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相信很多人的脑海里已经蹦出了一首诗,没错,就是下面的这首:
《述国亡诗》
作者﹒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竖降旗,
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
更无一个是男儿!
释义:君王在城上竖起了投降的旗子,我住在深宫里哪里知道呢?我真没想到,十四万将士一起弃甲投降,竟然没有一个是真正的男儿!
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是在孩子幼年时期。一本注有拼音的《唐诗三百首》,哄着孩子从前往后无脑背诵。当时读到这首,真是太震惊了。孩子太小没有那么多为什么。我却放不下,到底是什么情况让手握十四万兵力的君王和士兵一起去投降?
这首诗的作者花蕊夫人,是后蜀末帝孟昶的宠妃。彼时,中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已驶到五代十国,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时离大宋大一统王朝通关路上还有几关需要升级打怪。其中,位于巴属地区的后蜀就是赵匡胤升级打怪路上的一关。
而这位孟昶童鞋就是后蜀开国创业者孟知祥的第三个儿子。他统治后蜀三十余年,前期他还是比较勤奋,兴水利,重农桑,提升了蜀国的实力。
到后期就不思进取,安逸享乐生活奢靡。他后宫佳丽无数,其中最受他宠爱的就是这位花蕊夫人。“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以状其容”,光是从这名字就能想像得出花蕊夫人那羞花闭月的容貌。
花蕊夫人爱花,尤其喜欢芙蓉。孟昶就下令全城广植芙蓉,及至花开时节,满城芙蓉花团锦簇。除了芙蓉,花蕊夫人还喜爱牡丹,孟昶就派人前往各地选购优良品种,还在宫中开辟“牡丹苑”,并说:“洛阳牡丹甲天下,今后必使成都牡丹甲洛阳”。
花蕊夫人的容貌和才情,两者合一是孟昶宠爱她的原因,在与孟昶度过的美好时光里,花蕊创作了宫词百余首,文辞清丽、细腻韵美。除了美貌才情,花蕊夫人还有一手烹饪的好技艺,做的“绯羊首”、“月一盘”,深得孟昶的喜爱。
为博美人的欢喜,孟昶在摩诃池上建筑水晶宫,作为他和宠妃夏日避暑的地方。宫内极尽奢华,以楠木为柱,沉香作栋,珊瑚嵌窗,碧玉为户,四周墙壁尽用数丈开阔的琉璃镶嵌。
盛夏的夜晚,孟昶与花蕊夫人在水晶宫对饮,良辰美景,佳人相伴,诗性大发的孟昶命人取来纸笔,一挥而就,写下这首:
《玉楼春》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一点月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起来琼户启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乾德二年(964)11月,赵匡胤以后蜀勾结后汉密谋犯宋为借口,出兵伐蜀。在宋军向成都杀来时不过五六万精兵,而孟昶手握十四万重兵,却不想作徒劳的抵抗,决定出城投降。末帝孟昶和花蕊夫人作为阶下囚,双双被押解北上。
就在北上的路上,花蕊夫人写下“初离蜀道心将碎,遗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可见花蕊夫人难忍亡国的悲愤之情。
宋太祖早就闻知花蕊夫人的才貌之名,在单独召见她时问为什么投降。花蕊夫人听了,思索片刻后,便吟出了这首《述国亡诗》。
孟昶亡国后,当时的人把罪责归咎于花蕊夫人身上。从古至今,常有红颜祸水之说,但把一个国家的灭亡归罪于一个女子身上,难道不是替王朝的败落找背锅?
所以她说“妾在深宫那得知”,其实是在表明她一介妇孺之辈深居后宫,对军国大事根本不知情。
最后两句表明,蜀国空有十四万大军,面对宋军的五六人,却不战而降。
令弱女子不解的是,上至君主,下至士兵,面对外敌压境,不是没有抵御的能力,而是缺少奋然相抗保家卫国的勇气。最后还要把罪责推卸到一个女子身。她一个后宫女子,就想问问那些没有骨气的亡国奴:你们还是不是男人?
“更无一个是男儿”,足以让那些畏死懦弱之辈汗颜。
可悲可叹!
后来赵匡胤把花蕊夫人纳入后宫,一次在宴饮中,花蕊夫人被赵光义一箭射死。
这位亡国宠妃,最终以她的美貌与才情被历史记录,她所作的诗词也得以流传下来,让我们在千年之后,还能从她的字里行间回望那早已逝去的烟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