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中看到一句话“行动必须在前,动力必须在后”,这句话好像把我一直以来的挣扎困惑都解开了,很喜欢阅读带给自己的顿悟。
自己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在寻求动力。读书的动力,备考的动力,健康的动力,努力向上的动力,甚至是生活的动力。这时,很多时候就是在向外求,希望有个人告诉自己,我这么做有什么用,知道了后又不断否定自己之前的认知。
那段时间,自己很喜欢羽生结弦,当然现在也喜欢。他好有生命力。
自己建了很多文件夹,各种努力的动力。讽刺的是,自己的动力还是不强,没有行动的欲望和冲动。
某天状态不好,也在想自己要去找寻学习的动力,希望能在广阔的信息中,找到某句哲思性的启发,找到独属于自己的动力和使命后,自己就能瞬间开始转变。
等我把状态调整好了,再开始学习。但其实,找动力也是会耗费时间的,有时候一个晚上就过去了,没有做真正有益于生活的事。更讽刺的是,这份动力有时都不能保存到明天,明天又开始寻找动力,往返不停。
我知道读书很好,但一段时间不读书后,真的不知道它具像化有多好,没有动力开始读书,不读书。但明明自己读书很快乐呀。
模糊的知道,早睡早起很好,我的皮肤会更好,我的身体会更健康。
模糊的知道,锻炼很好,我的精力会更好,也能更漂亮。
动力又可以说是意义。我只有一个模糊的影子,我好像要去那里,同时给自己不断找动力,找意义,看,我就是要去那里。向别人证明,你看我的选择有多好,我去的那个地方很好,同时也是在说服自己。但通常说服自己之后,又要不断加码,给它叠加更多的意义和动力,这时候,如果受挫了,不完美了,就很容易放弃。
那就停止寻找意义和动力,真正做起来了,有行动量了,动力和意义自然浮现了。
之前的模模糊糊的影子开始变得具体、可视化。
我读书就是能够启智、能够促使自己行动的改变。
固定作息后,真的感觉自己精力满满,定点困,定点有活力,幸福地迎接阳光。
锻炼之后,有感觉自己皮肤变好,汗水给自己的皮肤消炎杀菌,整体看起来气色更好,更光洁。
写作之后,自己平时的一些奇思妙想,一些纠结反思都能够呈现出来,是一个很好的抒发、分享的渠道。
还有很多我想做的事情,想学数学、想弹琴、想画画,我不需要寻找动力和意义,想到了就去做,这样自己的行动力也会增强。享受事情本身,享受做本身。
做就是了,做事时,看到那50%+的正反馈(动力),感受这一份开心,继续做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