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流行消费降级,开始改行吃榨菜泡面,喝速溶咖啡。不知道是否想到吃多泡面对身体不太好,最近问保险的人多起来了。
连我那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敲代码的兄弟也发微信问,有啥保险好推荐。
本着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三好男人精神,我反问他:你想要啥保险。
买保险不是买菜,它是个技术活,得买好、买对、买准。连自己也不清楚本身的风险缺口,就急着让人帮忙配置险种。怕是帮你的人不是坑你钱就是打肿脸充胖子吧。
之前二胎政策下来,教育年金保险也跟着小热起来,好几位奶爸奶妈想着既有分红也有保险的功能,买了包赚。但实际情况是,这种年金保险的收益连余额宝都PK不过,意外保额也不高,每年还得交1万多,根本减轻不了养孩子的负担。
唔,本来买保险是为了保障自己,但挑着选着一不留神就被那些花里胡哨给带跑了。这真让人头大。
所以,今天来认识一下各个险种,学会几点以后买保险会少交很多冤枉钱。
一
在科普前,先问各位:你最害怕未来会发生什么事?
办公室女神琪琪说,怕得癌症没钱治。程序猿说,怕熬夜猝死,家里没人善后。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是配置保险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分析自己的需求。
就像服务员问你点啥菜,你说不晓得,随便。九成,她会帮你点店里最有名的小龙虾和大龙虾。甭管你爱吃不爱吃。
假如你想在315消费者日上电视,你可以跟保险业务员说,看着来吧。
你有了保险的需求,才能通过组合保障的方式(例如定期重疾+终身重疾的组合)来兼顾人生阶段性保额充足和保障时长。
这不失为一种最为聪明的解决方案。
二
继续刚才琪琪和程序猿的话题。
他们都是通过买保险来消除忧虑。十分有远见的青年。但细聊之下,发现琪琪只买了一份女性重疾险。程序猿只有一份意外险,还问我“猝死不就是意外吗?”
???他说的好有道理,我竟然无言以对。
虽然现在大家的保险意识越来越强,但是对保险的认知大多停留在“病了就赔”或者“死了才赔”的粗犷画像上,对保险的分类以及功能定位基本并不怎么了解。往往导致购买的保险总是缺胳膊少腿,根本解决不了你的问题。
人身保险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人寿险、意外伤害险和健康险。
寿险一般是负责残和死,按照一定条件进行赔付。前面提过的年金保险,其实也是寿险的分支,只要被保险人还在,每年都可以从保险公司领取一笔钱。
意外伤害险指因遭受突发意外而获得赔付的险种,假如你走着走着踩到香蕉皮滑到受伤,保险公司会赔一笔费用来安抚你受惊的心。但是猝死不算“天灾人祸”(大部分猝死都是因突发疾病而引起),所以不纳入意外险赔付责任范围内。
健康险一般是你病了或者意外受伤后获得补偿。跟意外险一次性赔付不同,健康险
有补偿性质。就像离了婚的男人,每个月定期打钱给前妻,好作补偿。
产品一般命名逻辑是流弊口号+XXX保险。比如太平洋的花样年华女性特定疾病保险、慧择的达尔文1号重疾险。只看名字,头脑中就已知晓这款保险产品主要的责任啦。
三
对于中年人来说,买保险的首要原则是解决“天塌下来的风险”(极端风险),也可以理解为:先生存,后生活。
一场重大疾病,治疗费用几十万是很正常的事,这种大坑,一定要提前填好。
先保证自己的生存以及家人的生存,再考虑生活质量的问题。
至于返还型保险,可以酌情配置,但一定要在保障型产品已经配置到位的基础之上。别等到发生意外或不幸患病了,翻出保单,发现竟然没有能赔的。
总结下来,保险配置的顺序就是意外险--重疾险--寿险--医疗险--理财型保险。
人过三十,真的不应该再把自己和家人的命运都拴在那点并不丰厚的积蓄上。风险一来临,整个家庭就脆弱得不堪一击:在可以拿钱换命的时候,亲人拿不出钱,病人张不开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