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似乎成了一个地道的主流,人只能在过往中发现自己真正拥有的。
电影开始极端的二缺,结局走向另一个极端的二缺,其实这两个极端走的挺顺,但没有什么味道,它和老套的讲述没有差别。这么看来,《老男孩》的怀旧开了一个好头,也开了一个坏头。
人死过,才知道还有另一番世界;人走过,才知道另一世界其实并不和自己生活着的差别那么大。富有的人会有富有时候的烦恼,穷些的人会有穷些时候的烦恼。但一般人的生活似乎就等同于穷,富有的人似乎就被等同于糜烂,这个对比,想突出的太明显。是不是只有一般人贫穷了、犯傻了才会拥有最好的幸福? 这值得思考下,如果这样对立地设置情节,其实并不好玩,这个世界并不只有两种偏向的选择,它多样、可以精彩。只不过富人只被报道了金钱,穷人只被聊了聊艰苦中的乐呵,这样就注定没有两全其美了吧?
不是所有错误都会被原谅,也不是所有错误都可以被原谅,当自己的生活被自己过成闹剧时,那闹腾的最后就只有一个悲惨的结果。幻想中的世界比空手套白狼还可恶,因为它让人“肉麻”地沉迷。
《夏洛的网》里的夏洛和电影主人公有些像,都接受着别人无条件的付出,最后都幸福生活着,而那些在背后哭泣的人,就成为了美好的怀念。是不是因为林中有了两条路,我选择了其中一条,另一条就可以被忽视而成为了最好的怀念?
一碗茴香打卤面,只做好一碗打卤面,浑身出的汗都是茴香味儿,会不会像《我的父亲与母亲》里母亲听父亲一辈子的讲课声也觉得不够那样?赎不回来的时间,挣不完的钱。王小波说,人和人之间不会平等,最大的不平等是知识的不平等。当一个普通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与成功、自己与感情的知识时,和ta讲珍惜是浪费的。
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死一回,不是所有为你布置满屋子向日葵的空口承诺都会被完全信任,一个人首先得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可重来、知道自己走过的每分每秒都不可回溯,然后C才不会像电影开头讲的——毕业后你都干了什么,除了躺着还是躺着,四肢都快瘫了。
否则,一个人的尊严就被真的扫的干干净净了,而不仅仅是一个所谓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