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当年听到马加爵案的震惊吗?当年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十几年一晃而过,此类事件有增无减,本该安静单纯的校园频频与惨案联系起来,特别是今年3月份以来的几件事让人痛心不已。
一则是发生在河南濮阳一高中的血案,一则是发生在江苏灌云一初中的坠楼事件。两件事相隔半个月,两条年轻生命的逝去,留给家长的是无尽的悲痛。
悲剧不应该只留下悲痛,更应该引起家长、学校、社会的思考,在反思中改变,才能避免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才能让年轻的生命呈现该有的活力与健康。
濮阳高中血案中,一高中生把刀刺向了同宿舍的同学,造成了一死一伤的结果,原因可能是考试成绩不理想;灌云初中坠楼事件中,一初中生因为月考作弊被老师发现而跳楼。单看两件事发生的原因,都不是多大的事。考试没考好,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个小概率事件;考试时作弊,确实违反了学校纪律,但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还是以批评教育为主,即使处罚,也不会是多严重的事情。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呢?
仔细分析这两件事发生的深层原因,会看到我们在教育孩子上的矛盾行为:溺爱孩子又责之过切。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爱表现为两个极端,一种是包办代替,俗话说“含在嘴里怕化了”,不让孩子做这,不让孩子做那;另一种则表现为孩子从小交给爷爷奶奶,父母在经济上绝对不亏待孩子。这两种行为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生活能力相对低下,心理脆弱,性格内向,缺乏主动沟通的能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本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多与孩子深度沟通时,家长又往往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交谈三句不离分数,较少有效的沟通。所以,当孩子的心理压力巨大却又无法宣泄时,往往不是伤人就是自伤。可见正是家长的矛盾行为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作为家长,要明白我们时刻关注的应该是孩子的健康——身体的和心理的健康。还记得怀孕时我们做父母的心愿吗?那就是生一个四肢健全身体没有残疾的健康宝宝。虽然在孩子的成长阶段中会有不同的具体目标,但健康是最重要的大方向绝对不能变。即使不能考上大学,孩子总有谋生的技能;如果孩子的心理健康出了问题,那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明白了这一点,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就要侧重在孩子的心理上。
有许多情况学校是不可能深入了解到的,所以,家长千万不要有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的想法。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他的长处与短处,他的爱好与兴趣,他的性格与交往,家长都应该了然于心。孩子回到家里,让孩子多说说学校的情况,说说与同学的相处,这种方式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宣泄与放松。而一味的关注分数只会导致孩子的压力与逆反。
濮阳的那所高中是重点高中,封闭管理,学习气氛浓厚。能考入这所学校的自然也是成绩优秀的孩子,可想而知,孩子们在学校的压力有多大。杀人的李同学成绩挺好,只是相比以前有下降,他自己很沮丧,在过分看重成绩的学校管理中,老师们非常不便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变化和需求。李同学曾在周日返校后向同学抱怨过“考的好时干什么都行,考的不好时连开电视机的权利都没有”,其同宿舍的同学反映,春节后开学时在宿舍曾见到李同学的妈妈,并被李同学的妈妈问过李同学成绩为什么下降,是不是在学校有什么事情等。片言只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焦虑的母亲,面对着儿子成绩的下降,母亲表现得太过急切焦虑,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此时的内心该是何等的痛苦与焦虑。在学校已经压力极大,极度苦闷的孩子回到家不仅没有得到家长的理解和开导,还被只注意名次的家长责问,内心的压抑和痛苦不仅无法排解,还增加了新的压力与焦虑。于是就有了半夜中把刀刺向同学的行为,就有了一死一伤的结局,不,这个悲惨个结局中还包括杀人者本人。
灌云初中的跳楼事件中,初三一学生月考中拿手机作弊被老师发现,并与要收缴他手机的老师撕扯,而后这个学生借口上厕所离开考场,上到教学楼的五楼纵身跃下。作弊被抓,对于孩子来说是耻辱的,能感觉到羞耻,说明这孩子也不是不懂事,但在这样的挫折面前就纵身一跃,说明我们日常的教育不堪一击啊!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作为家长,心中时刻保有底线——孩子的健康最重要。
在中学阶段,家长一定要改变思维,不要太看重分数,一味的对孩子提要求,而是要学会做一个倾听者,一个孩子负面情绪的接收者。 孩子上了中学,家长希望孩子成绩好,当然很正常,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孩子肯定比家长更希望自己成绩好。无论成绩好坏,每一个孩子都承受着压力,这时家长要做的是释放孩子的压力而不是再增加压力。鼓励孩子说说学校的情况,和孩子一起分享趣事,尽可能陪孩子进行体育活动,在陪伴中温暖孩子,降低孩子遇到挫折时的失败感,让孩子平稳度过学习中的艰难阶段。
作为学校,领导和老师牢记学生是有情感、有思想的人,一定要把工作做细。
在目前的情况下,学校肯定看重升学率,但是在讲究升学率的同时,一定要清楚学生不是机器,一摁开关就可以学习或休息,口号式的教育是无法深入学生的内心的。学校日常的教育和管理就是对学生多关心,多劝慰,多开导。每一位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开展工作时一定要“细”字当头,多与学生、家长沟通,讲究策略与方法,发现一切可能出现问题的苗头,及时解决。
社会应该转变教育体系,真正为孩子们松绑减压。
教育部门不应该再对学校的升学率进行考核了。这种考核直接导致了校长、班主任、老师等学校各级人员的紧张感,最后传达给学生。家长们每天都能收到老师发的关于孩子学习与表现的短信或微信就是一个例证,这又加剧了家长的紧张感。
在我写这篇文章期间,又发生了南方医科大学学生公寓的持刀杀人案件。为什么一二十岁的高中生、大学生把刀刺向自己的同学?为什么十几岁的初中生那么轻易的看待自己的生命?
家长说,我们辛苦挣钱还不是为了孩子;学校说,一切为了学生;社会说,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既然都是为了孩子,那么孩子们是生活在幸福之中了吗?看看我们身边的孩子们的生活吧!从小学开始,学校和家长都在高度关注孩子的分数,甚至是一年级的小学生都不例外;早晨,当成年人还在睡梦中时,孩子们已经走在上学的路上了。到了假期,孩子们单薄的身影穿梭在一个又一个的辅导班;好不容易有个周末可以休息,面对的又是家长喋喋不休的教育与询问。在这样的氛围中,家长、学校的关注点都在分数上,哪里顾及到了孩子的心理呢?在这样紧张和压抑中,孩子们哪来健康的身体?没有了健康的心理与身体,这是我们教育该有的样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