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怀瑾随国民党迁至台湾,并受邀到台湾地区的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后曾旅居美国、香港等地,晚年定居苏州太湖大学堂。2012年9月19日,媒体传出南怀瑾病危的消息。29日下午4时,南怀瑾在苏州太湖大学堂逝世,享年95岁。南怀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全身心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其出版代表作诸多,比如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等共计三十多册,且被人们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
上面是百度百科详细的介绍南老的情况,第一次看南怀瑾老师的书是受到辛亮老师的推荐,书的名字叫《人生的起点和终站》,主要是讲述生死问题。认识了南老之后,发现他的书非常有趣味,原来都是讲述,也就是说把南老生前演讲记录下来,形成的一本本书。语言相对通俗易懂,趣味性很强,南老师精通儒释道文化,而且我最佩服的就是他不仅仅是一个国学大师,还是一名武术家、军人。深谙人世间的为人处事之道,不是一个书呆子,只知道读书,而不知道社会和生活。
南老师一生著述的著作出版的将近百本,南老师给他的学生们强烈推荐的就只有两本,一本是 《论语别裁》,一本是 《原本大学微言》,论语是东方人的圣经,是儒家的核心著作,通过南老师的讲述,我们更容易理解孔老夫子的境界和所表达的思想。当然南老师也说自己一辈子 一无所长,一无所是。这是非常谦虚的评价。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汉姆雷特,大师级别的著作,每个人的境界、生活环境、理解力不一样,所以翻译出的意思也各不相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有人说南老师是国学大师名不副实。南老师的演讲有哗众取宠的感觉。这毫不影响南老在粉丝心目中仰慕的地位。按照佛教的说法,恩师难遇,尤其是在末法时期,跟对一个好的老师,可以少走很多很多弯路。
南老师在13岁之前已经通读了四书五经,还有众多的史书,资治通鉴、古文观止、史记等等,少年时期这些打下的基础,为以后的他演讲著述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南老师经常在他的演讲中提到,我现在吹的牛,讲的故事,都是13岁之前看过的。
南老师非常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晚年在太湖建立的太湖大学堂,想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教育方式传承下去,南老师提倡读经教育,因材施教,不要把学生培养成书呆子,要让学生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那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国家要多培养一些 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诗人可以少一些,我们国内现在不是急需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多一些实干的政治家,科学家、老师等等。
四书之一的《大学》,也是南老师极力推荐阅读的,是原本大学,是不朱熹批注版的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君子慎其独立也。格物致知诚意真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论语与大学本质上是讲人世间的事情,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尽管南老也精通道家和佛家的,但他极力推荐儒家是修行根基,根基不牢固,盲目的追求道、追求佛,非常容易走火入魔-走进迷信,误入歧途。
大道至简,但追求大道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如让子弹飞里面的一句经典台词,,步子别迈大了,容易扯着蛋。
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