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鲁定公请教君臣相处之道。孔子的回答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意思是:君主应礼贤下士,关心爱护大臣,虚心听取大臣的意见、建议。只有这样,大臣才会把客观情况告诉君主,并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君臣关系不平等,有君尊臣卑的区别。但是,作为对立统一的双方,君臣关系又是对等的。就像孟子所说的那样: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其中,君主又在君臣关系中起主导作用。只有君像君的样子,臣才会像臣的样子。这就是所谓的“君君臣臣”。
那么,如何才算“君使臣以礼”?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刘备“三顾茅庐”就是其中的典范。周公告诫儿子伯禽“慎无以国骄人”。是呀,不要因为自己是天子、君主、高官……就轻视任何人,只有这样,才能招贤纳士。
那么,如何才算“臣事君以忠”?就是保持堂堂正正的人格,为君主解决好公堂上的事情;而不是甘做奴才,满足君主私欲。可惜的是,后世把“忠君”误解成丧失原则的,当“狗腿子”的愚忠了。