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中
怀念程浩
命运嘛,休论公道。不幸与幸运一样,都需要有人承担。
程浩在与病魔作斗争的七千两百多个日日夜夜里,表现出来常人无法想象的坚强毅力,战胜了肉体疼痛的折磨,克服了内心因死亡而产生的恐惧,泰然 淡定地走向另一个世界。
序
所以我的童年是站在世界的边缘,我渴望自己能够融入人群,做一个凡夫俗子。可是我却从没真正走进过这个世界,一次都没有。我永远站在世界的边缘。后来,我在世界的不远处建立了另一个世界,属于我的世界。这里的规则由我定我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十年了,没有几个人能够走进这个世界,曾经走进的也陆陆续续离开了。可是我并不感到难过,一点也不难过。
你为什么读书?
读书,最好的方式就是:远离网络
我的自负,正是源于自卑。
史铁生老师的那本《我与地坛》,不知道陪我度过了多少个夜晚,他在我心中的地位,不亚于《圣经》在基督徒心中的神圣。
读书不光不能增长我们的见识,反倒更加暴露我们无知的本质。世界是庞大的,你所掌握的那点自以为是的知识,仅仅只是沧海一栗而已,甚至对于整个世界而言,他根本不配称为“知识”,那不过就是一点儿必不可少的生活常识。说到底,每个人都是一只坐井观天的蛙,仅此而已。
当我们在谈论读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书的品质或许有高有低,但必须你亲自读过之后,才能做出判断。
你读书,不管是一千本还是一万本,那只是消费。而写作,哪怕只有一个字和一句话,那也是生产。生命是短暂的,要学会利用有限的时间,书写关于自己的历史。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就想一块干瘪的海绵,要想尽办法去吸收更多的水分,这么做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释放自己的能量。而一块不懂的释放的海绵,即使吸收再多的水分,也不过只是一块臃肿的水货而已。
看百家讲坛和读书,哪一个好一点?
我们大多数人总有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当我们在学习(工作)过程中遇到某些阻力或者瓶颈的时候。第一时间不是去想怎么克服,解决问题,突破瓶颈,而是喜欢思考如何才能“绕道而行 曲线救国”。这种行为不是不可以,如果能够达到目的,谁不希望轻松一点呢?可是问题在于,我们选择“投机”的动机是什么?是迫不得已还是懒惰成性?这才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
一切抄捷径的行为,最后被证明都是在走弯路;一切阻挡我们前行的困难都应该正面解决,因为那才是直线。
我有一个读书的自我规定:但凡遇到不懂的知识,想尽办法也要弄懂,哪怕它毫无用处;单反遇到内容艰深的书籍,一定要找到关于此书的入门书籍,为他日之阅读做一番铺垫。
越是读不懂的,越是有读的必要;越是有必要读的书籍,读过之后的收获就越大。知识的价值与其掌握的人数是成反比的。含金量越高的知识,掌握着鄙人越少。掌握者越多的只是,其价值也就越低。
网上没有知识,只有信息和常识。
读书一定不要畏难,难是一件幸事。难,如同一道门槛;跨过去,你就和深厚的普通人拉开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