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小朋友最近两天有点感冒,晚上得抱着睡一动就哭,白天上幼儿园都是眼泪汪汪的,可怜极了。
所以我跟外婆对她也比平时更有求必应,吃糖,吃饼干都取消了数量的限制。
从小人儿出生以来,我一直觉得,要好好保护她,我眼里脆弱的小人儿在昨天的舞蹈课上却给我上了一课。
起初是不愿意去上舞蹈课,要求要吃糖。
到教室之后也不愿意进去,我想着可能是不熟悉环境怕生,陪着她进了教室,到其他小朋友们开始跟着老师练习了,小人儿都一直缩在教室的角落,满脸的忧心忡忡。我鼓励她试试看,如果不愿意跳舞也可以先在旁边休息,她指着自己鼻子说痛,看来是不舒服,好吧,估计是生病不舒服有点想偷懒,那就让她自己待一会儿。
我退出教室,偷偷在旁边观察。小人儿坐在角落里看着别的小朋友跳舞,脚尖一直戳地,有点局促不安。看到我妈来了之后,小人儿原本绷着的脸一下子哭了出来,“我不会啊,她们都会跳,我不会跳啊”。
原来是自尊心受到打击了。其实小人儿很喜欢跳舞,我一直以为放到跳舞的环境她就会自然而然的像别的小朋友那样蹦跶起来,但是我忽略了,舞蹈班的同学大都上了一段时间,有一些基础,老师的指令做的自然流畅。我跟她说:“没关系呀,一开始不会是正常的,等你多练习几次,也会越跳越好的”看她还是有点忧心的表情,跟老师沟通之后,助教老师在旁边单独陪她跳了一会儿。受到老师鼓励的小人儿立马恢复了活泼和笑脸,跟上了小朋友们的节奏。我松了一口气。有点感动于她被鼓励后的勇敢。也为我刚才她因为生病不想跳的揣测感到内疚。
不记得在哪里看过,人们所表达的,永远不是他所说的内容,而是渴望被理解的心情。没有不好的情绪,只有不被尊重的情绪,没有可怕的情绪,只有缺乏了解的情绪。看见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才能更好的接纳她的情绪。
“对呀,一开始不会没关系呀”思绪有点恍惚,一瞬间,我好像看到那个刚转学到新学校,在音乐课上被老师抽中读乐谱的小小的我自己。班上别的同学都已经上了两年的音乐课,而我之前完全没有乐谱基础,满页的哆啦咪发所在我眼里就是12345,硬着头皮哼哼唧唧断断续续,越读越心虚,最后全班哄堂大笑。我尴尬的要命,教室的地上如果有个缝当时我就钻进去了。那年我七岁,音乐老师姓王,胖胖的,知道现在我都清楚的记得他说,哼啥呢,这么简单居然都读不清楚吗。从那之后,但凡音乐课要读乐谱我都紧张到脚趾头扣起来,乐谱至今是我的死穴,而且只要当众发言或者演讲,我都紧张到不行,紧张来自于“别人都讲的那么好,我完全比不上”的自卑沮丧情绪,来自于“万一我讲不好,会不会有人笑我”,也不敢跟别人讲,然而越是紧张和担心越是容易出错。
我想,如果当时能有人能察觉到我的紧张和不安,告诉我,一开始不会也没关系呀,我可能五音能更全一点。哈哈,不过没事,现在我觉察到了自己的情绪,我可以鼓励自己。
我为小人儿的勇敢感动,也为能接纳自己的情绪开心。
亲子关系里,家长不一定就是老师,孩子更不一定只能做学生。谢谢我的小人儿,和我互相陪伴,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