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分心走神、做事没有计划、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低下、缺乏动力和信心;自控能力差、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持久专一、迷恋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生活懒散没有规律……这些现象,都是孩子内驱力不足的具体表现。
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在孩子身上,会令许多家长头痛不已。有的家长会着急、埋怨孩子,也有一些家长会理性面对,与孩子一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引导孩子走出困局。
《唤醒孩子的内驱力》的作者梅拾璎,是北京大学法律硕士,曾任大学教师,专业杂志编辑、记者,现为专栏作者,“简书”平台签约作者,也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长期专注于家庭教育的深度研究,是自然主义教育的探索者和践行者。女儿钱小雅201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
在《唤醒孩子的内驱力》这本书中,作者通过梳理自己的育儿经验,告诉我们,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只不过被家长们不自觉地蒙蔽了,如果家长采取好的、适宜的教育方式,完全可以唤醒孩子学习的驱动力,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让他们焕发出巨大的力量。
读完这本书,我将其中的观点归纳为以下的“五多五少”:
1.多引导,少强制
有的家长一旦发现自己孩子缺乏学习动力,学习习惯不好,特别是学习成绩上不去时,往往态度粗暴、方法简单,不问青红皂白,只是劈头盖脸的一通横骂,甚至体罚或羞辱孩子。这样做不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严重时还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丧失信心,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家长平时应当经常和孩子深度交流,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遇事保持冷静和克制,理性地找出问题的症结及解决办法。比如孩子个别课程成绩不理想,很有可能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
家长要引导孩子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让大脑、思维条理清晰,方便记忆、温习和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使学习系统化,进而提升成绩。
2.多鼓励,少打击
有时候,孩子学子状态不佳可能是暂时的,加上好的习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养成。因此,家长应当有耐心,保持长远眼光,应当鼓励孩子从小事做起,长期坚持,逐步成长。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道,帮助孩子梳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出哪些是由于天生的癖好或是习惯引起的,哪些是由于交友不慎引起的等等,然后归类列表,根据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定出计划逐个解决。
要像在花园中除草一样,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将坏的习惯逐一打破,好的习惯加以培养和巩固。对于改正好的问题及时给予鼓励并坚持,改正不好的鼓励孩子继续努力。久而久之,必能产生相应的效果。对孩子取得的成绩,不论大小要及时予以鼓励。任何时候都不能简单地否定孩子,打击孩子的自尊心。
3.多陪伴,少放任
很多孩子自控能力差,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父母陪伴到一定阶段,待他们养成固定的习惯之后方可放手。
父母应该尽量多和孩子在一起,陪伴可以是在孩子身旁,也可以是和孩子一起做类似的事情,也就是精神上的陪伴。
比如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父亲或母亲可以在一旁或另一间屋子里读书。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可以使孩子安下心来干自己的事,而且也可以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学业上的辅导等。
要注意,陪伴就是陪伴,不能变成监督。有些父母根本不知道陪伴的重要性,对孩子在家里做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任由孩子随意去做,有了问题了又把责任完全推给孩子。这种放任的态度,既表现了父母对自己要求不严,也是对孩子的不负责。
还有些父母,不愿意陪伴孩子,却又放心不下或者不信任孩子,有的在孩子房间安装监控摄像头,有的甚至把孩子房间的门板拆掉,以便自己能够随时监控孩子,这些做法都是极不可取的。
4.多赋责,少包揽
父母应该让孩子有参与家务劳动的机会,让他们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打扫卫生、洗衣服、洗碗、做饭等,培养他们的参与感、归属感和责任心,进而体验劳动的成就感。
还应当经常带着孩子走进大自然,让他们的身心得以放松,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孩子自己的事情,如穿衣服、叠被子、整理个人用品等,都应让孩子自己来完成,而不能什么事情都由自己大包大揽。有的父母甚至不忍心让孩子干家务,这些都是不应该出现的。
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生活能力后,不仅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更能成为孩子以后在社会中赖以生存的根本。
5.多示范,少误导
父母应该切记,“身教”的效果要远大于“言传”,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应当首先做到。要时刻给孩子树立榜样,尤其是要给孩子树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良好形象。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一定要终身学习,一方面给孩子树立榜样,同时也是和孩子共同成长。
有许多父母不注意这些,往往是要求孩子做什么,自己又做相反的事情。
比如不允许孩子沉湎电子产品,而自己却时时盯着手机不放。或者在外面说一套,家里说另一套,做的又是相反的一套,还不回避孩子,在孩子面前做言行不一的两面人。导致孩子在道德认知上产生困惑,其结果要么是孩子从心底里对父母产生看法,要么是让孩子也变成和父母一样自以为聪明世故的两面人。
父母希望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做什么样的人。人的成长都是终身的,我们以正确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本质上也是自己成长的过程。
当孩子内在的驱动力被真正唤醒,进而养成好的习惯之后,我们发现自己也得到了好的发展和成长,这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人生。而正是那些平日点滴里养成的好习惯,决定了一个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