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4日下午,继日前三次小骑之后又骑了一趟清丰。这次骑行,仍然是单独一个人,路程也限于市域范围内,但是深入参观了两处景点,拍了一些照片,按照自己曾经立下的规矩:骑行一个人、短距离、有景点,就可以列入“骑车遛弯”的骑行系列日志了。查了查,“骑车遛弯”自2021年3月开始了第一篇,距今已经有十三篇次了,故这次就命题为“骑车遛弯之十四”,即骑行清丰,参观屈原文化园和黄河文化园等,同时也对今年开启的前三次小骑顺带记录一下。
疫情“口罩”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骑车了,最后一次随骑队骑行止于2022年8月份的去范县的板桥小镇。从此以后的一年多的日子里,也仅仅在去年一年的时间里,三次骑行了道口老家,每趟来回只有一百三十公里,且每次间隔时间又很长,除此之外基本上是把骑行的事情束之高阁了,自然而然中,体力、耐力和自信力都不同程度地下降甚多。这期间,也时时窥望着昔日的骑友坚持不懈、南征北战,还频频回顾着自己曾经的“辉煌”骑迹,结果都是在坐立不安和不甘沉沦中暗自嗟叹,思想着还得骑上单车走四方,重拾在路上的好心情以及好身体。也是的,除了徒步健走,没有哪一项愉心强体的运动能比过骑行了。徒步加骑行,是最适合自己的晚年生活,何乐而不为?
这次骑往清丰,仍然是在下午,天晴的很好,温度也不太热,只是风仍然吹得很强烈。文明北路,是连接清丰的又一条通衢,路宽人稀好骑,这次去和回都骑了一大段。另外市区连接清丰的政通大道(现名清丰大道,即京开大道北延)和人和大道(G106国道,现市区叫京广大道)也骑了一段。至于深入参观了清丰的屈原和黄河两个文化园,就纯属偶得了。以前到时都不开门,如今是敞开迎客,不进去看看好像就对不起人家,结果匆匆一览,都是一个人的专场。屈原文化园,位于马庄桥镇马颊河的右岸,是个建在老江渎庙旁、河岸绿化带中的纪念性园区。关于此间与屈原的渊源,曾经有文概述过,就不再赘述了。这次进入屈原纪念馆中,其中的仿古建筑和有关屈原的布展终得一观。纪念馆的建筑由前殿、大殿、偏殿、配房等组成,采用古代传统制式,木质榫卯结构,青砖黛瓦,飞檐翘角,俨然一座庙院。殿内布展,以塑像、图影及文物等形式,展现了屈原波澜壮阔的一生。黄河文化园,是在清丰老城西街老爷庙和民居拆迁区域中建成的,2021年春天初来时园区和老槐树广场刚刚建好,当时还以为高墙围起来的殿堂是用作新的老爷庙的,后来看到报道才知道是清丰的黄河文化园。这次骑到时看到,两株虬枝苍劲的老槐树又新叶吐绿了,映衬的文化园区既显得悠久厚重、又生机盎然。入的园来,循逆时针逐个大殿展馆进出,浮光掠影地观览也将内容了解个大致。清丰乃至濮阳,位居黄河下游,自然也躺卧于泱泱大河的怀抱之中,历史和文化同样与黄河一脉相承、源远流长,辟出专馆用作纪念也顺理成章。屈原和黄河文化园,作为清丰新设的两处历史文化园区,纪念性和概括性大于史迹的挖掘和陈列,更不具备历史的专属地位,参观了解过即可。尽管如此,但却是此骑的最大收获,也算意义非凡!另外,还打卡拍照了清丰的老十字街、唐朝名将南霁云雕像和时尚的文体中心建筑等。此骑,已是进入龙年的第四次骑行了。
进入甲辰龙年的第一骑始于本月的18日,隔日的20日和22日,又作第二、三次骑行。终于开启了骑走,就觉得一发不可收了。但还是最担心体力不济,所以都是短距离的小骑,尝试和检验的目的占首位,同时也不排除选个好路线故地重游的小心思,再进一步就是在逐步锻炼后重返更远的骑途了。骑行都是选择在下午,功勋累累、已经老迈有恙的老车“黑虎”重新披挂上阵。四月间的数日,都是晴天日丽,光照下的中原大地清朗明晰,让人心旷神怡。不过强烈的春风也相伴相随,每次都要经历一程逆阻下的奋力劲骑才行,以苦为乐,我转念把它视作提高体能的友好载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