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学校放假,五湖四海的学生们都携带者自己的一件件行李回到家乡。今年的春节特别的早,回家没多久就是春节,想想小时候每年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大家其乐融融地围坐在饭桌前吃着年夜饭听着外面烟花的声音,
一片欢声笑语,最爱的还是长辈给我们发红包的时候。然而,不知道从哪天开始,一切都变了......
春节在我的心里已经不是最快乐的节日了,街道上渐渐消失的年味儿,窗外的一片寂静,饭桌前只有手机滴滴的声音等等,曾经地很多春节象征性的东西在逐渐淡出人们的眼前,留下的只有夹着体温的红包和每年越来越少人看的春晚。年味儿去哪儿了?
我是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我时常庆幸我生活在成都这样繁荣热闹的城市离,但是渐渐地,每年春节我都特别羡慕生活在村里的或者城镇里的小朋友。2015年1月1日起,成都为了减少空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在施行了市中心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样的规定,曾经春节热闹繁华的窗外留下的只是寂静的夜,漆黑的天空似乎少了什么点缀,再也没有曾经的天空美丽了。我看着QQ群里室友们发来的烟花的照片和视屏顿时特别的羡慕,仿佛以前看的很普通的烟花都特别地美丽,以前很害怕的烟花的声音,现在听着也别外地动人。年味儿似乎随着最后一次放在天空上的烟花一起消散了;手机,几乎人手一个的物品,似乎成了年轻人,中年人的生活必需品,不管在哪里,都能见到低着头专注玩手机的人,在春节吃团年饭的时候,很多人也不愿意放下自己的手机,沉浸在自己的网络世界里,与现实隔绝了,而这样的行为也像是在人与人之间隔了一道透明地很薄但是怎么也打不破的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越来越淡。团年饭的饭桌上,年轻人都在玩手机,长辈们怎么说也不听,只有无奈的自己吃着年饭,明明一家人都团聚在一起,但这个“团”也淡了,曾经热热闹闹的饭桌上,只剩下碗筷碰撞和手机发出的声音,安安静静,就想是在外面吃饭和陌生人拼桌一般。年味儿随着手机的流行淹没在低头族的人潮中;春节联欢晚会是每个春节必看的节目,一家人挤在那张小小的沙发上,看着春晚,热热闹闹地嗑着瓜子吃着水果,而现在年轻人各自在房间里做着自己的事情,春晚也不再是吸引我们的节目,综艺节目电视剧游戏成为了新宠。春晚每年也依旧在播但评价也越来越低,做的越来越不上心,是什么让春节的典型代表也越来越淡了。年味儿仿佛随着春节越来越少的收视率一起淡了......
春节是一年中难得的长假,长达七天的假期让很多家庭选择出行,到各个很火的旅游城市旅行,而我们的成都就是其中之一,以前武侯祠和锦里办灯会的时候很快就能买到票,观光也很轻松,然而今年售票处挤满了人,人山人海,
仿佛不是去看灯会的而是去看人的,我和家人坐在公交车上就放弃了。旅游成了春节标志性的事情,曾经热热闹闹的街道现在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关着门,只有树上的几颗灯笼随着寒风在摇晃,偶尔几辆汽车从身旁飞驰而过,匆匆忙忙地赶着去旅游。
春节期间,在QQ和微信的朋友圈天天能看到各个地方的旅游打卡,就像春节出去打卡已经成了惯例。自从成都成为了热门旅游城市,年味儿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群,消散了。只有到处挂着的红灯笼和贴在窗户上的福字提醒着人们现在是春节,春节已经渐渐地和其他节日越来越相似,春节在人们心中的也变得越来越不特殊,春节仿佛就是一个比其他节日都要长一些的普通假期。
年味儿到底去了哪里?近几年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春节对我来说一年比一年不快乐。我们家门口曾今就有一个放烟花的烟花点,每年春节晚上吃完饭,我都会和家里人散步到那里,然后选上几只好看的烟花拿在手上,看着它闪烁,火花四射。也会有几家人选那种大烟花放在马路中间,小心翼翼地伸着一只手,双脚做着随时要跑的动作用手上的打火机点燃引线然后迅速撤离那里,看着一簇簇地烟花冲向天空,虽然声音很响,但依旧那么美,就像一朵朵花绽放在漆黑的天空中。然而现在的那个地方空荡荡地,偶尔有几个饭后散步的行人路过,曾经的繁华已不再,那些漂亮的烟花只存在在我们这一辈的记忆中,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流失渐渐消失。我们现在越来越离不得手机,就好像只有手机是我们唯一的娱乐工具,春晚播出的时候就各自在各自的房间看着手机玩着游戏,不知道有多少年的春晚我没有看过了,平时我和朋友们也有聊过春晚的事,都表示春晚是一年比一年不吸引人,一点都不好看了。想想小时候,满脸期待地看着春晚,很喜欢看春晚的小品和魔术,现在只有手机上的小说游戏吸引着我。
现在认真想来,春节的年味儿实际上就在自己的心里,过年的气氛是靠大家来烘托的,人与人之间再亲近一点,交流再多一点,吃团年饭的时候把手机放下,和家里人聊一聊家常事,就算不喜欢看春晚也可以陪着老一辈坐在客厅里,一起享受春节的气氛。在我心里,我的年味儿本身就在变淡,自然我看的东西也不会觉得很有年味儿。就算春节没有出去旅游也没有看春晚,和家人待在一起吃个饭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在过节前,我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为什么我觉得现在的春节没有小时候快乐了?那个人那样回答道:那是因为春节快乐的人不再是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