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朝廷讨论明堂制度,大略确定,三月六日,赦天下,改年号为总章。
4、
戊寅(三月无此日),皇上前往九成宫。
5、
夏,四月二日,彗星出现在五车星座。皇上主持朝会时,避开正殿,减少膳食标准,撤去音乐。许敬宗等奏请恢复常态,说:“彗星出现在东北方,这是高丽将灭之兆。”皇上说:“朕之不德,受到上天警告,岂可归咎于小夷!况且高丽百姓,也是朕之百姓。”不许。
四月十四日,彗星消失。
6、
四月二十七日,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杨弘武薨逝。
7、
八月九日,卑列道行军总管、右威卫将军刘仁愿被控征讨高丽时,逗留不进,流放姚州。
8、
八月二十一日,皇帝车驾回到京师。
9、
九月十二日,李勣攻陷平壤。
李勣夺取大行城之后,其他各路诸军都与李勣会师,进军到鸭绿栅,高丽发兵拒战,李勣等奋击,大破之,追奔二百余里,攻取辰夷城,诸城守军相继遁逃或投降。契苾何力先引兵至平壤城下,李勣军继后,包围平壤一个多月,高丽王高藏派渊盖男产率首领九十八人,持白幡到李勣大营请降,李勣以礼相接。渊盖男建仍闭门拒守,频频遣兵出战,每战皆败。渊盖男建把军事委托给和尚信诚,信诚秘密派人到李勣处,请求做内应。过了五天,信诚打开城门,李勣纵兵登城鼓噪,焚烧城墙四角,渊盖男建自刺,不死,被擒。高丽全部平定。
10、
冬,十月七日,任命乌荼国婆罗门卢迦逸多为怀化大将军。逸多自称能配制不死药,皇上准备服用。东台侍郎郝处俊进谏说:“寿命由天定,不是服药可以延长的。贞观末年,先帝服用那罗迩娑婆寐的药,竟无效;临终之际,名医不知所为,议者归罪于娑婆寐,要将他公开处决,因为担心被戎狄取笑而止。前鉴不远,愿陛下深察。”皇上于是停止。
11、
李勣将至,皇上命令先将高藏等献俘于昭陵(李世民墓),然后举行盛大凯旋仪式,高奏凯歌,进入京师,献于太庙。
十二月七日,皇上受俘于含元殿。因为高藏虽名为国王,并不实际掌权,赦免他,任命为司平太常伯(工部尚书),不在正式编制之内,但是待遇与正式官员相同。任命渊盖男产为司宰少卿,信诚为银青光禄大夫,渊盖男生为右卫大将军。李勣以下,封赏各有等差。渊盖男建流放黔州,扶馀丰流放岭南,将高丽分为五部、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余户,设置九个都督府、四十二个州、一百个县,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加以统治。擢升其酋帅有功者为都督、刺史、县令,与汉族官员共同治理。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驻军二万人以镇抚。
十二月十七日,皇上在南郊祭天,禀告平定高丽,以李勣为亚献。
十二月十九日,拜谒太庙,祭告祖先。
12、
渭南尉刘延祐,不到二十岁就进士及第,政事考绩为京畿各县第一名。李勣对他说:“足下年纪轻轻,就擅得大名,应该稍为贬抑自己,不要总是超过别人。”
华杉曰:
这是中国文化中令人窒息的一部分,每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一生中都会无数次收到这样的“忠告”。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果你优秀,就遭人嫉妒,想把你拉下马,就要被攻击陷害你。所以,要“君子自污”,并适当示弱,让别人舒服,保自己安全。还有呢,你越优秀,越品德高尚,人们对你的要求越高,对你犯错的容忍度越低,别人错一万次还是人,你错一次就做不了人。
李勣这道题,是一道难题,无解。他能做到,别人做不到。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活法,也不要想那么多,君子修身以俟命,求仁得仁,随遇而安,无可无不可。
13、
当时有敕令,征辽军士逃亡,限期内没有自首,或者自首后又再逃的,斩首,妻子儿女没入官府为奴。太子上表,认为:“逃兵人数非常多。有的是生病赶不上队伍,怖惧而逃;有的是出去打柴,被敌人俘虏;有的是渡海漂没;有的是深入敌境,被敌人杀伤。军法严重,同队的人害怕连坐获罪,于是举队逃亡,军旅之中,来不及详细调查确实,只根据队司的报告,就妻子儿女没官为奴,情实可哀。《尚书》说:‘与其杀不辜,宁可放过一些罪人而接受自己没有依法办事。’希望对那些逃兵家属,免除发配没收的刑责。”皇上听从。
14、
十二月二十四日,司戎太常伯姜恪担任兼检校左相,司平太常伯阎立本担任守右相。
15、
本年,京师及崤山以东、长江、淮河流域旱灾,饥荒。
二年(公元669年)
1、
春,二月十二日,任命张文瓘为东台侍郎,任命右肃机、检校太子中护、谯县人李敬玄为西台侍郎,并都担任同东西台三品(实质宰相)。之前同三品不是正式官衔,至此成为正式官衔。
2、
二月十四日,任命雍州长史卢承庆为司刑太常伯。卢承庆曾经负责考核朝廷及地方官员,有一官督运,遭遇风浪,船舶倾覆,损失了粮米,卢承庆考核说:“监运损粮,考绩为中下。”其人容色自若,无言而退。卢承庆敬重他的雅量,改注为:“非人力所及,考绩为中中。”既无喜容,亦无愧词。又改为:“宠辱不惊,考绩为中上。”
华杉曰:
这就是权力,都是长官一句话。标准也好,规定也好,都仅供长官参考,他可以任意裁量,裁量的标准,就是愉悦他自己,他怎么开心,就怎么来。卢承庆欣赏那位运粮官的“宠辱不惊”,就享受施恩给他的快乐。换一位考核长官,可能完全相反,憎恨他对考绩的蔑视,可能就改注为:“恬不知耻,考绩为下下”。
柏杨注解说:“中下要降一阶并罚俸三月,中中则升一阶薪俸不变,中上则升二阶加俸三月;三者相差很大。”
运粮官的态度,就是随遇而安,无可无不可。但是,他不应该这么轻蔑的表现出来,要君子自污,和光同尘,表现出跟“正常人”一样的情绪。遇上卢承庆是小概率事件,否则这种小事怎么会写进《资治通鉴》呢?换一位长官,他玩另一套,就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灾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