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先生的《师范生的第二变——变成小孩子》,感觉满纸都是做过的故作高深被人看穿,产生了被人揭了短的气急败坏,被人撕下了面具的无处遁形。
不是吗?“小孩子懂得什么?”不就是我曾经说过的话吗?!面对那个成绩不好,偏爱问“如果喜马拉雅山上有条鱼”这种稀奇古怪让我回答不了又觉得不屑回答的问题时的口头禅?是我面对那个写字不工整、兜里装着自己“发明”的新式发动机,伸着黑黑小手的孩子时的训斥吗?
也曾对儿子小学的数学老师说的那句“咱们班如果有考清华的,肯定是王天丰”让我感动不已,是这鼓励让儿子一直喜欢数学课,一直喜欢钻研,一直阳光自信,虽然没有考上清华,也上了心仪的大学,有了自己的事业。
再读到“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不禁差点汉湿了背心,偷偷松了口气。
还好在从教的二十年里,是个半糊涂的先生,因为长着娃娃脸,喜欢和孩子们玩,一直不太会拉下脸来训家长,一直狠不下心来打学生。还好对孩子们的冷眼少一点。可是当年那个出了名的“大侠”孩子和另一个同学上课迟到了,因为想表示小小惩戒,急着写上课标题,没及时让回到座位,在我转身黑板上写标题时,平日里不调皮的那个扮鬼脸惹得下面的孩子笑了起来,莫名其妙的我不问青红皂白对那个大侠就是一个巴掌,还让滚出去。那个平日里对其他老师一跳三丈高的大侠居然摸着脸一声不吭出去了。结果后来问清情况后的懊恼和鼓起勇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公开给他道歉的后,他的一句,“没事,就你把我们差学生当人”让我羞愧难言,也刻骨铭心,再也没有给学生动过手。
学生宽容了我的臆断,也教育了我。他没能成为瓦特,他就是普通的他,他却是我的老师。那个装做大人,装做无所不能的人就是我自己吧。
细读以后,“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莺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象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呕气。他受了你盛怒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有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您抱他一忽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人夺了去一般的伤心。”让我感觉振聋发聩,甚至有些惊心动魄。那些被我们忽略了的情感里所包含的份量是当老师二十年后,当母亲很多年后才体味到的。先生之“爱”,先生体察如此细腻,让收受过无数小礼物,一颗苹果,一张手工画,一句毕业留言的我不禁头涔涔,汗津津,孩子们比我们要宽厚,比我们要真诚。也是他们让我的心底有了孩子的单纯。一次次努力,一次次付出,不再怨忧。忘了自己的年纪,变成了十足的小孩子。也才体味到了做老师的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