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似乎只应属于神的能力,它存在的意义也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有历史学家说过,人类之所以能够超越地球上的其它物种建立文明,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大脑中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在未来,当人工智能拥有超过人类的智力时,想象力也许是我们对于它们所拥有的惟一优势。”
——刘慈欣
在《三体》发布全球预告后,想象又一次在满是幻想与现实的热搜榜上占有一席。我看了,实话说,我不抱有太大信心。我记得之前网飞也爆出了《三体》剧集的阵容,看了之后,也没有太多期待。前者是因为预告所体现的科幻感很是幼稚,倒有点《上海堡垒》的影子(希望打脸),后者不是因为没有中国人参演(我一向反对艺术民族化,我不认为中国人的作品一定由中国人演,同类其他国家一样。艺术是世界的,艺术家也是世界的),而是因为网飞对于科幻制作太熟悉了,其改编过的科幻巨作太多了,以至于《三体》并不唯一。《三体》影视化至今都是失败的,众所周知大刘卖版权的事情让《三体》改编成为了一个难题。
大刘出现的太突然了。对于国内科幻片来说,他的高度过高,人们的期待也过高,被好莱坞科幻片喂刁了胃的中国观众,很难拉下脸来放低对《三体》、《流浪地球》的期待。并且,人们还要求中国的科幻片一定有中国的影子,这无疑又徒增了一层压力,来自于艺术之外的。大刘与笔者是老乡,来自山西阳泉,他曾在娘子关工作,家里人也多少碰见过他。你很难将这个朴实的中年男人与磅礴宇宙联系起来,所谓人不可貌相,并非指示外貌的不匹配,而是外貌所呈现的气质不对等。大刘就是这样一个人,据说在阳泉时,人们还经常能看到在阳泉体育场里跑步的他,一圈又一圈,像是环绕银河的周期。
伟大作家都有怪癖,跑步是首选。刘震云、亚瑟•沃德、村上春树等作家都爱在跑步中汲取灵感。埃尔•迪克曾在其获得法兰西学院最佳小说奖的著作《真相》里写道:
“写作有时候就像跑步……如果您有这样的精神力量,能够完成长跑,不管是刮风也好下雨也好,不管是多寒冷的天气,如果您能够一直坚持到底,用上您全部的力量,用上您全部的心思,直达您的目标,那样的话,您就可以开始写作了。永远也不要让疲倦或者恐惧占据您的心里。恰恰相反,您要利用这些压力来促使您一路前行。”
大刘同样入瘾奔跑。而我自己也有些小打算,总想着回老家时能在体育场里看到他,但每次都事与愿违。这里要说明一下,这样的想法和作为其实不妥,毕竟每个公众人物都需要自己的私人生活,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空间与尊重。
我曾在网上见到过大刘在美国西德尼哈曼剧院(2018年刘慈欣获得了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①)的演讲,英文总连不到一起,蹦豆豆式读着稿子,可即便如此,大刘在西服们面前依旧是老城模样,平静又铿锵,带有浓重的乡村老父风味,中国男人挺拔而自信,无畏于表面的语言、或服饰、或身高,他靠着气魄与演讲内容迷人。很显然,他是一个“反扎克伯格主义者”②。他演讲的核心,一直围绕着想象力的伟大,而区别于虚拟的魅惑——想象力绝不等同,或屈服于没有依据的幻想。
他希望人们可以走出地球看看,去太空中寻找喜怒哀乐。当城市规避了夜晚,星空不再成为人之向往,梵高便彻彻底底的死在了地表的土壤里;从地球到月亮途中,将会布满凡尔纳微笑着的尸体。
“我期待有那么一天,像那些曾经描写过信息时代的科幻小说一样,描写太空航行的科幻小说也变得平淡无奇了,那时的火星和小行星带都是乏味的地方,有无数的人在那里谋生;木星和它众多的卫星已成为旅游胜地,阻止人们去那里的唯一障碍就是昂贵的价格。
但即使在这个时候,宇宙仍是一个大的无法想象的存在,距我们最近的恒星仍然遥不可及。浩瀚的星空永远能够承载我们无穷的想象力。”
人们常说,大刘的小说中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例如《流浪地球》,人类永不背弃自己的家园,这是中国人的乡土文化。我想,这才是大刘的太空世界最能吸引世界的地方,而这层引力的来源,恰恰来自现实——他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作家。现实给予了大刘无穷的想象力,当他坐在电厂电脑前码字时,他便想象出“海南岛的海滩上、阿拉斯加的冰雪上、俄罗斯的白桦林中、撒哈拉烫人的沙漠上……”这些诱人的真实美景,他去过吗?这重要吗?重要的是,这些我们肉眼可见的现实,恰好成为了地心环绕者依托生命的想象。③而这些,远比幻想更加踏实、更加有力。如果有一天,当人们真的遗失了自己的想象,我们便失去了灵魂的根基,连欲望都将被剥夺。
所以,大刘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抗议:
“从长远的时间尺度来看,在这无数可能的未来中,不管地球达到了怎样的繁荣,那些没有太空航行的未来都是暗淡的。”
by 佐也.
备注:
①:克拉克奖包括终身成就奖、想象力服务社会奖、创新者奖三大奖项,表彰世界上最富创造力的思想家、科学家、作家、技术专家、商业领袖以及创新者。曾经的获奖者有霍金、NASA、库布里克的技术顾问等。刘慈欣是首位获奖的中国人。
②:即反元宇宙而提倡现实宇宙。
③:来自刘慈欣短篇小说《带上她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