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一項研究發現,"反應較慢的人可能較富於智慧" 。因為上了年紀,大腦中識別抽象哲學思想和處理知覺預測的部份將不再受到神經遞質多巴胺分散的影響。最後,研究結果表明,"年紀越大,受多巴胺的影響越小,因此越不容易沖動魯莽、感情用事"
我們在現今社會,年代,大家追求反應快速,有效率。工作上,上司/客戶要求短時間里給出方案,結論。情侶中,你一言我一語,總想對方能迅速給予自己愛的表達。父母間,不願看到子女受到半點委屈,把身上所有的都立馬付出。✋停一停,大家有否想過,我們所做的都是真正解決最核心的問題嗎?🤔 沒有錯 現世代變化速度太快,做好事 壞事都己經不用等來生,過兩天已經可以有所說的報應及回報了。 但我們沒有好好利用這個年代給我們的速度,大家開始沒太顧及後果,因為大家對將來都沒把握,何必追求更遠的思考?
回想起來,以前貓貓狗狗走丟了,需要貼街招,發通告,朋友托朋友……需要好多天,甚至好幾年才有下落。現在只要社交軟件,認識的,不認識的都能幫助到自己。我還需要思考對別人的恩惠,付出嗎?世界自然而然會把事情往前推,用不着你考慮太多。我們可能已經低估了每一言一語可以造成的力量,世上無堅不破,唯快不破。不知5G年代會把我們破壞到什么地步。若我們不想被破壞,或破壞別人,我們必須更加慎重對待我們的一言一舉。
少說話 多做事,是我們那年代比較推崇的價值觀。這是一種練習,鍛煉着自己先思考自己的行為才把事情說出來。停車有自動倒車系統,照片有自動美圖功能,淘寶有智能搜索引擎。我們雙手已經追不上腦筋的傳遞。慢一點,不代表你能力低,我更喜歡深思熟慮得出的行為。現在好像很難再創造出經典中的經典,經典是怎樣創造出來的?經典需要豐富的知識,强大的洞察力,深厚的經驗,對將來的寄望和自身的實力才能綜合創造出我們所嚮往的經典。
給自己多一點空間,慢下來,讓思想灌注,從感觀傳到思緒再發出信息。當下的想出的決定不一定是絕對。請 三思 而 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