炮制方法。本气堂的“红糖姜枣茶”的红枣充分使用传统汉方“煮炒”炮制手法,增强其补益和药作用,使缓解痛经、调理脾胃气血的药效更为上乘。
五:诗歌传颂,享誉千年
枣的诗句最早出现在《诗经》:“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晋初文学家傅玄有《枣赋》云:“有蓬莱之嘉树,植神州之膏壤。……离离朱实,脆若离雪,甘如含蜜。脆者宜新,当夏之珍,坚者宜干,荐羞天人。……全生益气,服之如神。”
唐代诗人杜甫(《百忧集行》云“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宋代诗人苏轼《枣》中写道:“居人几番老,枣树未成槎。汝长才堪轴,吾归已及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